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巍  任浩 《管理科学》2012,25(6):55-64
通过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的中介效应,基于企业间联盟情境探索嵌入微观结构情境跨越企业边界的Simmelian联系促进个体创新的内在机理。以279名来自18家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个体为样本,基于社会计量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运算。研究结果表明,Simmelian联系通过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作用于个体的创新绩效;引入联系强度变量后发现,Simmelian弱联系对创新绩效、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Simmelian强联系不仅显著促进个体创新,且知识分享意愿和共同知识基础扮演了完全中介角色。研究结果对于从个体和企业两个层面构建有利于异质性知识涉取、吸收和整合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环境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有关知识管理和信息门户的概念,探讨了在电子政务中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考虑了组织个体在组织知识管理策略——知识贡献绩效考核影响下的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建立个体在管理策略动态变化下的共享行为模型,将个体知识共享演化的变化抽象为一个博弈过程,分析纳什均衡存在,构建组织个体知识共享效用函数,综合分析在组织知识贡献考核及个体效用双重条件下,个体知识共享博弈后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探讨组织知识共享与组织激励投入、激励程度、激励差异化及个体效用差异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将为组织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张梅 《决策探索》2010,(20):63-63
美国心理学家罗曼斯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自主建构知识,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自己梳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下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在这里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交往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于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少见,但从知识属性和组织文化层面出发的研究,以及表现在个体层面的文化倾向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尚未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知识属性和文化因素出发,以个体层面的个人主义倾向与集体主义倾向作为自变量,知识的活性程度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了对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集体主义倾向对知识分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知识活性程度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健宇 《管理科学》2015,28(3):63-76
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影响决定组织知识创造的绩效.基于组织激励理论、心理学理论和行为学理论,以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作为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和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探讨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创造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选取上海大众汽车一厂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附加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知识心理所有权对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产生正向影响,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和附加知识产权激励对知识心理所有权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心理所有权在R&D知识产权契约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附加知识产权激励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理清了知识产权契约激励、知识心理所有权与个体知识创造行为间的三者关系机理,打开了知识产权契约激励影响个体知识创造行为关系的黑箱,为知识产权契约激励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就是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去了解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制约.当前的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就英语阅读课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梁菊 《经营管理者》2009,(21):199-200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知识的高依赖性,企业内部知识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共享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企业管理层、信息基础建设、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育共享企业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很多研究者关注企业组织环境下个体如何获取和输出知识、以及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与其前因和结果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未考察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二是鲜有研究将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同时纳入研究范畴中。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希望针对以上问题,考察企业环境中个体获取知识能力和输出知识能力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对216个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获取知识能力能够提升个人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出知识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而且为企业推动组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管理实践中,只有在组织中对人们"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组织公民行为,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的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的说明,将其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的教学中;说明怎样通过体验式教学来促进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并简单阐述了实施体验式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入手,介绍了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管理所需要的一些必备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着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春燕 《科学咨询》2007,(14):26-26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宋艳双  刘人境 《管理科学》2016,29(4):94-103
组织学习可以提升企业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已有的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更多地关注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环境动态性等外部情景因素对组织学习的影响,很少考虑组织内个体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个体由于教育背景、专业领域、认知模式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距离的存在使个体获取、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并将对知识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基于个体认知视角,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知识距离,对经典的组织学习计算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引入知识阈值限定知识距离的波动范围,分别在阈值相同和阈值异质性两种情况下,探讨知识距离的不同阈值对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相同情况下,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随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当初始有近一半的个体有机会发生知识交互时,通过学习最终能够实现网络中几乎所有个体的充分交互,从而使组织知识水平达到最优;阈值异质性情况下,由于社会分类效应的存在,不同类型个体之间很难发生交互,从而限制了个体对最优知识的搜索能力。在相同的平均阈值变动参数下,阈值异质性组织的平均知识水平低于阈值相同组织,但随着平均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随着知识交互范围的增大,个体间的理解和沟通不断增强,知识也将逐渐趋于一致。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放松模型主要控制变量的假设之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研究结果厘清了知识距离与组织学习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组织学习实践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如优化人员构成、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等。  相似文献   

15.
徐蕾  胡宏建 《科学咨询》2007,(15):27-28
本文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入手,介绍了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管理所需要的一些必备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着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红萍 《科学咨询》2010,(10):105-105
为了适应知识服务的信息需求,本文论述了知识仓库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建设知识仓库将为图书馆进行高效的知识服务提供保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数字化的今天如何不断自我完善,确立新的战略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真正优质履行好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等管理问题进行了剖析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指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根据审计学科的特点,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如何促进隐性知识传播和共享的问题.本文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视角,指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启发式的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利用显性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隐性知识.同时,给出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在进行角色转变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情况全面分析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学习态度、初始技能以及背景知识等三方面谈谈自己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时的理解和做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能够取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组织的作用吗?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数据网贷为样本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从信贷软信息作用机理的角度得到了否定结论。研究发现:(1)数据网贷面临软信息处理困难,只能通过人际沟通来解决。(2)人际沟通不仅传递信息而且生产信息,可以促进非标准化公认信息的产生。(3)非标准化公认信息是一种共享默会知识,直接促进并通过理性分析促进信贷合作。(4)由于理性分析建立在非标准化公认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以理性分析为基本方法的信息技术系统不能取代承载非标准化公认信息的人际沟通系统。在上述发现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网络信贷的软信息作用机理模型,刻画了从个体经验差异性出发到合作意愿真实性的不同路径。研究指出,人际沟通中形成的非标准化公认信息只能存在于一定人际关系结构中,难以完全硬化和通过公开渠道传递,是信贷软信息的本质特征。本文深化了对信贷软信息的认识,从知识分散性的理论视角做出了进一步探讨。给出的实践提示是:商业银行内部和银企之间的人际沟通系统,作为非标准化公认信息的载体,是促进银行信贷发展的组织资源,不能被网络信贷技术取代。与此相应,商业银行发展网络信贷的优势,是利用网络技术改进非标准化信息即软信息的获取、利用与开发,从而提高而不是取消客户关系与组织人事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及生存战略--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经济生态系统中,由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不同,企业具有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性.本文构建了从个体知识到组织知识的组织知识供应链模型,根据知识供应过程,本文区分了组织的静态适应性、动态适应性以及临界适应性三种不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企业的三种生存战略,它们是产品中心战略、能力中心战略以及组织学习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