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像章是指以毛泽东为表现主体的像章,简称“像章”“红宝章”。“文革”中,各大小单位都争相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像章,佩戴、收藏、赠送、交换毛泽东像章,成为当时一种时尚。除了“黑五类”等被打入另册者不能佩戴以外,男女老少都得戴,  相似文献   

2.
闻着醋香去插队 记得那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父亲回家后突然笑着问我:“军子,爸给你找了个吃老陈醋的机会,你愿意去吗?”“愿意!”我笑嘻嘻地答。真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承诺,竟然让中学刚毕业的我,就从冰城开始了到山西老家插队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白明 《中外书摘》2008,(12):79-81
这“杀熟”的故事且讲哩,一位朋友有一次找到我,说白明,跟你们家那亲戚还有联系吗?我说倒是有联系,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为什么还有联系呢?是因为那个“亲戚”,他认为我们家这点油水没榨干,他认为还应该有,所以他留了一个尾巴,留了一个电话给我。我曾经在我们家翻遍了,确实是没有了,人家说船破有底、底破有帮,帮脱了还有钉,我们家的这只破船连钉子都没了,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中外书摘》2010,(10):38-42
关键批示浮出水面“初澜”是“文革”中著名的写作班子的笔名之一。当年的不少历史过来人,想必对这个笔名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5.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6.
收藏,作为一种集陶冶情操、增长文化知识的投资手段,近几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我国已掀起一股收藏热,收藏者收藏的种类五花八门,邮票、钱币、字画、古玩、粮票、布票,甚至旧书报、烟标、火花、像章都是收藏者所收藏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或许你无此爱好,但是也不能避免您身边会有一笔可观的“财富”存在,其实,“旧货”也值钱,一定要当心“财富”与你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7.
1972年,虽然仍处在“文革”中,但我们农村初中开始复课。那年,我考上了初中。故乡的东、西、南、北四个自然村的学生,组成了一个五十来人的教学班,名日“复新联中”。一男一女两个老师,男的是孙老师,女的是郭老师。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游击班”的学习历程,先后至少搬迁了五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老人世界》2010,(8):61-61
不要跟着年份走每一年都出产很多葡萄酒,要找到全部或者购买其中的大部分几乎是不可能的。收藏葡萄酒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那些合你口味的。  相似文献   

9.
收藏的境界     
刘锴 《老年世界》2009,(21):31-31
俗话说:“乱世囤金,盛世兴藏。”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爱好者队伍之中。藏界兴隆本是件好事,但笔者“人道”多年,觉得收藏也有境界之分。作为收藏爱好者,随着收藏兴趣的笃厚,收藏境界亦不可不随之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提起横刀立马血战疆场,为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的彭德怀元帅,华夏儿女尽人皆知。至于他因为民请命,蒙冤惨死,十亿神州无不悲恸!然而有关他在“文革”中深陷囹固时发生的悲惨事件,和他爱兵如子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笔者依据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陈浩望 《老年人》2004,(4):38-38
蔡仪,湖南攸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一生崇尚完美,追求完美,有着许多的趣闻轶事。这里只说他在河南为农村娃狗蛋剪辫子的一个故事。“文革”期间,林彪的“1号通令”实际上是一个把知识分子赶出北京的通牒。蔡仪所在的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专家学者云集,他们被指派下放到河南省息县劳动。息县地势低洼,是淮河平原的锅底,洪涝灾害频发,这正好用来改造他们,使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蔡仪被分配在伙房烧大灶兼烧开水。他为人认真,做事也认真,是个好伙夫,每天都用笔记本记量烧煤的数目。他烧的炉子,不但能保证饮用水,而且热水供应也很…  相似文献   

12.
我的故事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妈妈要死了。当时我只有11岁,我看见妈妈坐在厨房的桌子旁边,低头凝视着她的那杯茶,手指摸着杯子的边缘。过了好几秒钟她才抬起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她脸上有过那样的表情。  相似文献   

13.
牢里总有一两个人不畏环境,对我表现出友好。一天早上,我听见有人在拍牢房的门,我走到门洞前往外瞧,看到一个年轻的看守站在门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09,(4):62-62
鹅卵石的故事 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用来装水的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用这些鹅卵石把罐子填满之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相似文献   

15.
潘萌 《金色年华》2010,(4):29-31
他和她的故事是我所遇见的最迷人最深刻最忧伤最宽广的爱情。他说她的人生经历了两次黑色的秋天,一次是含冤被打为“右派”,一次就是现在。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席葬礼。第一次来到被叫做殡仪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购买收藏。其中有些人在买到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筒出现裂纹、损坏,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到竹雕笔筒的品质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相面故事     
什么是道?道在那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向我们阐述了道,不过其内容浩瀚,难以让大家抓住精要。其实从“道”的字型来看,“走之旁”为变动的意思,“首”为头,为一个人的思维,综合起来就是要有一个变动的头脑,这就是道。细细琢磨,“与时俱进”这四个字何尝不是大道精髓。  相似文献   

18.
“五一”长假时,在北京工作的外孙女给我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一盏新台灯。她看着桌上的旧台灯对我说:“姥爷,您这盏老古董该下岗了,我给您买了一盏新台灯。”打开包装一看,果然不错,大方新颖。可是,我仍然舍不得换下那盏旧台灯,因为它已经陪伴我几十年了,这中间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9.
我的阅读史     
《中外书摘》2010,(6):95-96
一个经过“文革”的读书人,对读书这件事,多少都会有些怪癖。茨威格先生有部小说,说的一位生活在纳粹时代的教授,遭到迫害,管吃管喝,却偏不给一个字看,差点把教授逼疯了。后来教授偷了看守一本棋谱,结果在押期间,硬是把自己变成了国际象棋高手。  相似文献   

20.
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和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同志,不单是一位改革开放的闯将、特区建设的功臣,还是一位有名的书画收藏家。经他收藏的历代名人书画达两三百张之多。但他秉承收藏家“独乐不如众乐”的文化传统,先后将其珍藏的宋元以来书画名迹,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等博物馆,还将部分珍品义拍,所得款项悉数捐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最近,他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