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仲明 《东岳论丛》2012,33(12):10-14
关于莫言的创作立场有多种争论.我以为,乡村立场是莫言最基本的创作立场,只是这一立场不是封闭而是开放,不是单一而是丰富的.这最典型地体现在其早期创作中.随着莫言对文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的创作表现出超越乡村立场、进入更深远人类立场的趋向.但这不是对乡村立场的放弃,而是对之的超越性拓展.深入而开放性的乡村立场,使莫言拥有了深厚悠远的创作源泉,造就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个性,也使他的创作能够超越民族阅读范围,为世界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一题两做 各得其趣——论同题材的聊斋俚曲与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菡 《兰州学刊》2004,(4):247-249
蒲松龄经常以小说与但曲这两种能够代表其叙事智慧的体裁来表现同一桩故事,并且能够做到各得其趣.作者之所以喜欢对关涉家庭伦常的故事用两种体裁一做再做,主要是因为他不仅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拥有对个体人生的切身体验.当然,这种"一题两做"并非仅仅是通过表达方式的改头换面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力求在文本格调、叙事方式上都体现出士人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异趣.这样,小说的团圆结局往往转为俚曲的圆而又圆的结局,而小说的文人叙事也往往随之变成俚曲的民间叙事.  相似文献   

3.
挖坑养鱼,天经地义。不过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涧刘村农民创造了一种在平地上就能大面积饲养金鱼的办法,这样,挖坑的事就免了。 您看这鱼池,不是挖的,也不是用水泥砌的,而是用砖码的。五行砖码起来,也就是0.25米高,2.5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0-26
当代法国现象学家马里翁对"被给予性"的强调和以此展开的分析,使得他更彻底地贯彻了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精神。在马里翁看来,作为溢满性现象的绘画,通过其画框对纯粹可见性领域的划界和这个纯粹可见领域所获得的作为偶像的权力,使得它真正完成了现象学还原。同时,作为溢满性现象的绘画,不再是对原型的模仿,而是成为原型的原型,这或许让我们不再将艺术看作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现实在摹仿艺术。  相似文献   

5.
张厚知 《云梦学刊》2010,31(3):52-55
《九歌》既不是用于国家祭典的歌词,也不只是对民间祭祀鄙陋之辞的加工,而是屈原流放沅湘之际,由于所见民间祭祀所表现出的人神交接的艰难与他不遇心态的契合,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调动往昔宫廷祭祀的知识经验予以整合,是融合国家祀典和民间祭祀的艺术创造,是他遭谗被疏后悲愤深婉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有军 《北方论丛》2002,1(4):28-33
恩格斯晚年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反思了他和马克思早期的暴力革命思想,逐步确立了合法斗争的战略.后期的"暴力"论主要针对像德国这样的比较专制的国家,而且是作为议会斗争的辅助手段加以阐述的.所谓的"革命",主要不是指武装起义,而是指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7.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与股份制,作为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已经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进行了范围、程度不同的试验.但是由于承包制的实行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无法解决,使得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无法深化,因此,就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超越它.这就使得股份制的思路提到了改革的日程表上.并且在某些地区、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实施工作.而我们则认为,就企业改革而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可能做的或能够做的既不是继续强化承包制,也不是大规模的推行股份制,而是实现前者向后  相似文献   

