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中对历史的关怀是深入语言层面的。乔伊斯一方面通过对维柯思想的借鉴与发展揭示世界历史的共性,另一方面在《芬尼根的守灵》中用语言的“安那其”消解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学的中心地位。这也成为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一书中关怀历史的另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家狄达勒斯与他创造的迷宫是乔依斯创作中的一个主要意象 ,也是解读乔依斯创作意图的重要一环。《芬尼根的守灵夜》就是乔依斯仿效狄达勒斯创造的一个艺术迷宫。通过创造这样一个含混晦涩的迷宫 ,乔依斯确立了艺术家作为创造者和先知的地位 ,使艺术家从传统的模仿者转变为创造者 ,从而体现了“创造高于再现”这一艺术准则  相似文献   

3.
维科是能使乔伊斯发挥想象、拓宽视野的哲学家.维科的历史循环论,为<芬尼根的守灵>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提供了一条构筑这部小说框架的新思路;维科关于人类语言的论述对乔伊斯的"词汇革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维科对人类共同特征的思考使乔伊斯萌发了创作一部象征人类全部历史小说的念头.<芬尼根的守灵>的问世标志着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4.
《创业史》和《白鹿原》在史诗品格和人物配置的结构框架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不同的主题取向和审视角度,使人物关系、人物质的规定、价值意义和对主题的揭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创业史》的人物在时代特征的掩盖下,失去了独特的个体性,是特定历史的说明;《白鹿原》的人物始终保有独立的个别性,个人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的总和,组合成独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启蒙的概念》一文中,论述的神话中包含了启蒙,启蒙陷入了神话的观念表明,启蒙和神话在关于世界的二元性、思维的同一性以及必然性的观念方面的一致,都是一种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启蒙和神话在解释历史方面有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类必须通过自我牺牲才能够生存。在神话中,这种自我牺牲表现为祭祀制度,而在启蒙中,则表现为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是一种狡诈的理性,西方文明的道路就是依靠狡诈的理性来获得自我生存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道路必然会在我们的进步中伴随着退步。要摆脱这种报复、轮回的必然性就是要认识到神话和启蒙中的狡黠的理性的危害,并从中把握积极的启蒙的要素。《启蒙的概念》不是反文明、反理性和反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穷妇人的守灵夜开始,对美国现代派诗歌大师史蒂文斯的《冰淇淋皇帝》从多维内涵和名句赏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使人们在欣赏这首著名诗篇的同时,对诗人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和《史料与史学》中,主张史料与理论不可偏废。这一观点在1949年以后他一直坚持着。其《中国史纲》一方面使用大量史料,另一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读历史。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与"史料学派"在学理上有一致性,就其与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关系而言并无二致。"史料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学派之间的区别是:前者的方法是实验主义,其历史观是进化论,其成员多为学院派学者;后者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其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成员则系革命家。  相似文献   

8.
《爱的历史》是美国新兴犹太作家妮可·克劳斯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大屠杀影响下大屠杀亲历者和犹太移民后裔两代人的文化记忆危机。在象征系统、仪式系统和文本系统三层文化符号系统的文化记忆展演下,妮可·克劳斯展现了大屠杀幸存者及其犹太后裔的文化记忆的回避与缺失、复归与传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文化的追寻与认同,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并反思文化认同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分别为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史记》和《历史》对于各自的文化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从史源来看,它们都运用了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并将两种资料相互印证,有机融合。但司马迁运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是皇室藏书、诸侯史记和民间歌谣诗赋;希罗多德运用的则是神喻记录、金石铭文和极少数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文献史料是司马迁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实地调查是文献史料的补充,希罗多德的写作正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分别为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史记》和《历史》对于各自的文化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差异。从史源来看,它们都运用了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并将两种资料相互印证,有机融合。但司马迁运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是皇室藏书、诸侯史记和民间歌谣诗赋;希罗多德运用的则是神喻记录、金石铭文和极少数前人或同代人的作品。文献史料是司马迁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实地调查是文献史料的补充,希罗多德的写作正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1.
谭其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是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倾注30余年心血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疆域边界等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所确定的关于历史中国、中原王朝、边疆政权、非汉族政权、地方政权、自治地区之间关系的原则,对于中国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弗莱文学循环理论,分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独特的循环叙事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说情节发展主线与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诞生、成长、败落、死亡人生主要阶段相一致;小说中人物追梦和幻灭的循环叙事。指出循环叙事结构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呼应,深化了作品的悲情氛围,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通过时空并置的记忆书写,挖掘了历史断裂处的沉默话语;通过书写不同个体的记忆,呈现了多重历史意识和声音。正是在这种书写方式中,石黑一雄达到了对话历史、反思历史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著名农民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的情妇伊内斯为叙事者,讲述了伊内斯与萨帕塔之间的情感纠葛及其在革命期间所承受的灾难和伤痛。小说赋予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失语者以叙述声音,通过文学想象解构并重塑被卷进历史事件的个体的形象,从而“真实”地再现墨西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叙事者伊内斯之口,对主流叙事中所浸淫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因做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流逝>,与她后来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流逝>和<长恨歌>都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的名媛闺秀在1949年以后的生活遭际.对这段历史的想象和描述,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首先,两部作品表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景观,一个是平淡琐碎,一个是优雅闲致:其次,<流逝>细致地展现了人在非常岁月里生存的艰辛;而<长恨歌>沉醉于讲述的则是某种生活方式和情调.在艺术真实性上,<流逝>显得实在可信,而<长恨歌>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这些差异性不仅有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也包含了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乔伊斯看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生活在殖民文化语境下的爱尔兰芸芸众生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生存的困境,他们都患上了一种精神“瘫痪”的痼疾.因此,用文学的形式来揭露这种痼疾,把国人从麻木不仁中唤醒,便成为了他的艺术使命和道德担当.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姐妹》和《圣恩》揭示的就是爱尔兰民族文化心理的瘫痪.乔伊斯对这种瘫痪的现状有着深深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根由,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流逝》,与她后来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流逝》和《长恨歌》都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的名媛闺秀在1949年以后的生活遭际。对这段历史的想象和描述,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首先,两部作品表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景观,一个是平淡琐碎,一个是优雅闲致:其次,《流逝》细致地展现了人在非常岁月里生存的艰辛;而《长恨歌》沉醉于讲述的则是某种生活方式和情调。在艺术真实性上,《流逝》显得实在可信,而《长恨歌》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这些差异性不仅有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也包含了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格非新作长篇小说《人面桃花》是一次“带着先锋向传统的回归”。在充满诗意的唯美中,呈现的是一种历史与生命无尽纠缠与胶着的状态,是格非有意识或无意识历史哲学和历史诗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历史和阶级意识》以历史为逻辑起点,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以物化批判为主题,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体拯救为归宿重建了历史辩证法。它强调辩证法的历史性、总体性、革命性、批判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开创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尚书》和《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其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基于对自然、生活的实际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凸显了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色彩;相对于西方的同时期文化经典而言,它们都更强调"人"而非"神"在历史变动中的作用;都有某些程度上的循环论色彩。同时,《尚书》《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又有其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