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面诊     
《中国社会导刊》2010,(2):60-61
颜面望诊是古代名医扁鹊提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望诊,也叫面诊,包括五官察色,望形态、症状、现象等对病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面诊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会反映到脸上。健康人的脸色通常微黄,干净红润而有光泽;  相似文献   

2.
谈笑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欧阳军 《老年世界》2011,(22):39-39
“胖人多痰”指什么 约从宋、元时期,就有“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的说法,明、清时期的医家分别进行了发挥,又因其在临床上能找到一定依据,人们广泛地接受了这种说法。所谓“胖人”,并不是按照现代的肥胖指数测算出来的,主要是通过望诊观察判断的,除了体型肥硕丰腴。  相似文献   

4.
观舌知病     
中医看病,很重要的诊断便是细观舌象。这项医术是历代医家研究、总结积累而成的。通过望舌,可以观察舌质的色泽变化,舌苔的干湿厚薄等,再结合问诊、闻诊、切诊等诊断方法,就可以确定疾病之所在。舌象检查,一般包括检查舌形、舌态、舌质、舌脉、舌苔、舌底小血管及瘀斑、瘀点等等。《临证验舌法》指出:“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观察舌象不仅能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还可推测疾病的进退与安危。正常人的舌色…  相似文献   

5.
立春后,阳气生发,易使人上火。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上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人们可以遵循中医的思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上火症状进行简单辨识、对症调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火因”何在,学学“清火”之策吧!  相似文献   

6.
美国一教授通过多年的观察,认为人的外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更多是出生后“学得”的。这位教授认为,一个人的外貌是在后天的学习、观察和训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先天固有的。他指出,婴儿没有明显的面部特征,他们的面部特征是通过以后的观察、模仿而逐渐形成的。他们看到家里大人和其他人,从而学会了把眉毛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嘴的外形不是生来就确定了的,也是以后才“学得”的。事实上,嘴的外形只有恒牙长全后才能确定,而许多人则进入青春期后才定型。 这一新的观点也说明,为何某些地区的人们较喜欢微笑,而另一些地区则…  相似文献   

7.
医院门诊里时常有患者来咨询“肾虚”问题,他们都认为肾虚就是有了肾病。其实很多人对“肾虚”这个中医概念不太清楚,人到中年出现了腰酸腿疼、夜间尿频等,就认为是“肾虚”,进而认为肾脏有病,以致忧心忡忡,四处求医,常常全面检查却找不出肾脏异常。其实,中医讲的“肾虚”与西医讲的肾脏病是两回事,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都不同。  相似文献   

8.
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6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依据人与自然统一的框架,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认为,如果气候反常或发生急剧变化,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中医所说的“湿”、“燥”两气,与气象学中的湿度内容基本一致。当空气湿度过大时,人就容易遭到“湿淫”的侵害,而当湿度过小时,则需防的是“燥淫”(也称“燥邪”)。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发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  相似文献   

9.
女性往往很重视自己面部的化妆,然而,用同样的化妆品,有的看上去很自然,有的却显得“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于皮肤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皮肤润泽、细腻者效果好,因为化妆品能与光洁、细腻的皮肤紧密结合,看上去就像皮肤自身的色泽,自然而质朴;反之,如果皮肤粗糙、晦黯,化妆品无法与皮肤溶为一体而浮在皮肤表面,这种不自然的效果很明显地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保  相似文献   

10.
出汗是夏天人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指出,在中医看来,身体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养生专家”张悟本经由媒体包装,将“养生怪论”、“食疗妙方”一古脑推给大众,引发了“养生热”以及绿豆涨价的疯狂事实。虽然说张悟本能“忽悠”,但“张悟本事件”更反映出广大群众养生、医疗知识的匮乏。如果群众的医疗认知水平提高了,就算是伪专家善于忽悠,耳聪目明的群众也能坦然对待,不会轻易上当。我们不禁要问,真正的中医权威专家哪里去了?他们为什么没有担当起养生理论的科普推广责任?  相似文献   

12.
陈宁  吴青  张晓枚  李晓莉 《现代妇女》2014,(12):252-253
以Nida的读者反应论为理论指导,以行痹、痛痹和著痹为例,结合语料库技术、调查f07卷和访谈探讨中医痹证重点术语的翻译方法。将《黄帝内经》3个英译版本和5部中医字典中关于“风痹”(亦称“行痹”)、“寒痹”(亦称“痛痹”)和“湿痹”(亦称“着痹”或“著痹”)的相关语料进行整理,基于这些重点术语的不同英译版本整理出一份调查问卷。之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选取36名不同层次的具有一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其中部分学生和医生进行访谈,以此考察上述术语的各类英译版本的目标读者反应与接受程度,探讨中医痹证重点术语的英译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简便“耳聪目明法”听雨一种不需花钱的自我保健法──“干浴面”与“鸣天鼓”,可使老年人耳聪目明,并可消除面部皱纹与斑痣,使面部红润,皮肤富有弹性、光泽和细腻。干浴面又称“刮擦法”或称“捏斑”。其具体做法如下:双手掌合起来摩擦53遍,使其产生一定的热量,...  相似文献   

14.
春天是多风的季节,当春风拂面时,嘴容易被吹歪。“嘴歪”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其表现是:突然一侧面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浅。多数病人面瘫侧的耳垂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压痛。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之道虽有种种学说之不同,但在强调节护精气神方面,则是基本一致的。用长寿医家孙思邈的亲身体验来概括,就是“人之寿夭,在于撙节”。  相似文献   

16.
综观人类的“艳史丽册”,如云的美女艳妇令人目不暇接,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然而,她们也并非十全十美、美艳绝伦、无懈可击。仅就她们的五官而言,按照现代西方美女标准的要求,五官各部位的比例是:两眼的长度是面部长度的3/10;眼眉与眼间的距离为面部长度的1/...  相似文献   

17.
谢容 《老人世界》2014,(3):52-53
补肾,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常见方法。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故有“肾气足,百病除”之说。由此可见,人体的生长、健康及衰老,与肾气旺盛、虚衰密切相关。另外,中医还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肾虚则会使生命力减弱,并可使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如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说明     
卢凯 《职业时空》2008,4(9):191-191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去观察和探索,才能找到做好工作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现代妇女》2010,(9):47-47
夏季是脸部皮肤比较脆弱的时候,一旦皮肤发生过敏,不但瘙痒难忍,而且影响美观.一些人就会随便找些含有激素的软膏,如“皮炎平”、“肤轻松”等,涂在面部,虽然瘙痒一般都能立刻消失,但很快还会复发,如果反复多次使用,面部就会出现潮红、干燥、粗糙,而且还会感觉脸上火烧火燎,这时治疗起来十分棘手,需要很长时间,有人甚至永远不能恢复正常。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呢?且看下面给您的五条妙招,让您走出脸部过敏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李小莎 《老年人》2011,(9):51-5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俗称“蜘蛛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