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迅作为变革时代的巨人,他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特征。因此,存在主义对世界和人生的恐惧、绝望、忧郁、虚无的情绪,也同样在鲁迅的思想上和小说中留下印痕。但鲁迅对这种情绪表现出抗战的姿态,是“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2.
对先锋小说的研究,评论界更加看重的是它的形式探索,而对形式研究的迷恋极易遮蔽先锋作家内心观念的先锋性。本文以死亡为切入口,希望能透过死亡迷宫的遮蔽,从而揭示出先锋作家内心的真实意图。论文从死亡迷宫与迷宫背后、死亡的无意义与无意义背后的精神价值、悲剧意味与承担的勇气三个方面分析了先锋作家在奇崛的形式后隐藏的对人的生存的新解读。在直面和审视死亡的过程中,一些作家以他们特有的明敏和睿智,在死亡的地层下开掘了博大的生命之流,从而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哲理探索。先锋小说死亡言说的内在变化,深层原因在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启悟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聂姗 《南方论刊》2008,(6):87-88
先锋小说自1980年代在中国文坛流行以来,学界研究者众多,但是不少研究者把眼光集中在了讨论先锋小说的形式上,针对其内容入手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事实上,我们不能忽视先锋小说内容中蕴涵的两个关键词——存在主义和神秘主义,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小说家和作品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对汪曾祺小说影响是多层面的,它的本体论和自由选择等命题影响到了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同时存在主义美学精神也制约了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使一些作品染上了荒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对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和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文学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它对我国新时期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存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以至掀起了研究萨特的热潮 ,加之人们反思“文化大革命”而产生的荒谬感、孤独感等 ,使人们在存在主义思想中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 ,并由此产生共鸣。存在主义对新时期小说作家的观念和创作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直接反映、渗透在创作中 ,使他们的作品明显地带有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08,(3):147-150
张爱玲小说所揭示的个体存在与世界的对立、脱节,存在的被抛性、偶然性、不可理喻性等与存在主义思想是相通的。与存在主义者一样,张爱玲的创作撕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世界中的明朗、清晰、统一、完整以及理想、道德的正面价值,展示了人生存在的荒诞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苏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向是关注人的解放事业的。他不能容忍各种名义之下的专制和压迫,他一生都致力于反对人的奴化。对新生的苏联、对苏联文学,他倾注了热望。当反动派惊呼着“洪水猛兽”来了之时,是他反而欢呼道:“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圣武”》)他用“新世纪”来称呼十月革命后的时代,这其实是并不错的判断。然而,后来的历史令人遗憾地扭曲了,基于“信息不对称”,鲁迅对苏联文化的一些评论和判断也失准了。  相似文献   

8.
叶诚生 《东岳论丛》2001,22(3):130-132
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 ,小说思潮与文化理念的复杂相关性所透露出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是释义者真正的关注焦点。因此 ,自觉构筑起某种“文化诗学”的研究视野 ,不仅能够进一步展开既有的诸多论题 ,而且将为小说阐释空间的调整与拓展提供新的可能。其中 ,现代性问题的引入就将带来对中国现代历史叙事与文学想象之间关联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府为保护传统文化制订了许多制度,也有很多具体实践.韩国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格局以及韩国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创新机制等方面都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经验.借鉴这些经验不只是为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加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官方文学中,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且承担教育功能,而内视角一向是被排挤的。高尔基《我的大学》及在其影响下哈萨克斯坦苏联时期作家穆坎诺夫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生活学堂》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两部著作中承担教育功能的是内视角,以见证之"我"为典型,对文本教育意义的阐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见证之"我"与苏联成长小说教育意义关系的探索,对该时期文本第一人称叙事乃至整个苏联文学的叙事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宋蕾 《阴山学刊》2003,16(3):80-82
车臣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与前苏联在政治领域内实行的民族政策不平等有一定的关系。处理民族问题,两点教训应引以为戒:一是遵循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科学引导;二是保证各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2.
李丹慧 《社会科学》2006,13(6):132-162
1960年代初,中苏两党实现新的团结的前提,都是要求对方向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靠拢.毛泽东更表明中共要影响苏共、帮助赫鲁晓夫.由此两党开始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通过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中国率先在国际社会组织中公开了中苏两党的分歧.赫鲁晓夫进行报复,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组织了对中共代表团的围攻,并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将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面对大跃进造成的中国国内经济衰退,毛泽东与中共在顶住苏联压力的同时,不得不对苏采取让步政策.双方关系出现了短暂的缓和.其间,中苏两党的对外方针在表象上呈现出相互趋同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苏联领导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错误认识 ,导致严重的政策失误 ,给苏联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可谓关键因素.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一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民族问题.由于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严重忽视本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在民族理眄论与民族政策上忽左忽右,连连失误,以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5.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联大以其“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书写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学术社会”的理想。其时的知识分子,以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理念的捍卫和实践,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文化思想史上的奇迹,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源远流长,其中文言志怪小说的传承有其自身脉络和规律.这类小说以《山海经》为“源”,内容情节有承前启后、袭用模仿的“类作”型特征.小说人物表现出继承、繁衍的风貌,体例结构袭用前代作品并有变化,构思、语言叙事方式等大体一脉相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后世小说的人物、内容、情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更趋完善,表现出更高的构思技巧和叙事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解放的核心在于阶级斗争,他们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但坚决反对民族极端主义;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主要从反帝角度出发,前苏联最后通过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解决苏维埃联盟的联合问题主要是因为帝俄时代遗留的民族问题和当时特定政治局势使然,且留下了分离权的宪法漏洞。列宁之后几任领导人在处理前苏联民族问题上也措施失当进而激化矛盾,且苏联解体并未解决民族问题,反而催生了更多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成败的比较,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中,必须解决好“抓住经济改革本质”等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