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展开的关于哲学史问題的爭论,涉及一系列方法论的原则问題。一些老问題,在新形势下又重新提出,当然具有新的时代內容。从爭论中可以看出,某些问題上的分歧,不仅涉及哲学史工作的任务、目的、方法等,而且还涉及对历史科学的一般看法。这些问題的深入討论,会有利于我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思想指导下的历史、哲学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有利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史学思想在哲学史研究领域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陣地。  相似文献   

2.
日复 《中华魂》2011,(8):50-51
《书屋》2010年2期刊登了刘再复近二万字的长文《社会性“造反有理”批判——〈水浒传〉小逻辑质疑》.文中虽然笼统地宣称作者并非否定一切造反、并非否定许多革命包括暴力革命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比较古英语名篇《圣安德鲁》的两个不同文本来探讨古英语散文和诗歌用语的差异问题。作者首先对两部作品中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古英语散文本中的用语质朴简炼,很少出现华丽的词藻和意象,相反,诗歌本中却充温着铿锵的头韵、奇特的代称比喻,以及同义词群落。对于这种用语差异的进一步考察又揭示出古英语散文和诗歌的不同文化背景:散文本中的选词清楚地反映出教会拉丁文的影响,而诗歌语言则颇具日耳曼部族的异教色彩。文章的结论认为古英语散文和诗歌的用语之间确实存在差别,认识这种差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英语文学。  相似文献   

4.
是神话,还是谎言?——解读盖恩斯《死前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盖恩斯的小说《死前一课》中,主人公杰斐逊和格兰特在死亡面前重新审视黑人的身份,最终认识到拥有思想的自由才能拥有身体的自由,从而揭示白人的“神话”不过是一个谎言。  相似文献   

5.
《慕容垂歌辞》三首,见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廿五(中华书局排印本第二册367页),并且为许多选本及文学史所选用。歌词不长,全文如下: 慕容攀墙视,吴军无边岸。我身分自当,枉敌墙外汉。 慕容愁愤愤,烧香作佛会。愿作墙里燕,高飞出墙外。 慕容出墙望,吴军无边岸。咄我臣诸佐此事可惋叹! 从歌词本文看,这是写的一个姓“慕容的人被声势浩大的吴军(即东晋军)围困  相似文献   

6.
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认为马克思主义必然经历辩证发展过程 ,直到对自己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1928年6月下旬,朱德、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取得“龙源口大捷”。可是,7月中旬,该军主力第二十八、二十九团进军湘南失利,第二十九团基本溃散;留在边界的部队也因势孤力薄,同遭失败,革命根据地“逐渐缩小至井冈山下,是为四军之八月失败”。对“八月失败”的原因,进行全  相似文献   

8.
梁涛先生基于今本《中庸》一部分内容与《五行》的思想一致,断定今本《中庸》与《五行》都是子思一人的作品.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今本《中庸》的"自明诚"与《五行》的"行"有着明显的不同,今本《中庸》的"自明诚"是由外在的道德行为激发内在的诚,已达内在主体自觉,而《五行》的"行"尚停留在外在道德行为,缺乏内在主体自觉.今本《中庸》与《五行》的这一差异,说明今本《中庸》与《五行》的思想是不同的,二者并非出自同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僧道属宗教范畴,人所共知,本无须浪费笔墨,另求新解.然而,要认识《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真面目,恐怕就不是“僧者,和尚;道者,道士”那么简单了.他们多次出现于全书,且贯穿始终,神乎其来,幻乎其去,牵动着许多重要人物、情节,似神的灵光,又象人的思辨,似宗教迷信,又象借神以托言寓意,真不知“魂梦欲教何处觅”.有些青年读者,曾因此而感到迷惘,而红学家们又意见分歧,或者只简单地肯定、否定.因而很有必要根据全书对僧道的描写,进行具体的剖析,以引出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是人类光辉灿烂的世纪,是充满苦难与不幸的世纪,又是一个奇妙的世纪,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前进与倒退,建设与破坏,没有哪个世纪像20世纪这样令人类激昂奋发,又使人类沉思猛醒。历史是无言的,无言的历史却告  相似文献   

11.
<说文>的"读若"性质是什么,也就是许慎用"读若"来为汉字注音的目的是什么,<说文>历代研究者认识不一,分歧也一直存在,到当代反而更加深刻与尖锐.根据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通过对<说文>"读若"属性数据库的测查,笔者认为"读若"是个目的多元的术语,以音同音近为基础,也有明显地沟通经典用字的目的;"读若"被读若字的选择呈无规律状态,大多取自成说,许慎加以审定增删而已.  相似文献   

12.
在土家语中“梯玛” [thi55ma53]是敬神的人 ,是男巫 ,不是“女神”。《“梯玛”探幽》一文认为“梯玛”是“女神” ,是不符合土家语言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复旦学报》1983年3期,发表了黄霖同志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有些不同看法,愿提出来与黄霖同志商榷。一、屠隆的的一诗一文,尽管存在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中,但这还不能作为屠隆就是《金瓶梅》作者的证据。因为,在《金瓶梅》中引征他人作品的例子极多,如第七十回的《端正好》(“享富贵受皇恩”)原出自李开先的《宝剑记》,第七十三回的《集贤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微波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习惯用它热牛奶、蒸米饭,甚至是烤鸡翅.然而,各种有关微波炉的谣言也在这时开始四处流传,很多人“谈炉色变”.微波炉真有那么可怕吗?谣言1:微波烹饪破坏食物营养真相:大多数食材是通过“加热”才能成为我们的食物.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在高温环境下食材蕴含的营养都会有所流失.科学研究证明,由于微波炉提供的热源加热快、效率高,在加热到同样温度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会短于煮熟食物.所以,微波炉加热对食物营养的破坏有时还会少于传统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浒》第七十一回有篇“言语”,单道宋江“把寨为头”后“梁山泊的好处”。这是作者集中宣扬孔孟之道,歌颂投降主义的大暴露。可是过去有人却把它说成是起义农民“等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化”,堪称为梁山的“革命宣言”。现在应当分清是非,还这篇“言语”以本来面目了。  相似文献   

16.
村干部作为处于国家与社会互动交互点上的一个群体,其身份与角色往往被视作"代理人"。龚春明教授在反思现有村干部角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分析框架,基于实地调查案例论述了村干部"何以精致"以及"如何利己",突出强调村干部群体为己谋利的现象,并进一步阐释了精致利己下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显然,这一分析框架侧重于村干部自利的一面,却忽视了乡村社会的人情、面子、社会关系等地方性要素。整体来看,村干部更应被视作一种多元"摇摆"角色,"摇摆"特征又具体表现为村干部的立场选择往往因事而异。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雅·无羊》是《诗经》的名篇之一。从文学方面说,这首诗有很高的写作技巧,它描写牧场情景,生动如画,历来深受赞赏。如清姚际恒说:“此两章(按指二、三章)是《群牧图》,或写物态,或写人清,深得人、物两忘之妙。”王世祯说:“如《小雅·无羊》之‘或降于阿、或饮于池……’字字写生,恐史道硕、戴嵩画手擅场,未能如此极妍尽态也。”从史料方面说,它反映了西周时代畜牧蕃盛的一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出奴隶制牧业经济的表面繁荣和残酷剥削,以及当时某些经营管理制度。但对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和主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诗中的“尔”究竟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20.
新闻价值是事实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统一,把新闻价值的本质仅仅归结为一种认识价值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而也就无法合理地解释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新闻价值从创造到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从新闻事实到传播主体、从新闻文本到受众。在新闻传播的不同阶段,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