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戏剧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反抗封建专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精神的需求相契合,最早传播到中国,成为在当时上演剧目和场次最多的外国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丰富、由选段到全本、由单一演出形式到多种演出形式的发展过程。莎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文学中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章。"九一八"戏剧的出现促使中国戏剧发生了现代传播意义上的转变,这表现在:首先是题材上的共鸣和活跃的话剧演出推动了中国新剧的传播与普及,使舶来品的话剧成为中国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形式上的革新使话剧的受众发生社会阶层性的转变,推动了旧剧的现代转型。可以说,"九一八"戏剧是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戏剧走向成熟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编撰幕表剧本《仇大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曾参预创建南开学校新剧团(以下简称南开新剧团),该团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早从欧美直接引进西方戏剧艺术形式,在我国话剧诞生期演出过一批大型多幕话剧。这些剧目在南开上演后,流传华北的京津一带,以至东北的沈阳、吉林和华东的南京等城市,影响广泛。周恩来是南开新剧团的主要骨干,对戏剧理论和演作都曾作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他在剧团中除担任布景部副部长外,还是主要演员之一,参领了许多剧目的演出活动和许多剧本的创作。南开新剧团的早期剧本,均以团体署名,所以至今许多剧…  相似文献   

4.
文明戏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商业化的演出模式成为文明戏在上海生存发展的重要推进力,而民鸣社则是上海文明戏运动中的代表,其演出剧目及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初期话剧运动的最高水平.文明戏的得失成败,与上海市民社会的变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单纯是话剧艺术本身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以左翼戏剧为主体的30年代话剧被认为是与民族戏曲尖锐对立的.左翼戏剧曾将“促成旧剧及早崩坏”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但是,在当时左翼民众戏剧不能走向大众的困境中,在梅兰芳访苏演出赢得世界影响的赞誉声中,左翼戏剧家对戏曲及话剧与戏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索.话剧走向“旧形式”,便成为30年代左翼民众戏剧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整体研究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种尝试。在简述 2 0世纪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事件之后 ,本文指出 ,话剧、越剧和评剧等许多新剧种的诞生 ,是本世纪戏剧进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的全面融合 ,作品在思想上更趋重于政治与道德主题、在内容上对现实题材前所未有的注重 ,都体现出本世纪戏剧创作的明显特色 ,戏剧作品整体风格上的女性化趋势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本世纪的戏剧发展还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导致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现代剧场制度的引进这些深刻影响中国戏剧发展方向的变化。最后本文还指出 ,2 0世纪中国戏剧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留下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早期话剧的政治色彩造成了它在戏剧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的成就不高。很多剧目和演出团体披着西方戏剧的外衣,却做着传统戏曲的本行,呈现出了“不中不西”、“不新不旧”的倾向,话剧语言更是“不文不白”、“不土不洋”,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程式化倾向。本文以戏剧文体学中对戏剧语言进行话语分析的共识研究方法,尝试探索早期话剧语言在话语分析视角下呈现出的某些文体倾向以及这种戏剧语言文体风格在整个中国话剧语言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平民作为审美主体,是中国古典戏剧创作的基本倾向。与西方戏剧和中国现代话剧不同,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对从军与应试题材的发掘和运用,传达着观众和剧作家浓厚的平民意识。平民意识决定着戏剧的题材选择和主旨表达,促使其在民间的广泛演出与长久流传,最终形成中国古典戏剧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语言变革的要求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态,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伴随着当时新出现的新的话语资源、新的话语方式而诞生的,从文明新戏等戏剧创作开始的戏剧语言的革新和变化,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文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重庆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话剧,并以戏剧为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重庆开始成为大后方抗战戏剧的中心。重庆的抗战戏剧创作,就其题材的时代分类而言,主要有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现代剧和取材历史、影射现实的历史剧。它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戏剧矛盾冲突异常尖锐,时代精神浓郁;题材单一到主题深化,人物性格由外向内发展;在传统戏剧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现代戏剧,经过抗战的洗礼,在重庆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的政治剧、社会问题剧和伦理剧为核心的创作与演出体系,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剧场戏剧和文明戏都是中国话剧的非常重要的形态。