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沈玲 《学术界》2013,(1):227-236,288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一书以年为序,以活动主题为纲,收集整理了包括开、闭幕式发言等在内的多篇文章,配以历年各次论坛的会议照片,忠实地保存、记录了八年论坛活动的重要事件与学界动态,是余三定及《云梦学刊》八年来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所作贡献的最佳见证.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举办八年来,集聚学界研究热力,汇集学界精英,聚焦学术热点,共诊当代学术问题,论坛议题凸显了当代学术史的学科特色.《当代学术史研究八年论坛》一书的出版给研究者考察当代学术史、研究当下的学术时代产生的问题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与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何爱国博士多年来潜心于现代化研究,2011年推出新作《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是目前国内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将会因为以下特点而成为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与未来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汤兆云博士《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一书,由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做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后完成的、一部系统全面地关于当代中国人口政策方面研究的论著.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经常在中国边疆、边界问题上寻衅滋事,这与西方汉学著作在西方构建的中国版图形象密切相关。这些汉学著作囿于客观局限和主观偏见,对中国版图的描述存在诸多误解和曲解。西方汉学著作在误解传承的基础上演绎出"中国本部"一词,用以指代明朝中后期行省管辖的区域,继而又从西方殖民者的角度,套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曲解"中国本部"与中国其他疆域的关系,在西方刻意塑造了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的中国版图形象。由于缺乏来自中国学界客观有力的批驳,致使这些错误观念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对中国领土、疆域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因此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学者应促进相关学术成果国际化,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疆域的正确信息,批驳和纠正西方先前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还应揭露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局限性,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观念的合理因素,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创造性成果———评苏新春的《当代中国词汇学》宋永培苏新春的新著《当代中国词汇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从文化语言学的视界对本世纪的汉语词汇研究作了有价值的归纳,对当代中国词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作了创造性的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与当代中国小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清华 《齐鲁学刊》2003,(2):119-127
解构主义虽兴盛于当代欧美学界 ,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与道家哲学以及禅宗思想中却有着丰厚的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亦有着原发的方法与理念。因此 ,当代中国文学的解构主义运动中有着多个思想资源。当代最早的在语言层面上的解构主义意识 ,可以从王蒙发表在 1 980年的一篇小说《蝴蝶》中得到阐解印证。先锋小说中解构主义的表现有暴露虚构、暴力切碎、文本并置等。历史叙事中的解构主义同时也表现了当代意识形态的变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刊名,当代中国研究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主办,《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已于1994年元月造刊。该刊为双月刊(1994年...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江西》(上、下册),是一部撰写江西省从一九四九年解放至一九八六年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巨著。在此出版发行之际,谨致热烈祝贺。 《当代中国的江西》的编纂,是江西省的一项重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工程,江西的领导同志、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为此付出了六年的辛勤努力,在充分研究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数易其稿,荟莘成书。全书共分七编五十二章,86万字。全书结  相似文献   

10.
聂付生 《学术界》2005,(2):289-295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楷模。因此 ,短时间内 ,在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该栏目启发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的走向和办栏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2.
对规律问题的一种新探索——评《客观规律与当代中国改革》韩庆祥朱勇的《客观规律与当代中国改革》(气象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规律》),是在他的学术论文《规律网初探》基础上,又经过十多年的思考、积累、潜心研究而逐步形成的。《规律网初探》于《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经历了从机械反映论到实践论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研究和借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的差异,在接受其相关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角度,即劳动实践论、人的本质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联系于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美学启航的讯号──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述评劳承万刚过而立之年,潘知常便向中国美学界抛出了三本硬实实的著作:《美的冲突》、《众妙之门》、《生命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5万字)。其中(生命美学》的出版,在他个人的学术史上,是不平...  相似文献   

15.
倾各界之力,积数年之功,由章泽、白文华、郭琦三同志任主编、赵炳章同志任副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陕西》(以下简称《陕西》)上下卷,终于在1990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读了这全面系统研究陕西当代建设历史的首部史学专著,令人振奋,也使人怀念未及看到它出版便撒手西去的三位主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开设“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专栏,在国内期刊界率先提出,要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观念创新,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经历二十年的栏目坚守与学界同仁的努力,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已经构成了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思考背景和自觉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也应随之进入新的理论境界,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历史,我们必须不断审视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定位及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必须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哲学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开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全新视野;必须不断追问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范式转换。基于此,本期拟呼应开栏首期的笔谈文章,以“比较与转换”为题,邀请学界专家从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西哲学基本建制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等角度,在“接着讲”的意义上再谈“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江西》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撰出版的《当代中国》大型系列丛书地方卷之一,记述了江西从1949年至1985年的三十六年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巨大成就,是一部认识省情、兴赣富民的好教材。该书经省委审定和《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终审,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出版,向国内外发行。江西全省的计划发行数,由《当代中国的江西》编辑部负责发行。  相似文献   

20.
40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在几起几落之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当今世界美学发展潮流和当代生活面前,它又遇到很多理论上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特别是如何确立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走向,关系到中国美学如何更好地走向21世纪。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学术课题。为此,本刊特发表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组织的一组笔谈,它们虽然观点不一,但都反映了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发展前景的深刻关注,希望借此引起大家共同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