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08,4(1):68-84
明末清初,格鲁派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推翻统治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第悉藏巴政权,取得了对西藏的统治。这一统治地位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尖锐复杂的斗争,而巩固统治也经历了长时期的外部和内部的斗争。本文综合各种资料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并解释了历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车臣危机中的伊斯兰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联邦分别于1994年12月和1999年9月两次出兵车臣的根本原因是车臣民族激进分子进行民族分离和恐怖活动。此外,伊斯兰极端势力对异民族和异教徒的逆反情绪和行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车臣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俄国人数世纪的统治耿耿于怀是车臣危机的历史根源数世纪来,俄国人对车臣的征服及其大俄罗斯统治使车臣山民中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心中深深埋下了对异教徒俄罗斯人的仇恨心理。1722年沙俄南征扩张过程中入侵车臣,在那里修路、筑堡,建立哥萨克人村镇,以图永久占领车臣。为反抗沙皇的统治,车臣人联合该地区其他民族同沙俄军队进行…  相似文献   

3.
联合条约     
联合条约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的条约,于1707年5月l日签订。自1603年起,双方由同一君主分别统治。双方多次提出联合计划,都没有成功。在1703年——1704年的国际紧张局势中,英格兰国会和苏格兰国会之间又展开激烈的舌战。但是,双方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托勒密埃及的经济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勒密埃及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段统治相对于法老埃及来说是外来的政权形式,它的统治在法老埃及基础上又融合了希腊人的专制主义统治,从而形成了兼具东西特色的政权模式,经济上主要反映在国王的官僚机构对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等领域的管理上,体现出了一种垄断和专营的特点,这较之法老埃及时期的统治方式来说是一种更加严格的统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河西、陇右抽调了大批驻军,东向平叛。长期窥伺唐朝西北地区的吐蕃,乘虚而入,到广德元年(763年)前后,占领唐陇右诸州,至贞元七年(791年),又攻占了唐河西数州之地。从此,河、陇地区相继为吐蕃所统治。若从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进据陇右算起,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事,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时止,吐蕃统治这一地区近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各民族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下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彻底的民族解放,把我国变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民族大家庭。十多年来,我国各民族团结在这个大家庭内,胜利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乡城土头情况着手,分别介绍了各主要土头的特点及势力强弱,指出稻城土头统治的形成及发展系因乡城而起,即乡城激发稻城自保,产生并发展了土头统治,进而与乡城相勾结又相矛盾。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土头统治分为以下6个阶段:1、洛绒丁真—土头形成及发展时期(1912~1923年);2、彭错大吉、冷龙大洼与降措尼马的矛盾—土头的争斗时期(1924~1939年);3、稻城土头的崛起;4、扎西宜马与降措尼马的争斗(1937~1939年);5、扎西宜马独尊及新兴土头的出现(1940~1950年);6、土头统治的结束(1951~1956年)。最后,文章从政权更替、社会变迁、地缘政治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土头统治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指出“乱世”滋生了土头,新式“武器”发展了土头,土头统治只是民国年间统治失控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8.
一公元386年,北魏建国。这时残留于华北的五胡王朝有:正在衰落的前秦,随后不久取代前秦的后秦,建国不久的后燕、西燕、西秦和后凉。这个时期是随着前秦在华北统治的衰落,新兴的五胡政权正在诞生的时期。鲜卑拓跋部也以盛乐、平城为中心,由太祖道武帝裁定独立,将后燕的势力驱逐出华北,从而步入了统治华北的道路。拓跋部在形式上设置了州、郡等机构,步入了其统治中国的开端,但由于面临内部各种问题和对其他部族的统御问题等等,其统治还不能说是十分深入。第二代皇帝即太宗明元帝时代(409~422年),是从太祖道武帝的创业时期到第三代世祖  相似文献   

9.
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381—1392年),沐英留滇长达12年之久。平滇之后,在太祖力图逐渐消除蒙元梁王统治云南一个多世纪的影响并建立明朝在云南统治秩序的意图下,沐英奉旨留滇。留滇后,沐英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明朝在云南的统治。沐英在滇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云南的安定与发展,还配合了明初统一战争,对明初政局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族自元末明初形成至1949年全国解放,其历史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封建领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十四世纪中期至1931年,即与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相始终;(二)封建地主统治时期,时间约为1931年土司制度废除至1949年全国解放。在封建领主统治时期,土族地区有三种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