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地域文学研究”课题近期完成了一批由8部研究专著组成的系列科研成果,它们从不同侧面对富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做了填补科研空白的工作,是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这批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对北京地区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做综合性研究的。其中《新时期北京文学与北京文化》一书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时期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是迄今为止从地域文化角度审视新时期北京文学  相似文献   

2.
曹苇舫 《浙江学刊》2001,(2):128-132
浙籍台港及海外华人作家,他们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在台港与海外的.由于生活地域较为广阔,所面对的生活纷纭复杂、丰富多彩,且由于作家们自身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的表现对象及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得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内容、主题意蕴呈现出十分丰厚多样的局面.他们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历史、人生、社会、现实、文化;漂泊、寻根、异国风情、乡愁、女性、婚恋、生命感悟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就浙籍台港及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主题意蕴作一番简略的分析,以期对他们的创作基本面貌有一个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03,19(3):36-38
陕西有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形成三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有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陕南文学富有南国情韵,陕北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地域性是陕西作家的特色所在,同时也存在缺陷,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对代表着先进文明的城市几乎没有涉及,城市文学的缺憾使陕西文学几近半肢瘫痪。  相似文献   

4.
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是有制约作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域特征所造就的作家的气质、禀赋、作品风格差别甚大,这些差别又给文学作品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昌耀作品的风格、意象、语言、审美都有很大的影响。昌耀诗歌就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情陶冶下的产物,它最终成为青藏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青藏高原文学风格的形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5.
王向远 《南亚研究》2009,(1):149-156
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的因缘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立场上的跨文化研究。从这一角度对上千年来中国涉及印度的有关作家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可以打通文史界限,打破虚构性作品与非虚构性作品的界限,揭示中国作家对印度的客观的研究记述与主观的情感想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一步确认印度文化对中国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来自全省的作家、评论家、报刊编辑、大学教授、讲师四十余人,参加了“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会。历时三天的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 如何从时间和地域上界定“北大荒”文学。一种观点认为:北大荒文学应指狭义的垦区文学。地域范围即今三江平原及牡丹江以东的军垦农场部分,时间从五十年代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到七十年代四十万知青奔赴北大荒形成两代人的垦区文学,或者又叫开拓者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与开发北大荒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不仅有队伍,有《北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20世纪"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奥康纳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不仅延续了美国南方文学的创作主题,强调家庭、宗教信仰、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等概念,继承了南方女性作家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形象与生存体验的创作传统,更以其强烈的宗教现实关怀的情怀,探讨了人和人、人和神的关系,使传统文学业已表现的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本能欲望、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人文母题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界限。其中,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两面价值的透视,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人类自身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浙江的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鲁迅、茅盾等都是屡屡称引的一代宗师。同样,新时期的浙江文学也常把反映现实生活奉为圭臬。近年来,在浙江的文学评论界中,又回荡着“浙江乡土小说”、“吴越文化小说”、“吴越风情小说”、“吴越文学”的呼唤呐喊,虽然彼此在称谓上有所差异,然而其主旨和指导思想是极为相近的,一言以蔽之,即大力倡导文学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味。综观这几年的短篇小说,依然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散发着浓郁的“吴越”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无论是表现吴越一方农村独特的“乡土小说”,还是充溢着南方都市风情的“杭味小说”,以及介乎其间的有关小镇生活的作品,都显示了作家们力图凸现文学的地域特色和强化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意愿。在此,本文作一扼要的评议。  相似文献   

9.
论莎士比亚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杨智慧张德厚张雅安在文学史上,史家惯于把主义的标签贴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上和各式各样作家的脸上。诸如《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第一,贴的都是主义的标签。不仅研究中国文学史给作家、作品贴标签,而且研...  相似文献   