8.
<正>在英国文学史上,很少有象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这样多才多艺、富于激情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可谓著作等身。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共有10部长篇,7部中篇,60多个短篇。 在讨论劳伦斯及其创作时,总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艺术上,被看作现代派的。”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统一的。既然劳伦斯的小说在内容上是现代派的,那么其艺术形式也必然与之相适应。事实上,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拟就劳伦斯小说艺术技巧的几个方面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即将加入WTO ,国内企业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是摆在企业领导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根据国外企业的一些发展情况 ,就CEO和EVA两种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CEO模式在国外 ,CEO是一种流行的模式。其产生正体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价值。从现在国外大公司中CEO的年薪的大幅度上涨就可以看出其在公司中的地位。CEO并不是企业的投资者 ,也不是公司的董事长 ,它指的是首席执行官。他拥有的权力相当一部分就是董事长的权力。他的领导者并不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而是…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习惯以“平易”二字评价欧阳修的创作,尤其是其散文.但这种评价不是当世之公论,而是后世读者特别是朱熹等人阐释的结果.欧阳修诗文创作“平易”之格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既有他务实尚简思想的影响,也有他遵从自然之文艺观的作用.此外,欧阳修的“平易”不仅包含文章与道德两部分内容,同时也指向了诗词文诸种文体.  相似文献   

1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实质,坚持认识的全面性.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上,邓小平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反复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但我们决不能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不是绝对对立、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容纳的,应当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体制和财力等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探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个案研究表明,由于村落社区组织内部存在一种有别于政府和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所以它作为一种非政府的民间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和中国亿万热爱油画的人一样,笔者时常想追求一种个性的、原创的油画形式,但笔者知道,油画艺术早已是世界性的艺术,它不是欧洲人的专利,虽然,它的传统源于欧洲,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们,那个时代过去了,时空不同了,可是,对于他们的学习,绝不是口头的教条和书本知识,而是辛苦的实践。笔者把本次研究的对象锁定在15世纪欧洲大师波提切利的身上,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系,使中西绘画在关注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当我们回顾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时,无论是圆润的线条、装饰性的色彩还是给我们所带来的那种含蓄和典雅的美,都与他那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与我们东方传统审美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西方绘画的联系和区别上都值得我们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14.
李珺平 《社会科学》2007,(3):118-126
理解"可选择的现代性"应以理解现代性为前提.现代性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过程,因而对现代性的考察也就是对一种应对方式的考察.从这个角度讲,就不存在单一现代性而只有"可选择的现代性".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文化和技术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并"持续"地向全球扩展,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应对方式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五花八门的.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其出现不是某一种因素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矫正"制度失灵"和与自然合作博弈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习惯具有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要社会功能,当社会主体的惯常环境行为成为社会公认的必须要实践的行为时,环境习惯就发展成为一种习惯法.在我国,习惯法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却构成民间环境法的重要渊源.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作为一种"活法",构成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本土资源,在实践中,容易为人们所遵守,具有实效.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具有重要功能,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其也有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种绘画元素,发展色彩不是艺术向世俗投降,而是艺术向生活的回归,是从大雅到大俗.坚守传统与创新的时代性才是中国画色彩正确的成长之路,着眼于复兴和推动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并拓宽、延伸其表现手法而趋于现代,需要发扬古代重彩绘画勇于吸纳外来艺术精华的传统精神,发挥其融合东西方艺术表现手法的优势特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来反映现实生活,推进中国画表现形态的现代化进程,振兴中国现代绘画色彩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杨维桢是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较有成就的文学家及书法家。对他的故里一向众说纷纭,既影响对他研究的深入,也恐怕是他生前所意料不到的。对杨维桢的籍贯只要探索考辩一番,其真相就不难弄明。他既不是山阴人,也不是会稽人,而是道道地地的诸暨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种诗歌主张,可能仅仅是主张者个人的艺术趣味和艺术追求,也可能是一部分人或一个时期人们的诗歌时尚和理想,或者干脆只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态度而已.当我们拿他们的创作与他们的主张试图寻找对应时,发现相悖与脱节几乎不可避免.考察初盛唐的诗歌革新,这种相悖与脱节现象同样存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存在相悖和脱节并不能导致得出理论与创作失去对应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个结论.相反,我认为当创作僵滞时,理论客观上催促了创作的突变,而创作又不断地以实践来充实理论的苍白.我不把这当作一个“事实”,而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深思的结果使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任何一次成功的艺术革新,都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的行为,都不是瞬时而是历时的功效,都不是孤立而是时代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我认为只有基于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