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茅盾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他是以长篇小说作家,擅长于塑绘“时代女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著称于世的。我们对他的一生稍加考察便会发现,他简直有点执拗地写下了《蚀》、《虹》、《子夜》、《第一个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锻炼》等七部长篇小说。而十分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长篇小说中除《蚀》、  相似文献   

2.
像二、三十年代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一样,老舍是有感于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不安定的生活,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的,但老舍又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他的“第一声啼哭”没有成为“天才的好诗”,直到他笔下的祥子以一个人力车夫而获得国际声誉后,他才真正轰动了中外文坛;其实,在此之前的十年间,他早已出版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牛天赐传》、《猫城记》等七部长篇小说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一批作品,并不是对老舍一个作家评价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要用科学的批评标准,恢复现代文学史本来面目的问题。老舍一贯对自已的创作要求极严,为了不要让“作家”的包袱“阻碍”自己的进步,他经常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被称“文坛外高手”、“天才作家”、“当代中国的一个谜”。他的代表作例代三部曲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组成,共九部中长篇小说,上百万字。其中,收入精铜时哪中的长篇《万寿寺》是~部意趣横生的小说,小说的基本特点是“穷尽想象。”《万寿寺》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哦”是一个在北京万寿寺上班的知识分子。“我”被车撞伤,成了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我”在万寿寺看到一部小说手稿,这手稿其实就是“我”写的。手稿上写的是唐代传奇人物薛嵩和红线的故事。薛嵩在长安花钱买了一个湘西镇守使的官,来到湘西凤…  相似文献   

4.
梅汝恺,1928年生,江苏阜宁人。他是一位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当代作家和翻译家。梅汝恺首先是一位作家。50年代初,他的中篇报告文学《我在清水塘》使他一举成名,接着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农场的女儿》,连续发表了10余篇短篇小说,成为年轻的专业作家,可惜的是由于1957年的政治风波,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春》和即将投拍的电影文,学剧本《扬子江头脚步声》终归夭折。在沉默了22年之后,历史进入新时期,梅汝恺重返文坛,先后创作和发表了百万余字的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新作。经结集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5.
作家莫言先生最近有一篇妙文《就是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他先是对人们批评现在的长篇小说太长的观点进行反批评:“我们惯常听到的是把长篇写短的呼吁,我却在这里呼吁:长篇就是要往长里写!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新京报》2006年1月11日,下同)说着说着他就有点像赌气了:“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我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愿…  相似文献   

6.
吴刘维近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绝望游戏》以及中篇小说《天堂无窑》《我岳父就这样老了》《送雪回家》《有人落水》等作品,充分反映了作家对文本形式的用心,以及他传达当代体验、铺陈时代图景的创作野心。  相似文献   

7.
论叶圣陶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是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著名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另外,还有一些小说收入散文小说集《脚步集》和《西川集》等书中。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知识分子,特  相似文献   

8.
中日长篇小说《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堪称世界古代文学双璧。曹雪芹和紫式部两位作家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大观园”与“六条院”,随着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观照,他们的理想又走向了破灭。  相似文献   

9.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族作家祖尔东·萨比尔的创作生活,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他以青春的热情倾注于诗歌创作,之后转向小说。他曾说:“我曾尝试过诗歌创作,并在一九六一年发表了第一批诗作。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写短篇、长篇小说,因为这类体裁的创作,在我的民族还是薄弱的。”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他写了第一批短篇小说,如《转到夏牧场之后》、《早起人》、《巴哈尔大叔》等,这些尽管只是他起步时的试笔,但小试锋芒,已显露出  相似文献   

