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宣颖在《南华经解》一书中,视《庄子》为一个思想的整体。他将《庄子》的宗旨归结为“无己”,认为《庄子》通篇都是为了论说“无己”这个意思,《齐物论》中的“丧我”、《人间世》中的“心斋”以及《大宗师》中的“坐忘”本质上都与“无己”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二篇。继篡改并谬解《逍遥游》褒大知、贬小知之后,郭象又系统篡改并谬解理论色彩最强的《齐物论》褒大知大言、贬小知小言,谬解庄子否定“天籁”即“道”的存在,导致以研究《齐物论》为重心的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以致厚诬“绝对主义者”庄子为“相对主义者”。在复原《齐物论》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隐发微,使被旧庄学遮蔽千年的庄学核心奥义,首次大白天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二篇。继篡改并谬解《逍遥游》褒大知、贬小知之后,郭象又系统篡改并谬解理论色彩最强的《齐物论》褒大知大言、贬小知小言,谬解庄子否定“天籁”即“道”的存在,导致以研究《齐物论》为重心的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以致厚诬“绝对主义者”庄子为“相对主义者”。在复原《齐物论》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挟隐发微,使被旧庄学遮蔽千年的庄学核心奥义,首次大白天下。  相似文献   

4.
<正> (一) 《(纟见)斋诗谈》系清初诗人张谦宜所撰,被郭绍虞先生认为有“真知灼见”而收入《清诗话续编》一书。张谦宦生于明末崇祯十二年(1639),卒年不详,但据他“年八十二自作传”一事来看,当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以后,张谦宜字稚松,号山农,自称“山南书隐老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张氏“少落拓,以诗名”,晚年中进士后不仕,闭门撰述,有《(纟见)斋诗选》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纟见)斋诗谈》是张谦宜的一部诗歌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全书共八卷:卷一《统论(上)——大旨》,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上,刘勰持一种广义的“大文学观”,这种“大文学观”突出表现在“天人合一”的文学观念上,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养分中。钱穆说:“中国文化特质,可以‘一天人,合内外’六字尽之。”①天人合一、心物相通的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并成为渗透各个文化学派的基本思想。儒家的孟子认为,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反省,会出现“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的物我合一境界;道家的庄子也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方法,主体生命会与天地宇宙相融合,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的主题出发,考察白居易对《齐物论》的接受及《齐物论》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齐物论》中的“个体自足”、“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等思想在白居易那里一变而为“遂性逍遥”,进而成为白居易标榜“庸人”、摆脱社会承担的道德理据;《齐物论》的“吾丧我”、“心如死灰”等哲学境界,成为白居易“消心”(消除自己的道德牵挂)的理论出发点;《齐物论》中“人生如梦”的感叹,更成为白居易“及时行乐”、“知足常乐”人生态度的哲学依据.总之,庄子超越性的哲学,成为白居易应对日常生活苦恼和道德难题的“智慧”之源,也成就了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特色.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代,"齐"与"斋"表"戒洁"义时是通用的。"斋"从古"齐"字分化出来的时代可能是商代后期至周代前期,至少在春秋时期已投入使用了。到了西汉,表"戒洁"义的"齐"为"斋"所取代。因而,表"戒洁"义的"齐"和"斋"使用的断代界定大致可以标示为:齐(周代之前,不含周代)→齐/斋(先秦)→斋(西汉及西汉之后)。  相似文献   

8.
“齐物论”几乎被公认为是庄子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若仔细考察《齐物论》原文,可以发现这是对庄子论述的极大误解。从对全文内容的考察来看,《齐物论》的主题不仅不是“齐物论”,相反,其所要论证的是物与物不齐、物与物论不齐、物论与物论不齐,因此,通过辩论和两极式的概念思维不能达于道。本文具体分析了《齐物论》中被公认的齐物论观点,指出它们并不包含万物齐同的含义,“齐物论”这一标题与其内容不符,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许多学者关于《齐物论》标题是汉代学者所拟制、《齐物论》的主题不是齐万物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吗  相似文献   

9.
《诚斋杂志》(署元林坤撰)、《瑯嬛记》(署元伊世珍撰)是两部著名的文言小说杂抄(见《四库提要》等),其中含有较多的研究资料.但所谓林坤、伊世珍实为作者化名.因而长期以来便引起人们的怀疑,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所以,要想研究此二书.必须首先理清其时代及作者.此条先说《诚斋杂志》的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大学者杨慎曾发现古人著书有一种“书末隐语藏名法”.如《越绝书》、《周易参同契》等书均是如此.《诚斋杂志》书未有隐语云:“地出桐梓,伪失其众.邪去立言,灌手获诵.于古有文.乍得斯人.慈心勿用,笔冠日轮.”据笔者初步猜测,此隐语的谜底,大致是“浙人周达观故作兹书”.这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篇结构紧密、层次分明:《逍遥游》提出逍遥的三次层次———“无名”、“无功”、“无己”;《齐物论》用“无是非”、“无封”、“无我”三重境界对此予以论说;《养生主》是《逍遥游》的续篇;《人间世》的主旨是“无名”,《德充符》的主旨是“无功”,《大宗师》的主旨是“无己”;《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逍遥游》的呼应。  相似文献   