它们的出现和当时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也和话剧自身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30年代剧场戏剧的出现,是对早期文明戏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话剧文本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研究剧场戏剧和文明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剧场戏剧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了解到中国话剧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特殊性,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并把握中国话剧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行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是抗日时期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的一次大检阅,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抗日文艺运动中的一个巨大胜利。西南剧展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至1944年,经过七年艰苦改革的桂剧,以崭新的姿态参加了西南剧展这戏剧运动的空前盛会,展示了在改革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兄弟剧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抗日戏剧运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在桂剧史上也是前所没有的。参加西南剧展的桂剧团体有:广西戏剧改进会的桂剧实验剧团、启明科班和桂剧学校。这三个团体演出的,有新编的剧目《木兰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范畴,它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下,对旧戏曲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吸取欧洲近代戏剧创作革命精神之后产生的。从1917年至20世纪末,随着现代话剧艺术的发展,中国话剧演剧艺术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现代话剧诞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917-1936)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使中国现代话剧艺术从文明戏胚胎里诞生出来,而且还哺育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出现了第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剧目。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话剧导演体制的奠基人洪深以及熊佛西、陈大悲、汪…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一样,也是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姿态出现的。“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与当时的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于中国新旧势力激烈斗争的时代,以暴露满清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宣传革命运动,唤醒民众为其光荣的战斗任务。当时,革命领袖孙中山和进步思想家严复等,都极为重视革命戏剧运动的兴起。在“五四”运动之前,话剧运动已蓬勃发展。当时留学日本的旅日演剧团体“春柳社”,把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叔叔的小屋》改编的七幕剧《黑奴吁天录》等剧带到了中国,由于这个戏充满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感,在上海等地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种前所未见的话剧演出形式,很快为群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详细梳理孟京辉戏剧在国外演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外观众对其戏剧的接受,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语境下接受的内容,反思背后的缘由,挖掘戏剧与人的存在关系,以期在戏剧本质、戏剧本体、戏剧功能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质上,戏剧是剧场中洋溢的浑然一体的戏剧精神,戏剧是所有的参与者——编剧、改编、导演、演员、舞美和观众等共同创造的集体性艺术作品;而功能上,笔者觉得戏剧可以创造剧场中共享的戏剧精神空间,亦可称之为戏剧共同体.从孟京辉戏剧国外演出的具体接受情况可以看出,他的戏剧极具先锋性和争议性.  相似文献   

17.
以戏剧为方法:身份的重建与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前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人以"圣战"、"大东亚共荣圈"等名义,向中国输送了大批移民和军人。日本投降后,约300万日侨日俘从中国回到日本。[1]在后方看似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何使日俘的内心从恐惧猜疑转变为信任感激,并为和平作出贡献,成为中国军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戏剧/表演不仅仅是一种隐喻,也包括对于人类情绪的重建与整合,戏剧思维和戏剧功能对身份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戏剧"戏曲"戏曲小戏"是有区别的,形成背景也不一样.先秦的戏剧剧目有三个,戏曲小戏剧目有一个.两汉魏晋南北朝有八个戏剧剧目,三个戏曲小戏剧目.唐代有八个戏剧剧目,三个戏曲小戏剧目;另又以<唐戏弄>所述为基础,考得唐代戏曲三种,戏曲小戏四种.本文举例作了考证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方政 《东岳论丛》2002,23(6):129-131,144
中国早期话剧的创生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思潮意义。它与传统戏曲既有形式上的联系 ,更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一新的戏剧体式是为配合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而对西方话剧主动的“拿来”。在戏剧观念、戏剧结构和戏剧的表现形式诸方面为五四时期的现代话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赵山林 《江海学刊》2006,(4):180-187
宋代文人与戏剧的关系日益密切,这在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研究方面都有表现。文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戏剧的创作,欧阳修、宋祁、苏轼等人都写作过乐语。文人的戏剧批评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历史角度的批评,二是论诗论画时借剧为喻,三是以剧为主体,发表评论。北宋晚期开始,有关戏剧的著作陆续出现,可分为源流考镜、全景描述、剧目记录三个系列。戏剧对文人的心态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人生如戏”的生活态度上。宋代文人与戏剧开始产生密切的关系,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宋代文人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某种变化,也预示着中国文学的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