11.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李辉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里的一位作家。自一九三二年发表反映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万宝山》以来,五十多年共发表了九部长篇小说、八部中篇小说集、九本短篇小说集。他的抗战三部曲《雾都》、《人间》、《前方》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继承和弘扬了我国文学描写与表现妇女生活罹难及命运遭遇的传统,但罗贯中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作家,必然受到封建社会妇女观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于是在描写和表现妇女的问题上也陷入了矛盾之中,本文着重从“承认与否定妇女自身价值”、“守节与失节”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三国演义》对妇女形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应该怎样评价老舍的《猫城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猫城记》,长期以来却成为人们所一致责难的目标,从根本上被进行了否定,而且似乎已经成了定论。前两年,老舍夫人胡黎青同志在编选老舍的创作经验集《老舍论创作》一书时,对于《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就曾经“犹豫了很久”,最后才“决定照印”。这说明,社会舆论的影响,在作家夫人的思想上也是起过不小的作用的。《猫城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历  相似文献   

15.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一百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荣获“国际大学基金会”与“世界大学”两个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及“艾因斯坦国际学院基金会”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的著名老作家墨人先生的呕心沥血的巨著。他以几十部小说创作经验,苦思细想了十多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带病坚持写作而成就的。在《台湾新生报》连载之后,受到台湾和海外广泛的关注。我特别要来推荐给全国读者,并愿意在印行之际写下我的祝贺,不仅仅祝读者获得一部好书,更祝墨人先生生日快乐和健康,因为《红尘》和读者见面时,正是他的七十大寿。  相似文献   

16.
张炜的杰作《古船》、《九月寓言》催使其较早地登上时代文学的高峰 ,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作家以这两部作品为原型母体创作出 6部长篇小说 ,形成同根同源的“家族”化写作倾向 ,导致人物脸谱化、情节类型化、结构公式化、手法模式化、语言腔调化、意蕴平面化等类同现象。“家族”化写作倾向在当下文坛普遍存在 ,严重地桎梏着作家创作的深入发展 ,张炜只是其中一例典型。这一现象预示长篇小说创作逐渐步向衰退和萎缩。  相似文献   

17.
汪吉 《江海纵横》2005,(6):16-17
翻开厚厚的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经典小说,都遭遇过“曲高和寡”的命运,徐小斌的长篇小说《羽蛇》同样如此,但《羽蛇》锋利的思想利剑直抵现实深邃的部位.神秘的艺术魔幻震撼了人的心灵深处。阅读《羽蛇》,你感觉它就像一个时代的精神芯片,需要时间慢慢发掘。它属于现代的,它也属于历史的,“一个作家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他和时代的同步上,而怡恰是体现在他和时代的差异和错位上。一个和时代投有差异和错位的作家,他反而最易被时代所抛弃。”经过大浪淘沙.我想被抛弃的决不会是《羽蛇》这样的艺术珍品,它定会是文学海滩上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华侨华人母女作家孟庆华与清美是战争遗孤的配偶及女儿,属于另类日本人。母女两代皆以华语写就长篇小说,从母亲“无性”的叙述《告别丰岛园》,到女儿遭遇的“性无”《你的世界我不懂》,试图从契入女性生命体验的、浸透记忆和想象的日常生活出发,对国家的“他者”、历史的女性、性爱之救赎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获得女性自述体小说的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也为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相似文献   

19.
读罢长篇小说《刘和珍》,掩卷沉思,感触良多。我的面前浮现出刘和珍这位叱咤赣江、喋血辕门的爱国女杰的英雄形象;我的耳边响起鲁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对人生的价值、历史的使命,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领悟。感谢作家贾献文,以他对文学的挚着追求,创作出这部33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巾帼英雄灿烂而短暂的人生;也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高品位的《刘和珍》这部长篇小说。(一)“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撒播火种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王鲁彦(1901——1944)是我国“五四”时期优秀的前辈作家之一。他是认真的小说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的一生著译很多,共计出版了三十几本集子。小说有长篇《愤怒的乡村》(又名《野火》),短篇《黄金》《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等;散文有《驴子与骡子》《旅人的心》等;翻译有《显克微支小说集》《世界短篇小说集》《犹太小说集》等。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彦选集》,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鲁彦散文集》,并重印了他的长篇小说《愤怒的乡村》。据鲁彦夫人覃英说:“这三本集子可以说较全面的代表了他的创作。”鲁彦是一个忠实于人民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虽然经历过不少贫困和挫折,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