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年82岁的李春英是莱州市程郭镇桥头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人到老年本应受到照顾,但却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李春英用真情谱写了一曲孝亲之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从出现的频率来看,除了“改革开放”一词之外,“农民工”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并不奇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问题都必然与农民有关。农民虽然一直是中国的弱势阶层,但“农民”一词却在中国主流话语中高频率使用。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到晚清洋务运动以后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快速推进工业化、人民公社化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解放,都反映出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不断地在改写中国历史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农民教育工作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民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把农民教育等同于农民工教育、经费不足、师资薄弱、内容落后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应对农民教育边缘化,关键还在于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积极转变观念、增加投入、改革教育内容、完善教育实施环节等方面,真正做到农民教育为农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身份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强制性变迁到诱导性变迁的历程。文中就将尝试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另辟途径,脱离以往对农民身份制度研究的单一国家视角,探讨为中国农民身份制度的建构和演进历程.综合分析制约农民身份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制度和非制度因素,最后结合中国农民身份制度的困境,对其发展路径给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松 《金色年华》2008,(7):28-28
我的父亲和公公都是地道的老农民,年龄差不多,家境也大致相同。但为人处世、性格爱好却迥然不同。说到儿女,父亲很满足:大女儿家虽有负担(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且无经济来源),但好在女儿、女婿都有稳定的工作;小女儿、小女婿虽无稳定的工作,但好在他们没负担;  相似文献   

6.
受秦晖教授的《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农民问题?》的启发,让我联想到了如上问题。  相似文献   

7.
谷婷婷 《现代妇女》2014,(10):43-43
旧俄国是一个介于发达的欧洲和落后的东方之间的国家,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谁争取到农民,谁就胜利;谁失去农民的的支持,必然要失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新经济政策中,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关系的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胜利。本篇文章就梳理一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民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付义荣 《社会学》2004,(2):23-2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而在这场城市化浪潮中,农民无疑承担着主要角色,因为我国城市化的最主要内容就是扭转农村人口比重过大的局面,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转移到城镇。那么身处浪潮之中的中国农民究竟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城市化”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翻身作主人,有了田有了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民与城里人在国民待遇上有着巨大差别,其中最大的就是养老。城镇职工有退休金,由国家养老:而农民没有退休金。养老只能依靠自己和子女。  相似文献   

10.
父子三人杀日寇邹皓,浬平日本侵略军一路骚扰,于1945年6月的一天到了祁东县归阳镇。其中两个鬼子兵到处抢劫,留下未走。傍晚,两个日本兵闯进农民唐楚的家要吃喝。唐楚恨死了他们,但又不能不照办。趁着鬼子捧着酒壶贪嘴的机会,唐楚巧妙脱身,躲到隔壁。一会儿,...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城镇化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 据了解,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已经上升到2012年的53%,尤其是在过去十年出现加速,但主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新型城镇化将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将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这种转换,需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对社会善治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分田到户搞包干”让广东中山坦洲镇新合村农民火了一把,生活逐渐红火。但发展到今天,新合村村民农业经营模式的缺点暴露出来:单一分散,规模小。分田到户搞包干显然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新合村摸索、实行了土地反承包经营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收回来的土地统一布局,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社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当农业生产纳入了商品生产的轨道,市场风险对农民同样能构成威胁,当大量青壮年农民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大中城市当农民工及临时工时,他们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但却享受不到城镇社会保险,这就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公平竞争,青壮年的离家出走,使老弱病残更需要得到照顾,此外,农村农庭的小型化、计划生育的实施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加以考虑,因此,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二、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在改革以…  相似文献   

14.
周业贵 《老年人》2008,(5):34-34
母亲生前好想照张相,可是她到死,也未了却心愿。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偏僻的山村,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照相是城里有钱人的事情。直到解放后,我的家乡才偶然出现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但对于靠卖鸡蛋换油盐的农民来说,见到照相师傅来了,不过是围上去看看西洋把戏而已。当然也会有几个堂客们禁不住好奇与诱惑,实在想照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03,(3):21-22
农民的养命钱到了哪里李昌平(《中国改革》农村版副主编) 在中国,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低,但资本的价格却居高不下。在中国,土地稀缺,权力过剩,农民的土地价格涨不起来,但批租土地的权力的价格却越来越高。为什幺?没有人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定义和农民的社会构成是研究农民问题的基础。假如连哪些人是农民,哪些人原来属于农民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都不清楚.恐怕难于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做出准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张玉峰 《职业时空》2008,4(2):58-5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他们是农民户口,但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人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或者边缘人。农民工一方面为工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与农村、农民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土地是农业赖以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和生活的安全保障。因此,土地对于一个深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下,以小农经营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国家来说,土地无疑更加彰显出了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但是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浪潮将更多捆绑在土地剩余劳动力解放了出来,吸纳到城市化建设中,给广大靠天吃饭的农民开辟出了更多稳定增收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东光县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利用冬季农闲,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全县老干部按照所包乡、村,分头到村入户,指导科技培训工作。全县农民在老干部的带动下掀起了学科技的热潮,各村科技业校、图书室、电教室每天求知问技的青年络绎不绝,全县有近五万名农民在这次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正>父亲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家乡广安是我的第一个课堂。我的出身是世代农民家庭,从小受的是传统农民的教育和影响,这种农民观念,注定要影响我一生。但我不能完全被其束缚和限制,尤其在开拓事业上。父亲刘凡元,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地劳动一辈子,一直到1989年走完了他61年的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