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族是云南省24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达113万多人,其中近百万人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是白族人民至今交际所用的母语。它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个独立的语言,分大理、剑川、兰碧三个方言。白语是一个有声调的语言。因此从声韵学的角度来描述白语的声调时,不仅要考虑音高方面的对比,而且还要看到不同音质的对比。正如语言学家Laver  相似文献   

2.
这里发表的《<诗经>韵读举例》是原贵州大学张汝舟教授一九五七年春在贵阳师院任教时写的教学讲义,刻印后因“反右斗争”风起而湮没。因为是讲义性质,它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正确运用黄季刚先生十九纽、二十八部处理先秦韵文,实用意义当然是高于一切的,也就写得比较深入浅出了。对一些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原稿有意回避。有关张先生的古音学见解,可参看他的其他声韵学著述,如《声韵学纲要》、《声韵学方面的几个问题》、《切韵声纽之商榷》、《切韵考外篇刊误》等。本文发表时我们只改正了刻印稿中的个别错字,包括国际音标符号在内的一些注音的处理,都一依原稿。鳊稿的今天,正好是张先生辞世一周年的日子,此文的付印,聊作学人对张先生的深沉的忆念吧.  相似文献   

3.
此稿原为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而作,系选取《四库全书》所未收及修书后有关古声韵学之重要著作,加以剖析,论其得失。其体例仍仿《四库全书提要》。  相似文献   

4.
学人简介     
钟树梁 161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钟先生194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继在川大中文系任助教、讲师至解放初期。后在成都师专及中等学校讲授中国语文、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等课程数十年。在成都大学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及古代作品选读。曾在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钟先生精研古声韵学,著作有《中国声韵学要籍辨析》,其主要内容是对江永《音韵学辨微》、戴震《声韵考》、江永《四声切韵表》、段玉裁《六书音韵表》、黄侃《音略》、  相似文献   

5.
《字音会集》原为“便查字韵、解发字义而设”,其声母、韵母、声调楚语特色明显。从《字音会集》音系的特点来看,它反映的应该是清代中期新洲、黄冈(今黄州市)一带的方音。  相似文献   

6.
年过九旬的原成都大学中文系钟树梁教授是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学者、诗人。文章作者是川大著名教授,六十年前曾是钟老的学生。本文在介绍师生情谊的背景下,以读书札记的方式,从正音、韵书、韵表、轻唇音等方面阐述了钟老在古声韵学领域的高深造诣,对钟老的学术手稿《古声韵学论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音节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是说,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反之,没有声调的声母韵母组合体不可能单独构成汉语的音节。按说,这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并不然。请看: 1、《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外来词词典》,《实用解字组词词典》、《汉语拼音检字》等工具书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等表中的“音节”都没标声调符号。 2、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中的普通话音节结构表中“例字”(音节)的拼式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一部全面、细致地反映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特点的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料,如:谐音材料;诗、词、曲、口语俗谣等韵语材料和以不同字形同时出现在《醒》书中的别字异文材料等。本文通过这些语音材料来探析《醒》所反映出来的声调现象。从《醒》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调类现象,大体反映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等特点,调值方面体现出阴平与上声、平声与去声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成管理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人生哲学、生存智慧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作为大成管理哲学的奠基之作:《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深入探讨大成管理学建立的学理依据,解决大成管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大成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中的世界观理论化、认识论智慧化和方法论系统化之集大成体系,旨在揭示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管理实践者提供正确的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老子》作为大成管理哲学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下编《〈老子〉今说》也因此成为该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同声韵学便览》是一部清末合肥方言韵书,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其中包含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语音特点上,该韵书与现代合肥方言多数一致,但庄组蟹摄、遇摄、梗摄、通摄、咸山摄归入精组,庄组假摄、效摄、宕摄、江摄归入知_三、章组,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读上声,与现代合肥方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棨诗赋用韵中平声叶上声、去声的平声字皆为浊声母,这种相叶现象用闽北建瓯话中浊阳平声字分化为上声、去声的规律来解释恰如其分。针对这种以方音入韵的现象,认为浊阳平声字的分化现象在晚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同时也提出了假设——用区外方言岛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语法结构、古声母清浊等多方面材料 ,就现代西宁方言二字组连读变调的类型和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涟源三峡移民方言与当地方言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系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重庆开县厚坝乡吉义话和湖南涟源桥头河镇桂花话的特点展开比较,语音上从古全浊声母今读的清化情况、泥来母的分合、非晓组的分混、鼻音韵尾的保留与否、入声的有无等声、韵、调的12个方面进行比较;词汇上主要比较构词特点,名词后缀的类别、语素重叠构词的方式、动物性别词缀等;语法上考察了两者的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处置式、被动式的表示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以清楚了解两处方言的特色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宁远平话保留了入声调类,但是入声的来源复杂,除了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外,少数浊声母入声字和某些舒声字在平话中也读入声,通过历时来源和现时分布的考察,可以发现宁远平话的入声演变是从浊声母和送气声母开始的,主要元音是低元音和复元音的入声演变比较快。入声通过连读变调,官话的影响继续演变。  相似文献   

15.
"连浊"是日语的一种特有的发音现象。从历时角度对"连浊"称呼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连浊实质上就是复合词中后部要素的词头无声辅音转变为有声辅音的语言现象,且除ハ行外,该辅音与有声辅音之间依据有无"声音"这一标志而形成"欠如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陕北人学习英语的障碍主要在语音方面。汉语的辅音音位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 ,而英语辅音则有清浊之分 ;汉语的辅音除了 [n] [ ]之外 ,只能出现在音节首 ,而英语辅音除了 [ ]之外 ,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 ,也可以出现在音节尾 ;汉语的辅音音位没有组合现象 ,而英语的辅音组合可以多达三、四个。因此 ,英语辅音的清浊音、辅音音位以及音位组合都是陕北人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位系统。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其已形成的母语发音方式会影响目标语语音的习得。较之英语辅音,潮州方言中声母数量有限.参与发音部位较少,发音方式也敞简单。因此在发英语辅音时,问题多数集中在发音情况较为复杂的唇齿、齿间、舌位及舌状等几个方面。且由于潮州方言中部分浊音有前鼻音化现象,因此在英语辅音发音时,这种发音方式会迁移因而出现发音时阻力不足而导致时爆发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荆方言属于湘方言的长益片,它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古代全浊入声字一般读送气清音,果摄有元音高化现象,古去声演变为阴去、次阴去、阳去三个调类。由于声母送气,次清去从清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次阴去。  相似文献   

19.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语言中的几种对立现象:软辅音/硬辅音、清辅音/浊辅音、书写与同音异义现象等.得出“语言对立”是表达结构单位间在语言上存在的不同.这种不同与内容结构单位间的不同是一致的。在中国俄语教学中运用对立系统理论能够避免教师的主观主义的做法.也有利于中国学生顺利掌握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