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哈萨克民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社会的习惯法到现代社会制定法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有利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特点,更好地贯彻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婚姻家庭看布朗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婚姻家庭的角度 ,揭示了布朗族妇女在社会生活当中所表现的较高的社会地位 ,并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这对于了解古今布朗族妇女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经济是内嵌于民族"小社会"中的一种文化传统,并伴随"大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哈萨克族经济文化类型从单一的游牧型逐渐向多元的现代型转变,对其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为突出,尤其表现在婚姻家庭结构方面的变化。婚姻家庭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哈萨克族从传统向现代社会变迁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4.
婚姻家庭是文学的永恒母题,曹禺戏剧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通过结合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选取婚姻家庭的角度,通过文本细读,运用色彩学、宗教学等知识,从传统婚姻家庭罪恶本质的揭露、现实婚姻家庭理念的最低表叙和理想婚姻家庭理念的追寻(逃遁)等层面来挖掘曹禺戏剧丰富的诗性内涵,从而避免对曹禺剧本中婚姻家庭内容仅作遥远憧憬的形式上的解读,却忽略其勇于反抗、踏实生活的形而下的一面,以期较完整地理解曹禺剧本中客观内蕴的婚姻家庭理念。  相似文献   

5.
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法治观念,对于建立民主、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促进藏区的安定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以及更好地贯彻实施新《婚姻法》,我们对四川甘孜藏区城镇妇女就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其涵盖“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前者涵盖性冲动和生存欲两种自然欲求,后者涵盖性结合方式和群体性生活方式两种社会要求.亲属立法并不直接以人性为基础,从人性界分到亲属立法,中间需要有婚姻家庭伦理的介入.婚姻家庭伦理是对“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进行道德评价的结果.婚姻伦理通过性禁忌、贞操观念分别对性冲动、性结合方式进行规制,家庭伦理通过不伤害原则、“同居共财”伦理/物权平等伦理分别对生存欲、群体性生活方式进行规制,而立法对婚姻家庭伦理的吸纳采歉抑路径.人性善恶假设是影响中西方亲属立法价值取向的关键原因.中国立法应以个体主义为基础,兼顾家庭本位的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7.
婚姻家庭本质上是个人的私域领域,然而,由于涉关社会秩序稳定、充当社会"缓冲阀",又被纳入到公共领域。婚姻家庭在公共领域中体现为国家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特征,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在输入端,近代以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致使婚姻家庭在公共政策输入时有所异化。在输出端,现实中的婚姻家庭异化为"假结(离)婚"、"巨婴"、"啃老"、"婚姻不忠诚"、"昂贵彩礼(嫁妆)"、"婚姻仪式杂乱"等问题。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输入—输出"中社会公众对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有限度参与导致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婚姻家庭向往自由人际关系,意味着国家的适当介入可有效促使婚姻家庭公共政策改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大量的民族学资料和地方志记载,揭示了畲族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习惯法作为与国家制定法并存的法律现象,在彝族婚姻家庭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现象的视而不见或者一味强求法制的统一均不现实,也不利于彝族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调适.1983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颁布距今已有20余年,在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改变传统婚姻陋习方面富有实效,不过,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融等诸多因素均使得该补充规定所依据的"本地区婚姻家庭具体情况"发生了足以引起立法者重视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并对相关<补充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与个人及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婚姻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新时期和谐婚姻家庭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婚姻家庭和谐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认知与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对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的认知以及英汉语言中隐喻的互相采用的现象.人类基本相同的生理结构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了许多相同的印象和概念,但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又使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概念.这些都充分体现在英汉语言的隐喻之中.英汉隐喻中的异同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体现在有关人体、动物、植物、颜色及其他物质方面的词语以及委婉语和成语中.指出了研究英汉语言中隐喻异同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工将社会活动分裂成若干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职业,学术职业是其中一种。学术职业作为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特定职业,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其功能和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多类型多层级的职业。学术职业的分类与高校组织定位和教师个体发展旨趣相关,而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分级更多依赖教师的高深知识存量与价值增量,是对教师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相对大小的评价。学术职业的分类分层体现了不同层类的学校,不同学科专业以及不同层类的教师处理高深知识方式的不同,体现出不同层级教师之间的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之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钢琴教学与改革是近年来钢琴教学领域一直谈及的课题。对钢琴教学改革及采取的措施一直是探索性的行进,本文认为要适应21世纪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文章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比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背景不同,其教育都有一个本国特色的发展与创新问题。两国在发展与创新本国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此,本文重在对中美教育、教学、英语教学及英语教师培训诸方面进行比较、评论。  相似文献   

17.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上有明显的反映,从而给英语学习、英汉翻译及跨文化交际制造了不少障碍。本文从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差异,以期有利于英语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梳理荷兰技术伦理学的理论概念,如价值敏感设计、元责任、情感可持续、负责任的创新等,从元伦理学层面进行概念的判断、推理和诠释。其次,总结概括荷兰技术伦理学理论的体系框架,沿着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这条主线,从实践的层面把握技术伦理的现实意义。第三,从技术引发人们价值观变化的层面,探析和提炼诸多技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对生活方式、行为的影响。从技术的价值到对人的价值的认识,衔接起关联它们演化的本质理论,进行次一级理论层面研究。在进行基本研究之后,采用哲学恩辨与逻辑分析方法,以传统义务论和德性论伦理为基础,创建技术美德论的新责任伦理学理论,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开展,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防治作用正广受人们关注。对阿司匹林步步深入的认识历史带给人们许多哲学思考:认识的反复与无限;认识的源泉与动力;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时期 ,经过发动战争 ,开凿灵渠 ,在广西地区设郡、县 ,标志着广西地区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是广西社会的一大飞跃。两汉时期 ,广西地区虽有反叛中央王朝的反抗斗争 ,但是徙入的汉人进一步增多 ,中原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传播 ,促进了广西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