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道德焦虑"是人们在道德选择与践行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困惑与不安。它来自于行为者内心中的道德取向与外在道德行为之间的价值矛盾或方向背离,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间一致性在个体心理和情感上的反映。由于道德内涵的变动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滞后性,道德焦虑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因此,建立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维护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是走出当代道德困境、化解"道德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困惑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学生道德认识的混乱和冲突、道德人格的分裂及其矛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道德困惑及产生困惑的原因很多,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观,优化大学生的道德环境,注重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是道德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极致形式 ,在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德性论对道德情感的功能期待过高 ,导致对个体修养的过分依赖而忽视社会制度层面上的道德安排。人的情感是易变的 ,人际沟通是困难的 ,加上道德环境的恶劣和道德控制的失度 ,都会影响道德情感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5.
伴随当今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青年往往容易陷入道德理想的表层感受与务实谋利的深层心理相矛盾的困惑境地,即市场人格的道德困惑.本文在剖析造成青年市场人格道德困惑的主客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人格道德的选择与建构,至少应该明确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要体现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要科学地拓展青年市场人格道德的正当范围.  相似文献   

6.
试图通过对产生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当前传统解决办法的道德自律具有巨大局限性,指出制度化的道德权利才是最佳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形成的 ,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着稳定的调节作用。培养教师道德情感是促进教师道德内化的重要动力、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当网络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青少年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它们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以"导"为主,避害趋利,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儒家的视野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自觉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基础,是其原动力,人性善和天人合一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敬"与"静"的修养工夫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途径,而身、心、家、国的相互转化,是主体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是农民社会文化心理转型的阵痛时期,在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精神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转变.逐步挣脱土地的精神束缚,建立起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二是商品意识的觉醒.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农民由自给自足型农民转向市场型农民,标志着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三是道德上的困惑与迷惘.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道德观念的进步,但人们更多的还是困惑与迷惘道德转型中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以恶抗恶"者的道德自省与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而农民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归根结底在于传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文因素对德育心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一方面自然人文因素中的大自然客观环境,在人的社会实践中被"人化",它对德育心理具有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以美育善以及具体生动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地缘人文因素,是地理环境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统一,它在生活条件、行为方式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对德育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但目前高校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便是未能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未能对教师做德育工作给予“质”和“量”的要求 ,未能造成全体教师自觉做德育工作的环境。应该清楚 ,高校德育工作只靠少数学生工作专职干部来做 ,是很难达到德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与情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界已把认知与情感、行为的统一,以及运用基本事实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内容作为德育科研的重要课题,如何把情境教育引入德育领域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然而论者殊少。本文论述了:一、品德情境教育的内涵和其意义;二、应把握好的要点这两个方面问题,揭示情境教育具有:突出形象又寓理其中;激发情感并和认知、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强化主体作用又与主导作用相结合等特点和优越性,说明它对提高德育实效,以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能通过广泛的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为载体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认知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五个层级。相应地,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的内容也可分为行为适应、心理适应、语言适应、思维适应和文化适应五个方面。调查发现,通过“三变”+易地扶贫搬迁、“三变”+特色产业的扶贫模式,HP村为移民可持续社会适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哪怕在这样一个扶贫资源丰富的村庄,移民的社会适应也面临行为偏离、心理依赖、思维滞后、文化贫瘠等困境,应通过多种渠道疏导移民的心理,转变思维、提高技能、培养责任、净化环境,进而提升贫困户社会适应的水平和精准扶贫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道德能力是一种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特殊能力。作为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它是人完成道德的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开端。与一般能力相比较,道德能力具有受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独立性与连贯性相统一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传统德育模式和现代社会激变是影响当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倡导参与式德育,即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学生亲历亲为和在其中的感悟生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这要求学生自愿自主的参与,更要求教师,家庭和全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17.
透视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状态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我国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水平并不因为其经济上的弱势而有所降低,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利己主义的倾向;与其他群体相比,弱势群体的道德信仰水平较低,社会公德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他们既热爱传统美德又不愿充分认同传统美德,同时,对现代性较强的道德品质也认同不足,使得弱势群体道德价值观的提升比别的群体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者的富有主导意义的引导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一端来切入。鉴于道德认知规导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实现的基础,道德认知也是德育进行实施的载体和条件,因而在道德教育中从道德认知上的切入是最有关键意义的。传统德育无人化倾向和受教育自身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心理矛盾,使得传统的德育尤其应该在内容上改变过去理想化、政治化和脱离实际的缺陷,而应结合科学性和现实性,优化德育内容,尤其要把社会制度规范的教育引导到德育课堂,在顺应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同时更要超越他们的的接受心理,以引导他们的道德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制度根源,但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所有的学术道德失范都有其主体自身的内在原因,即个体道德免疫力下降进而在学术腐败之社会病毒的侵蚀下发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本文试以道德心理学的视野,对学术道德失范进行心理诊断,探寻学术道德失范的心理之源。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显得格外重要。创新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者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等,不失为对其进行人格塑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