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重视民族历史,以本民族文化为主,结合中国特点阐释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传统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创造性地从六个方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系统的战略规划。习近平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自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认识。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实现的,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有对传统心学的改造和转化,更有对传统心学的创新和发展,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对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7,(10)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持批判的态度,但又并非全盘反传统。他对传统文化采取"矫枉过正"式批判与其文化观和当时社会环境相关。在当前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对传统文化中糟粕思想的批判仍然具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涵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又一次觉醒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玉鸿 《河北学刊》2022,(5):196-203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必须传承的文化资源。在民本、公正、平等、人道等法律价值理论上,中国先哲留下了大量的著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优秀基因。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如何汲取历史经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21,(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拥有五千多年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和突出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蕴了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多次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出重要论述,形成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理论观点,彰显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族特性。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重要论述汲取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政德文化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形成了“中国梦”“精神之钙论”“初心论”“官德论”以及“实干论”等重要论述,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话语底气,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促进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顶天”与行动“立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他从道德观视阈,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价值观视阈,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政治观视阈,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从民族观视阈,阐释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从国际观视阈,肯定中华文化是崇尚和平、协和万邦的"和"文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多重视阈,分别指向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以及国际等渐次递升的多个层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闪耀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蕴藉着丰富的理论贡献、深厚的人类情怀和明确的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由是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武器,给予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和“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建构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性视野、进步史观、主体观等方面高度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提供了思维通道。提出“两个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原创性贡献。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广义的历史、文化与文明观的解放,其意义在于:建立自塑的历史、文化与文明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性、结构性、建构性元素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再次确立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重大思想解放。中国具体实际不仅包含由政治经济因素所构筑的客观条件,而且也包含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构筑的文化心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判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达到了新高度,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内具的思想解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根脉”的高度,通过“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有机统一,重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体两翼”的动力机制;二是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视野、更加深厚的历史纵深出发,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传承发展深入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显著优势,拓宽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三是中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及其积淀下来的宝贵智慧滋养,为深化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提供了无比坚定的自信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今年1月,中央就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部署.应该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也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包括思想文化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早就在实施这-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今年1月,中央就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部署。应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也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包括思想文化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早就在实施这一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篇章。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梳理和解读。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在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玉麦精神”凝结家国情怀,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西藏例证“;建设美丽西藏”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西藏华章。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14,(1):91-91
正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2013年12月22日,在光明日报社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在济南联合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发言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要求,这既是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今后传统文化研究的方向。我理解,"讲清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  相似文献   

16.
田荣  李健  李苗 《南方论刊》2024,(2):84-85+91
从党的十八大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十余年的伟大征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民族复兴、精神塑造和人类进步的高度思考传统文化赓续问题,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断,形成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定位和再评价。正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定位和再评价,我才得以运用德育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来进一步地系统性、学理性地阐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本文在分析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代转型、外来文化冲击、传播形态持续演变等挑战的基础上,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视角,提出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智慧和经世理政哲理,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深入地学习,为其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为其治国理政思想把握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又为其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思想启迪.深入研究和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深悟透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论述为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什么”维度上,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力量等分析文化自信的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等;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的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主要有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主体的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是继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把握,内蕴深刻的认识论、方法论思想,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革命性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自信思想基础,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赖以立足的实践场域;在深化践行“双创”思想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