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个由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构成的关系。符合法定模式建立的标准劳动关系,表现为单一的合同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定模式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事实劳动关系、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双(多)重劳动关系等。从体系化视角研究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可以展示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劳动法律关系再定义,而且还可以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以实现劳动法"广覆盖、低保障、严执法"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云 《学术探索》2012,(8):25-27
根据现行有关民办高校的法律规定,可以对民办高校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发现很多法律问题,可以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法律性质,却难以判断民办高校是否属于法人以及属于何种法人。建议引入"民办事业单位"的概念,将非盈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事业法人、将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企业法人。《民办教育促进法》存在的不合法之处,却是合理的和符合实际的,因此需要修改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法律并没有对民办高校的营利性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民办高校中存在着许多变相营利的行为,这些行为引发了诸多问题。然而,我国法律并未禁止民办高校获得合理的回报,营利对民办高校而言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因此,笔者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民办高校的营利性,并予以适当的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稳定意指劳动关系在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均衡有序之态.劳动关系可分为整体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个别劳动关系.对每一层次劳动关系实施不同的法律调控,可以达到本质要求不同和表现形式各异的劳动关系稳定状态.在整体劳动关系方面,以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合理配置双方利益为调控重点.在集体劳动关系方面,以规范集体谈判为调控重点.在个别劳动关系方面,以对劳动关系稳定拥有决定权的主体进行引导和限制为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劳动关系系统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总的政治形式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政治制度、党派关系、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产业关系政策等。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 和谐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颁布更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施行以来在调节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作者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形成要靠有关劳动法律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完善执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劳动关系宏观层面调整标准过高,中观层面调整机制过虚和微观层面调整机制过死,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保持政府对劳动关系的适度干预、加快改革和培育社会力量、形成集体协商的有效机制、放松对微观劳动关系的管制、契约自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职业安定性保护法律制度仅为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提供了稳定性保障,其制度目标在于消除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雇主机会主义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但置于传统工资劳动基础之上的职业安定性制度保护之外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标准与非标准二元劳动关系结构中就业者不同的风险地位。标准劳动关系的职业安定性保护制度如何在发挥实效的同时避免雇主的对策行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职业安定性如何保护成为了当前劳动关系规制中需要同时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颁布实施l2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立法的背景、立法技术的局限、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关系在转型时期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法》存在不少的缺陷,修改劳动法己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全面分析劳动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立法体系、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修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琳  袁首骥 《理论界》2005,(1):92-93
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呈迅速发展趋势,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存在明显不适应灵活就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应对其作出修改和调整,并尽快制定灵活就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本文重点研究灵活就业中非全日制用工、保险推销员、出租车司机、劳动派遣和家内劳动特殊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工厂 《学术论坛》2012,(6):209-212
身份制与聘用制下公立高校与教师间的法律关系属性不同。以劳动法基础理论观察,公立高校和教师均为适格劳动关系主体,聘用关系中主体地位平等,同时,教师聘用关系也具备契约化和人身从属性的特点,因此,高校与教师间的法律关系具备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但其与一般劳动关系比较,在主体身份、劳动关系形式、对立冲突之表现、劳动权内容、法律适用、权利救济等方面又有特殊之处,把握这种特殊性是正确认识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雇佣关系是特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雇佣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经常出现,给我们研究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拓展了空间。本文认为,虽然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劳动关系,尤其是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所兼有的隶属性、平等性、人身性和财产性等特性,使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雇佣关系属特定的劳动关系,应列入劳动法的统一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3.
论事实劳动关系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确认并保护的特殊劳动关系。这一关系存在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劳动法的宗旨及立法的目的等方面全面考察其性质与效力。事实劳动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非法用工关系 ,其效力的确认在于法律指引所必须经过的价值判断过程 :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在未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前 ,其效力是待定的 ;通过补签书面劳动合同 ,完成事实劳动关系向劳动法律关系的转化 ;拒不补签合同或拒不执行劳动行政监察机关要求补签劳动合同的通知 ,事实劳动关系无效。  相似文献   

14.
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荣平 《理论界》2006,(10):64-65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内部利益摩擦不断增多,劳动争议呈多发态势,且呈现从以前的温和型、散发个案式向群体性、突发性的方式转变,已成为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然而,13年前《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12年前的《劳动法》在劳动关系日益趋向多元化、复杂化的形势下显现出种种不适应。本文拟从当前劳动争议的现状入手,以分析当前扼制劳动争议攀升的法律缺失为基础,提出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六大法律填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勇峰 《理论界》2012,(4):68-70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集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统一管理或控制是企业集团的根本法律属性,体现在劳动法领域,企业集团劳动关系就表现出比单个公司劳动关系更为复杂的特点。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使对相关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严重缺失。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企业集团的法律特点,应通过立法对企业集团劳动关系予以特别调整。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政府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工程的措施之一。《劳动合同法》对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进行了强化,尤其是凸显了政府运用法律去开展社会工程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政府从以往对劳动关系变化的单纯应对,发展为对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高校自发展以来,由于其发展的特殊性,就与公办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尤其是在教师劳动关系方面。本文着重对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职务评定的政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超龄劳动者就业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超龄劳动者就业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存在极大争议,审判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也很不统一.超龄劳动者就业符合"人身从属性"这一劳动关系的基本判断标准,因而不应否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本质而将其归于劳务关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在法律效果上分为合法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法用工关系,因此,对劳动者超龄就业这样一种主体不适法的劳动关系应当认定为非法用工关系.这不但符合退休制度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雅维  李静 《山东社会科学》2012,(6):131-134,139
女性劳动权益保护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侵害女性劳动权益的情况普遍存在。应当从改变立法的滞后性、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等方面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侵害女性劳动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使用劳动力的主要主体。构建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应完善组织机构的保障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的规范机制,构建法律知识的学习机制,健全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搭建劳资矛盾的沟通机制等,以利于中小企业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