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徐丽泰谈香港政制前瞻香港《大公报》4月5日刊登香港特区临立会主席范徐丽泰在“纪念基本法颁布七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题为《香港政制前瞻》,摘要如下:7年前的今天,“基本法”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基本法关于未来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特区终审权来自我国宪法与作为宪法特别法的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规定,该权力具有权威独立性、特别宪法程序性、终审范围有限性等宪法特性。内地与香港特区法院对这些特性及两地法系背景差异性认识的不足,引发了特区终审权的宪法失范。时此,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中“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条款之含义,亦可对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香港基本法与香港的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萧蔚云香港基本法全面地体现了“一国两制”,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法律保障。要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就必须沿着基本法所指明的方向去做。一、基本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基本法》第八条,对为什么要规定香港“原有法律”“予以保留”,香港原有法律包括哪些,“原有法律”和香港法律渊源之区别,回归后香港法律的本地化、适应化、双语化、成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准确理解“一国两制”下香港原有法律“基本不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7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这一起草工作历时四年零八个月,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终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根据中国宪法制定的。中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一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从法律理论上研究中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7年5月29日,武汉大学博士生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就“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地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经济、政治的角度,进行了一次主题讨论会。武汉大学法学院香港法专家张学仁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学院香港问题专家严清华教授应邀出席并参加了本次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1.关于“一国两制”与《基本法》“一国”是核心、前提,是主权问题,“两制”既有明确的地域限制,也有明确的主体和非主体之分;“一国两制”国家形式,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而是有某些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张学仁教授结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及政策,指出“一国两制”是以尊重  相似文献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它的制定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2)将为解决澳门、台湾问题在法律上提供一个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3)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4)《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规定的香港的政治、民主制度对国内的政治、民主制度的完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九七”以后的香港政制架构中,行政长官居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本文主要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任职资格、产生办法、权力运作等问题的分析入手,阐明“九七”前后从港督到行政长官的转变给未来香港政制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基本法有关规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香港在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是香港发展的动力,香港有完善而规范的市场体系。中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根据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思想制订的“基本法”,在法律上高度体现了回归后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香港继续发展与繁荣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届时,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永远结束。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由法律加以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0年4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香港基本法为依据。香港基本法自1997年7月1…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零时,随着英国米字旗的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旗的升起,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毫无疑问,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港人治港”的原则,香港不仅在政治上有着“特别”的地位,而且全港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未来     
香港的未来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7周年研讨会在港举行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今天汇聚一堂,举行“香港的未来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7周年”研讨会,就基本法的推广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王凤超在发言中就港人普遍关心的国籍和居留权...  相似文献   

13.
依照中英两国政府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即将从理论构思跨入社会实践阶段。通过对香港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条例分析,其中专利注册登记保护是香港的“殖民地”地位的具体表现。按照基本法精神,香港回归祖国后知识产权制度将本地化,“香港专利条例(草案)”的即将出台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协调衔接,以更好地协调和解决“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法律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唯一出路,是确保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是中英两国在处理香港问题上的两个基本原则。筹委会的成立拉开了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序幕;首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和临时立法会的成立,标志着对香港行使主权进入了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调整──兼谈“九七”后的前景徐静琳,游依群有限的资源取之不尽──长期实行高地价政策地产市场的有序运作──规范的交易规则基本法勾划了九七后香港地产发展的蓝图现行香港土地制度是在十九世纪英国占领香港以后确立的。按照当时英国的殖民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施汉荣恢复行使主权结束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将成为香港历史的转折点,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以后,其作为一个非主权地方性实体,在“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国际条约和基本法的授权,可以享受某些国际法权利,承担一定程度的国际法义务,因而可以将香港特区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中央出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信任,在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时,通过第23条将国家安全立法权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但香港特别行政区却迟迟未完成该项立法,导致对香港社会存在的有损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言行无法进行有效惩戒。在此情况下,全国人大可以凭借宪法第31条赋予的监督权和立法权,收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的授权,径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国家安全方面的专门性立法,这种立法与列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不同,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施,无须列于附件三,而是可以直接实施。  相似文献   

19.
45年前,人民解放军的脚步在深圳河北岸嘎然而止,世界瞠目结舌;几十年后,香港在国门之外崛起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历史老人将再次告诉世人,《基本法》架起平稳过渡金桥,1997年开始,香港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违宪审查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由于香港基本法位阶的双重性,香港违宪审查权也具有双轨制的特点,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和香港特区法院均可行使香港违宪审查权。如何协调及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我们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深刻认识中央与特区权力的界限,充分尊重两法域的法律传统,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基本法解释和特区违宪审查权相关的程序设计和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