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宗教道德是对世俗道德进行异化和圣化后的一种伦理道德,包括"人神之道"、"人际之道"和"自然之道"三个层次.宗教道德的归宿是信仰.宗教道德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进行着担当和作为并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宗教道德是宗教信徒以虔诚的宗教信仰为根基,以宗教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宗教世界观为理论基础阐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以服务于宗教教义为根本目的的行为准则。它是以调整人和神之间关系为核心的宗教伦理思想,它要求信徒对上帝或神灵承担特定的道德义务,并以戒命、禁忌、契约、承诺等形式反映这种具有宗教特性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定。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在阶级社会发展到完备状态直到今天科技发达的时代,其影响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发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于康德哲学中道德和宗教的关系,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康德对道德必然导向宗教的论述,破坏了道德法则的自主性和纯粹性,也与他的道德不需要宗教的命题相冲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康德把宗教奠基在道德之上,是在以道德解构宗教,最终的结果使宗教成为了道德的附录,从而损害了宗教的自主性。然而,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对康德来说,道德和宗教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需要,康德的目标是实现二者的共契而非冲突。  相似文献   

4.
鞠凤芝  杨玉环 《理论界》2004,(6):328-32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道德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同时存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道德,借鉴汲取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做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就必须发掘宗教道德中有益于社会的因素 ,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争论不休的话题。由于共同关注人类的行为 ,并且都指向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 ,所以两者在历史发展的大部分时段结合得非常紧密 ,但谈论道德而避开宗教并非不可能。本文从两者的基本关系入手 ,着重探讨宗教对道德意识可能具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祛魅”是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主要表征 ,这使我们发出 :“假如没有上帝 ,道德是否可能”的疑问。道德需要上帝的存在是基于善恶因果律和道德合理性的内在要求 ,而能够使上帝得以设定则是基于人的有死。因此 ,重新使道德“附魅”就必然要求彰显道德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前人们比较关心、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多的几个方面分析探究了宗教信仰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宗教是否是道德的来源、基础、保证等,即所谓的"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否"信仰宗教,道德就高尚"的问题;宗教与道德是否"不可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道德宗教化”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道德宗教化的历史根源,论证了道德宗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中应正确对待和高度重视宗教信仰的道德效应,努力将宗教信仰与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宗教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敏 《齐鲁学刊》2006,3(6):121-12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11.
尽管宗教是一种表现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宗教的存在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只要方向科学、正确,措施得当、可行,宗教也能成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宗教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必定加快,不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最新进展,就不可能了解各国的文化进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一种传统的精神和文化资源,在公共治理中具有两极性作用:一方面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团结、教育民众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问题也可能触发治理危机,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国家分裂。为此,我们应在公共治理中确立和倡导一些积极的宗教理念和原则,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社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时代的苏松地区,民间信仰活动的展开与多个群体密切相关,其中地方巫祝是信仰活动得以展开的核心群体,会首、衙役等群体则是信仰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参与者之一,而不同阶层的女性在推动民间信仰活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间信仰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关乎信仰层面,同时也是一些群体借以谋生的途径,这应该是其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卢梭的宗教观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西方思想家对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相对绝对化的评判,卢梭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只有当一种宗教作为个人情感行为、自由地确立上帝的至上权威,并且又能够激发人们出于对公民职责和社会道德的遵从形成对政治体的整体向心力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才得以达成。卢梭的宗教观,在政治哲学的框架内为宗教重新找回了位置,是其政治哲学理论在宗教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政治和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范畴和历史现象,但在共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却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无论是政教合一制度还是政教分离制度,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要比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更为复杂,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更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建立和谐政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啸霆 《河北学刊》2007,27(3):43-48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8.
李振伦 《河北学刊》2003,23(6):30-33
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宗教趋和的观点 ,不是基于科学家对宗教的妥协 ,而是基于他对信仰与宗教概念的特殊理解 :信仰是指人对某些非实证事物所固持的坚信态度。科学并不一般地排斥信仰。科学与宗教冲突是相对较低层次宗教经验阶段发生的 ,在宗教接受政教分离的改革而专注于信仰的情况下 ,它就有可能接受科学思想的影响而逐步提高境界 ,淡化人格神的观念 ,从而出现趋和的可能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予深刻影响。宗教对语言也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宗教与语言的相互关系,探讨宗教对英语的影响,以及英语语言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