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工作日是指劳动者在企业中一昼夜内劳动的时间。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大工业产生时期,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绝大比重,延长工作日以攫取绝对剩余价值就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86页)因此,大多数工业国家的工作日长达16至17小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比重大为降低,劳动者的素质对于资本积累的比重日益提高,攫取相对剩余价值逐渐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因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其资本分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越低"的著名论断,由于把"机器"与"劳动"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不能成立。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例推导对此进行解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资本盈利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剥削强度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一般利润率"升降无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印证并指导着当代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演进。研究发现,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推进性研究下呈现进一步发展的新态势,同时当代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已具有下列新特征:资本有机构成是缓慢上升的,其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三大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有差异。实践中伴随中国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上升,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十分显著。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冲击或将对资本有机构成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使其急剧增大,另一方面导致其分布在各地区、各行业领域严重不平衡,并形成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面对高新技术对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带来的新挑战,需要正确引导社会对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应用,适度培育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优化劳动者的能力结构,合理实施反哺政策。  相似文献   

4.
孟范昆 《兰州学刊》2003,1(5):25-26
本文作者认为 ,马克思在《资本沦》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深层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论证了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相对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还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 ,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 ,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现行的人口学和经济学教科书,大都把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人口规律,认为,这一规律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反映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口运动的基本特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略述浅见。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资本积累趋势时揭示出来的。根据我国现行教科书的概括,这一规律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必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2)在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劳动对资本的供应都在绝对地增加。理由是:机器的使用造成了广泛使用童工和女工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向农村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破产,竟争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等等。结果就使越来越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由来和三种答案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的:由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在剥削率相等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资本不能从其他部门无限制地转移到农业中来,因此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多剥削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便不参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均衡化过程,而是留在农业部门作为绝对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由于农业中资本  相似文献   

7.
一、经典作家关于资本输出的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创立系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马克思有关资本国际化、尤其是有关二‘过剩资本”和资本输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产生“过剩资本”,形成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存在及其作用,使资本的增大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日益加快的速度进行,形成大量的相对人口过剩。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对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马克思认为,一个产业部门中产生绝对地租,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工业,从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绝对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给资本有机构成下的定义是: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并决定于这种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除了这个定义以及运用这个定义去做各种推论之外,《资本论》三卷中基本上没有再进一步对这个概念进行具体讨论。这似乎给后来的讨论者们留下了很大的理解上的回旋余地。争论既在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逐步增加。就我国县域范围来看,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二、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但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变化没有呈现出钱纳里所说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标准数值。无论从人均收入还是从GDP总量分析,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似乎更加趋于某一个数值,其中的原因是县域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相对狭小,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集中在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流动所决定的内生技术经济增长机制将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高级人才多集中于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分配结构上出现两极分化,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从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经典物理学发展了基督教的线性时间,确立了量度物体运动变化的绝对时空观;资本概念的发育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绝对时空观中获得支持,而时空也被资本不断的塑造为资本化的时空;马克思在批判绝对时空观和黑格尔的绝对资本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时空观,在实现了时空坐标转换的同时展开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透过资本品看到了隐藏在资本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性,破除了资本的永恒符咒,通过以自由时间扬弃必要劳动时间深层地规定未来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信息交换速度和交通水平的提高,空间壁垒逐渐消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松散,产生了时空分延或时空压缩现象,而这正是资本追求利润的结果。时空化的资本与资本化的时空纠缠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3.
陈殷华  朱峰 《兰州学刊》2010,(10):66-69,58
家族性就是企业家庭通过独特而系统的影响带给家族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体包括物理和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每类资本对家族企业都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家族企业深刻认识和妥善管理家族性资源,可以获得相对于非家族企业的战略优势。对家族性资源的内涵及其特性的分析,为从资源基础论的角度揭示家族企业的行为和绩效能力之间的关系打下了理论基础,也为企业战略理论更多地运用于家族企业研究拓宽了渠道。  相似文献   

14.
尽管资本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物质财富增加等有目共睹的正面效应,但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与日俱增的负面影响。尽管可以对资本的种种负面作用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但无论如何改变不了资本的本性。资本目前在中国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资本必定总有一天是要被超越的。我们不能等到资本的合理性发挥殆尽以后再去超越资本,而是应当把利用资本和超越资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与剩余索取权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剩余索取权的问题,必须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无论未来经济如何发展,人力资本都不可能超越非人力资本,也不可能改变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可分离的产权特性。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他们最有资格拥有剩余索取权,由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剩余索取权的推测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以人的潜能激发来实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最优配置,是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这标志着社会进入"心理资本"时代。本研究对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问题进行系统剖析,概括了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普遍偏低的现状,列举了开发不足、需要人为隐藏、日渐削弱和渠道缺乏等具体问题,并分析了认识不够、转型压力等4方面原因,提出建立多方参与、多渠道合作的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力资本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在一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作者认为人力资本是价值化的人力资源 ,所有劳动者都拥有人力资本 ,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劳动者即为人才。人力资本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的契约关系 ,是现代劳动关系的轴心。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是保障劳动者权益 ,提高劳动者地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转轨时期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针对地位日益提升的智力资本进行开发及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个体智力资本开发和组织智力资本开发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提出个体智力资本向组织智力资本转化模型,以及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包含制度资本的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制度资本的转化系数对本国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从而证明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命题,即当制度资本为正且两国“实力”相当或结构对称时,国际制度的建立就可以达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选择的一致。由此,认为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制度的“谐振”,以有效地应对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