11.
《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月版),笔四卷一《战国策》条云: “刘向序《战国策》,言其书错乱相揉,莒本字多误脱为半字,……”这里的“莒本字多误脱为半字,意不通,实在令人费解。《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是南宋的大学问家,想来不至出现此种错误。莒,《说文》云:“莒,齐谓芋为莒,从艹,吕声。”  相似文献   

12.
<正> 历代人们对建安文学的评价是很高的,“建安风骨”已成为多少年来诗人创作要求达到的标的。钟嵘《诗品序》提出“建安风力”问题;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高度推崇了“建安风骨”;陈子昂《修竹篇诗序》叹惜“建安风骨”没有继续下来。 所谓“建安风骨”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指的是建安文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来写“意”(“意”指情思)这一点。历代文人主张吟诵诗歌必须以“意”为主。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诗贵写意。”王夫之《斋诗话》:“烟云水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袁枚《续诗品》:“意是主人辞如奴隶。”施闰章《蠖斋诗话》:  相似文献   

13.
《辞源》1979年修订第一版,第一册第611页,“堆垛”条释义之二,释“堆垛子”,云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十五《禁旅迁补》。  相似文献   

14.
“活法”的困惑提到杨万里的“诚斋体”,就得提及他的“活法”。他同时代的诗人,公认“诚斋体”的“活法”是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然而,由于对于“活法”解释的不确定和偏重于个人感受的随意性,使得“活法”的含义流动和模糊起来。这样,对于这位南宋大诗人独特的诗歌个性的研究,便始终好似有一种雾里看花,真真幻幻,捉摸不透之感。本文准备就此作新的探索。“活法”一词,源于吕木中《夏均父集序》。吕乃“自言传衣江西”以作《宗派图》而名闻后世的人。他对“活法”的注释,实际是对该宗派的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二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秋水》,演绎晦涩艰深的《齐物论》而又流畅浅白,遂被旧庄学视为整部《庄子》首屈一指的篇什,然而魏牟却因误解《齐物论》而初步遮蔽庄学真谛。郭象又篡改曲解《币欠水》,支持其对《齐物论》的篡改曲解,支持其否定“道”之存在的“独化”谬说。篡改版《秋水》及其郭象谬注,是旧庄学理解《齐物论》及至整部《庄子》的义理源头,也是彻底遮蔽庄学真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对于士大夫来说,庄子哲学中的“心斋”,即“虚”“静”“明”观念,无疑是极富于吸引力的。苏轼对庄学的吸收,莫过于对“心斋”的心领神会了。 “心斋”,据《庄子·人间世》的解释:“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是虚,即指人的精神主体必须摆脱一切欲念,从而  相似文献   

17.
郭智勇 《船山学刊》2006,(1):188-192
本文从奥义书等印度思想的框架对《齐物论》开篇部分进行全新的定位,对“吾丧我”、“天籁”、“真宰”,“成心”,“明”等观念(概念)有更本位的阐明,指出《齐物论》齐物观的基石是“物”在本体意义上的虚妄不真。  相似文献   

18.
一《全宋诗》卷二四八三据《蠹斋铅刀编》卷五录周孚《冬日予与六人者游焦山谒圜禅师访瘗鹤铭断碑及焦公丹台怆然有怀兼谏朱陈二友陈方病目而朱校易未毕》第十二句阙四字,仅有一个“老”字。检《宋百家诗存·蠹斋铅刀编》此句为“老钵席完莱”。又第十六句“一读一感慨”,《诗存》作“百不代一慨”。二《全宋诗》卷二八三四据《方泉诗集》卷三录周文璞《赠相士丁日宣》,第七句阙一字,为“兴来一笑扫燕□”,校云:“群贤集作云。”检《宋百家诗存·方泉集》,此句作“兴来一笑扫燕然”。作“扫燕然”于义为长。《全宋诗》校补二则@房日…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有许多民族,这就是《史记·匈奴传》中所记的“百有余戎”,其大者有山戎、东胡、匈奴,各有悠久的历史。山戎在燕之北,常侵燕、齐,《史记·匈奴传》:“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禧公与战于齐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  相似文献   

20.
《阴山学刊》常务副主编张福勋教授宋诗研究系列论文之一种《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台湾编辑出版之《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选录。该丛刊收录世界各地有关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之精品,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收藏价值。目前已出三期。第三期由主编代序之《宋代文学研究面面观》,评价“张福勋《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具体归纳出误会、重复、谐音、反常、打浑、调侃、对比、颠倒、疑问、数字十种恢谐法,对《沧浪诗话》所谓‘诚斋体’提供新颖而坚实的诠释视角。”认为是宋代诗词体派研究之“力作”张福勋教授《论诚斋诗的恢谐艺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