10.
林超然、高方两位先生的新作<心灵的旁证--中国百年抒情文学经典咀华>,作为"寒地黑土文化"丛书的一种,于2008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近百年以来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精选了2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进行了赏析与品评,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文学经典的心灵之旅.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品析之前,列出了50篇小说、散文、诗歌的"经典榜单".阅读这些榜单就会发现作者遴选标准之高,眼光之独特.首先,榜单贯通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地域上涵盖了大陆港台的众多作家.从现代文学的起点开始,至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应该说每一历史时期的作品都有人选.  相似文献   

11.
柔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处于五四文学向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转型阶段,从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到创作视角,柔石的小说都与五四启蒙文学有着明显的精神联系.我们在解读左翼作家柔石时,不应该忽略他与五四启蒙文学特别是鲁迅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研究作冢传记和传记体作品是一种最适当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在阅读心理学和文学创作心理学领域尚未运用过.为了确保抽样的代表性,人们共选出137位世界公认的古典作家与当代作家的传记和自传体作品,并将这些传记资料分成5组进行分析:1)传记资料的概况;2)文学创作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3)阅读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4)作家在青少年时代文学能力发展的客观因素;5)作家在青少年时代文学能力发展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霍有明 《唐都学刊》2013,29(2):127-128
立足地域视角开展地域文学研究,乃是近年来学界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文学史言,至明清时代,随着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过去以某一文学思潮和时代风尚为主导的局面,转变为以地域性为主的文坛格局,文坛上形成了诸多创作实力强劲、地域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学群体和流派,地域文学传统意识日益凸显.因此,近十多年,从地域角度切入,探讨文学家族、文学流派、作家群体、文学社团,成为明清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且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语言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情调、韵律、句式及个性化特征,是构成和显示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对于有风格的作家作品的研究,就语言特色方面来说,是不够重视的。对王蒙近作的评论研究也有这个缺陷,大量的评论研究文章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倾注了过多的热情,而对他的语言风格缺乏应有的关注。其实,王蒙近作“之所以特别引人瞩目,不仅因为他借鉴了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15.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东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东汉虽然已经建都洛阳,但长安文化仍然对东汉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长安作家是东汉地域文学的代表,通过爬梳有关史料,对东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9城、52位作家的创作事迹和地域分布做了考证整理,并进而总结了东汉长安文学四个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葛亮亮 《阅江学刊》2012,4(4):137-143
"青春文学"的崛起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最靓丽的景观之一。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作家,创作了一大批风靡国内的、以青少年为消费群体的文学作品,并在文学市场上取得令前辈作家侧目的成绩。从崛起到分化,再到逐渐成熟,青春文学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成为和"纯文学"并峙的文学种类。尽管青春文学还显稚嫩,但随着青春文学作家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唐都学刊》2016,(4):118
"西部文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1996年第1期,开设"陕西作家作品研究"专栏;2003年第1期,更名为"西部文学研究"栏目。西部文学既是一个空间的存在,也是一个时间的存在。在中华文明史上,西部各民族作家创造了神奇瑰丽、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西部文学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栏目是西部文学研究者学术交流的平台,自2015年起,特聘请西北政法大  相似文献   

19.
骆宾基,这位在抗战烽火初燃时就跃上文坛的老作家,以晚年不倦的耕耘,不仅推出一部五十余万言的《金文新考》,还陆续地写出了一些回忆散文。这些收在《初春集》与尚未收入新集的情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骆宾基晚年文学创作中的瑰宝,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园地增添了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宏博精审 求新务实——评《李渔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李渔逝世三百余年之后,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李渔全集》。作为一个文化巨人的“全集”,问世迟了三百年,李渔是不幸的;但经过编辑的艰辛劳动,《李渔全集》把各种遗憾压缩到最小的限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这又是李渔的大幸。明末清初,活跃在江苏、浙江一带的李渔不仅是杰出的戏曲、小说作家,而且兼擅诗、词、文创作,同时又是卓绝的戏曲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此外,他还有史论、诗韵、词韵、对韵等杂著多种。他确实称得上著作等身。早在清朝乾隆时期他的作品就流播海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李渔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著作虽有印行,但大多零碎分散,其实百不及一,难窥全豹;有的作品则鲜为人知,给阅读和研究带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