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法律监督”专门术语存在理解和运用上的误区,是由于对“监督”的属性和本质缺乏深刻的认同。在中国,“监督”术语使用广泛且语义不断发生流变,学者们关于“监督”内涵所蕴藏的要旨,特别是运用到司法领域所表征的特质,还没有统一的规制,人云亦云,似乎约定俗成,其实隐含着“监督”的泛用、误用和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块链作为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为推进权力监督模式创新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区块链技术深度契合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价值理念,良性贴合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属性,精准拟合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技术诉求。从“弱关系”到“强连接”、从“多中心”到“去中心”、从“高投入”到“低成本”、从“碎片化”到“一致性”,区块链技术在监督环境再造、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模式优化、监督效能提升方面功能表现卓著。面对“监督上链”的落地梗阻、感知局限、潜在风险等现实挑战,可以从集成新兴技术、确立信任机制、构建平台组织等方面予以突破,提升“监督上链”的工具兼容性,提升“监督上链”的结构开放度,促进“监督上链”的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的多种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部门职权利益化”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的突出表现,是中国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最大障碍。针对弊端形成的制度性根源,加强对部门职责界定的监督,加强对行政立法行为的监督,加强与完善财政制度监督,是遏制“部门职权利益化” 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强对党政领导“一把手”的监督,是近年来舆情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诚如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胡学凡所言,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文中所提“四个必须”,立意高远,切合实际,值得各级领导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5.
在国有企业,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多次与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进行座谈,剖析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探讨进一  相似文献   

6.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促进有序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规范会计工作、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强有力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在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下,市场经济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加强会计监督,必须健全和完善包括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在内的会计监督体系。而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第一步,它能防微杜渐,使不法行为彻底地得到遏制。新颁布实施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内部控制制…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行使监督权主要是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证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活动。因此,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实践表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监督统一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措施;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放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党内和党外的积极性,形成“双管齐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刊》2011,(8):I0045-I0046
自2010年以来,罗湖卫生监督所不断深化大部制改革,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2011“深圳大运”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依托“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监督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罗湖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区域卫生监督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的岗位管理监督体系是激励广大年轻领导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重要途径和环节。必须清醒看到对年轻领导者加强管理监督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当前由于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党性观念淡薄、缺乏使命感责任感等原因,致使年轻干部岗位管理监督存在的四大不足:思想认识偏差;管理内容缺位;管理手段简单滞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有针对性地构建起岗位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岗位管理的队伍体系,解决“谁管理”;建立岗位管理的标准体系,解决“管什么”;建立制度保障体系,解决“怎样管”;建立责任追究体系,解决“不管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要保持吏治清廉,除了要注意官德建设、制度建设,使为官者“不想贪”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使之处于经常、严密的监督之中,使之“不能贪”、“不敢贪”。注重官吏监督,是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古代廉政建设有其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封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中国古代廉政建设同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根本的不同,但中国古代对廉政问题的做法和思考,对当代有着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职务犯罪监督的性质和现实意义职务犯罪监督是人民检察机关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起诉的活动。职务犯罪监督不同于权力机关及党政机关对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监督即“一般法律监督”。一般法律监督的对象虽然也是国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3.
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如何对待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前途命运,在国际共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对此,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初期就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在中国来说,...  相似文献   

14.
牢记“执法为民”本质要求,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一是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执法理念的转变;二是要以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拓展法律监督新局面;三是要以执法为民的忠心树立人生价值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民主监督主体广泛,既有党内监督,也有党外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各监督主体具有学历层次高、思想素质好的特点,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决定了他们既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民主治校、防腐倡廉的坚强后盾。在当前高校腐败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的背景下,应着重落实高校党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监察员制度,切实保障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为廉政建设构建一道坚固的“防腐墙”。  相似文献   

16.
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仅明确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作为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之一,而且把“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既要从严治标,更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原则”之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这为深化高等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指明了方向。(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教职工主人翁地位。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力量,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985年他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又提出:“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当年,国…  相似文献   

18.
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是监督其执法情况,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工作监督主要包括审议其工作报告,提出质询、询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和任免干部等。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制度、监督多管齐下才能奏效。教育、制度、监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三者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在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切实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是解决“教育不扎实”问题、确保教育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问题基本上有三说:一说“法律监督”,认为主要是对“一府两院”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二说“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为除“法律监督”之外,还有一个“工作监督”的任务,即对“一府两院”较为重大工作决策、工作部署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随之而来的,又有“以法律监督为主”和“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并重”的说法。三说权力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国家的名义,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监督。从人大监督的性质和职能上看,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