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常德丝弦新编曲目唱词的主题类型可概括为时代性主题、地域性主题和超越性主题。时代性主题的主旋律是讴歌时代和人民,弘扬正能量,辅之以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因而具有认识价值、激励价值和反思价值。作为地方性主题的丝弦作品,记录了常德本土以及湖湘大地的地理风物、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用审美感染和价值理性影响人的心理及行为选择。超越性主题集中表现为关于童心、乡愁和人性世界等永恒主题的表达,引发对原初和终极、存在和意义、时间和空间、传统和现代等带有哲理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征南 《船山学刊》2007,(4):114-116
以娄底为腹地的湘中地区曲艺有30多个主要曲种,大体上可分为杂曲走唱、丝弦小调、渔鼓弹喝三大类.由艺表演形式有喝、舞、说等,各有千秋,极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湖南丝弦是湖南传统民间曲艺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相关典籍、史料入手,从湖南丝弦所具有的曲调推论,它应源于明代时调小曲,其产生、发展和流传,亦有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常德年鉴》总纂齐绍正《年鉴创新琐谈》一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重记述了《常德年鉴》的编辑工作在创新方面所作的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1918年6月攻占常德,之后驻守湘西。1920年6月4日,任湘西总指挥,7月从湘西撤防。关于任湘西总指挥之前在湘西的职务,冯玉祥在《我的生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提及,为常德镇守使,“我为常德镇守使,地方上发生这样的事情,自须负相当的责任”。冯理达在《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写道:“不久,我父亲被任命为湘西常德镇守使。”《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也说他在这时期的职务为常德镇守使。然而,根据笔者的考证,冯玉祥在此时期的职务应为湘西镇守使。一、当时官方的任命为湘西镇守使…  相似文献   

6.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9,(4):F0002-F0002
刘赤符,1945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196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年从中学调入原常德师专中文系任教,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现任教于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  相似文献   

7.
周勇  秦凌 《船山学刊》2004,(3):33-35
本文集中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常德革命志士对武昌起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 ,在前人从宏观层面研究整个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在微观层面对辛亥常德人才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艺术素质现状如何,这是我们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前提。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九五级新生在中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的情况摸了底。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54份。问卷分别来自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外语、体育等六个系。生源地多数是岳阳市.也有部分是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常德、益阳、邵阳等地区。问卷是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可翻阅的情况下进斤的,要求快速作答,当场交卷。内容基本上真实准确,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新生艺术素质的现壮及中学艺术教育的概貌。由此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集群式发展成为世界普遍现象。以长株潭为核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娄底在内的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15个城市群中的一个。“十一.五”开局以来,湖南省把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目标锁定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产业高效聚集  相似文献   

10.
3月27至29日,正值“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园游园会”期间,全国性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在常德桃源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下述问题作了讨论: 1.陶渊明的出代和隐居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陶渊明是因家贫而仕,为口腹而仕,即所谓“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也”,如果说他初任江州祭酒时还想为理想而仕的话,那么其余四次均为口腹,这表而上看来贬低了陶渊明的人品,实际更能真实地揭示出他求仕的心态,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古艺术与伦理素有深刻渊源,“成教化、助人伦”一度为中国封建艺术的重心。但随着中国艺术独立精神的觉醒和非理性发展,中国艺术的伦理精神日渐消失。但当代“艺术独立”并不意味着“道德虚无”,欲建立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健康关系,有必要倡导艺术伦理精神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伦理体系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首先来讨论因道德层次缺位和偏执崇高造成的现实道德危机。道德从来不是抽象的。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和律己难度或从道德的社会功能即利群程度讲,现实道德是有常德、美德、圣德层次之分。诸如正直诚实、公正守法、尊老爱幼、互尊互助、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等等皆属于常德规范;诸如仁慈博爱、助人为乐等等皆属于美德范畴;而忘我牺牲、无私奉献等则属于圣德或崇高道德范畴。其中,最具有道德约束功能的便是常德。这是因为,道德规范只有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并自觉遵循才有意义,才能形成道德舆论环境并形成道德约束力。实际上,人们日常的…  相似文献   

13.
重情体性是中国诗学的传统精神。中国抒情诗的发达,表明了中国艺术的情感谱系是十分丰富的。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感交错融合,构成了颇具特色的艺术审美风貌。中国古典诗学十分关注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对艺术发生以及艺术形态进行了充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造物艺术也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生活。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中国设计艺术概念的这一三段式发展道路,正是对20世纪中国造物艺术发展的本质描述。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艺术演进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现象,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演奏乐器探索中出现的新“物种”——革胡,这些新事物中包含着近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理论话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进逻辑。这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中国艺术”及它能够承担什么?——这是基于华夏文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艺术的自我确证与自我发展问题。这个核心问题由四个更具体的问题构成:什么是中国艺术的民族性?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社会性?中国现代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通过两个路径完成,一是为承认而斗争,二是为“满足需要”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方式,那就是自娱式的歌诗艺术生产与自娱式消费、寄食式的歌诗艺术生产与特权式消费、卖艺式的歌诗艺术生产与平民式消费。三种艺术生产与消费方式各有其特点,并在中国古代歌诗发展史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三种艺术生产与消费方式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歌诗艺术向前发展。研究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与消费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文化促成了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而绘画艺术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和精神特质,通过品赏国(界)画,我们不仅能深深体会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更能深深感受到中国画与家具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是一种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艺术被称为“当代艺术”,它的确立和发展,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直接相关.在中国视作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东西,包括了西方艺术发展中的现代派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这些艺术风格直接引发了当代西方的艺术终结命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在接受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同时,也接受了艺术的终结指向的基本话语.然而,中国艺术界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热情模仿,但对艺术的终结这一话题则反应寥寥.这与中国艺术界并不需要这一话题作为自己的话语资源有关.由此可知,在接受西方话语的过程中,中国从来没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一直以本土的文化现实需要为基本的接受前提.  相似文献   

19.
常爱玲 《东岳论丛》2012,(2):182-184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伦理、文学、艺术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为背景,把新文化运动和钢琴艺术综合为一个整体,阐述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成就与不足、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关系,揭示了要促进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必须有与中国文化、中国民族精神相结合的钢琴艺术作品,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  相似文献   

20.
陈龙海 《殷都学刊》2010,31(3):143-148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古老的"线的艺术"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经过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诸贤的倡导,中国艺术界从对西洋画的漠视与拒斥转到推崇与吸纳。而"海归派"如李叔同、陈师曾、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等则以其艺术实践进行着中国艺术的革命,在中西结合方面进行了极其可贵的尝试。与此同时,另一批画坛前辈仍然沿袭着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创造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杰作,如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在此语境下,关于中国传统笔墨的质疑与争议持续不断;在后现代时空和全球化视域中,中国笔墨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艺术走向未来,参与世界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进程中,应当吸纳一切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而同时要始终坚守民族立场,彰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惟其如此,中国古老的艺术才能焕发生机,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