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拜读《贵州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所刊胡义成同志《〈伐檀〉究竟是首什么样的诗》一文,细味文理,对其中有些认识不敢苟同。现仅就《伐檀》诗的主旨问题提出拙见,与胡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一林家骊先生的《〈诗·魏风·伐檀〉中“鹑”字当作“雕”解》一文(《文学遗产》2002.1),所考释《伐檀》的“县鹑”(含《鄘风·鹑之奔奔》)之“鹑”当作“雕”解,甚是。然而,窃以为再进一步考释一下“鹑”字的字形演变和有关资料与“县貆”之“貆”和“县特”之“特”的确切含  相似文献   

3.
对《伐檀》中某些注释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语文学习》第十期登载了李拂同志一篇《关于〈伐檀〉题旨的探讨》的文章,对当代流行的余冠英同志的《诗经选译》提出了不同意见。余冠英同志是我在四十年代就读于西南联大的老师,他的看法为当前许多选本(包括大中学校的课本)所采用。李拂同志为了驳余冠英老师的译注,还引了自《毛诗郑笺》到清代魏源的《诗古微》等共七种讲法。这七种讲法,可以说是在旧时代流行的讲法。李拂同志对这些“知名著作”的讲法的共同点表示完全同意。李拂同志说;“我觉得尽管历来的解释是怎样的纷繁,却都是枝节性的,而全诗的主干是清晰的,  相似文献   

4.
我在写《〈滞经〉与十二次之“鹑”考释》一文(以下简称《考释》,载于《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0年第6期),在以确凿的证据考释了《诗经》的《鄘风·鹑之奔奔》、《魏风·伐檀》的“县鹑”和天文十二次的“鹑首”、“鹑火”和“鹑尾”之“鹑”,皆同《诗经·小雅·四月》的“匪鹑匪鸢”之“鹑(tuán)”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说文解字段注》的“《魏风》‘县鹑’、《内则》‘鹑羹’字当为‘(享隹)(chún)’和“《内则》有‘鹑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诗经·伐檀》王秉辰《伐檀》是《诗经》中反映劳动人民反对不劳而获,称颂自食其力,具有鲜明阶级意识和强烈爱憎感情的少数诗篇之一。但对它的解说却自来不一。就我之所见,在古今众多的解诗中,只有早在战国中期的孟子和其弟子公孙丑对《伐檀》的理解符合诗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诗无定解”,意思是说:对于诗的解释不会有一致的定论。“诗无定解”的语意,初见于清代人方玉润语。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的“前言”中引述了他的话:“例如《伐檀》篇,尽管‘二千余年纷纷无定解’(方玉润),今天读者的看法却渐趋一致”。显然,“诗无定解”中的“诗”,不是通用名词,而是专有名词,是指《诗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杰作。但是,这部闪烁着绚丽光彩的文学瑰宝,自其诞生之日起,特别是汉代以后,就常常被曲解,甚至被歪曲得面目全非。前人所谓“两千余年纷纷无定解”(方玉润《诗经原始·伐檀》),“六经皆厄于传疏,《诗》为甚”(林希逸《诗辑序》),“《诗序》害《诗》……乱《诗》本意”(朱熹《朱子语类》),说的正是此意。因此,后人读《诗经》颇有难感,清人皮锡瑞在其《经学通论》中,列举了八项读《诗》之“难明者”。其实我们今天读《诗经》感到困难的地方何止八项,在这些困难中,除了文字艰深难明,音韵异代不同之外,最难把握者当属诸诗之旨,异说纷呈,真假混淆,不唯令初学者无所适从,就是学已有成者也难下定论。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诗经》不劳孔子“补缺”许廷桂刘操南先生在《孔子删〈诗〉初探》(《杭州大学学报》第17卷1期)中力主孔子曾对《诗经》“去其重”,作过重新编订的工作,并强调对《诗经》的缺失作了大量增补.该文在引进《史记·孔子世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后...  相似文献   

9.
《伐檀》主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伐檀>一诗主旨,并非"刺贪"或"反对阶级剥削".通过对诗的作者、车的用途、<诗经>时代魏地情形的考证,以及诗末句的训释可推知:诗人以车正(车人之首)的身份,叙写伐檀造车之事,并拟用对答之语,借以肯定自己为"不素餐"者,理应受禄.  相似文献   

10.
《葛屦》为缝衣之女刺贵妇人之作,《园有桃》为魏士人忧贫畏饥之作,《陟岵》为魏役人思亲之作,此三诗皆当作于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晋灭魏之初;《十亩之间》为魏国采桑女子招伴同归之作,《伐檀》为魏国伐木者之歌,《硕鼠》为魏人刺履亩税之作,此三诗皆当作于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汾沮洳》为晋人刺大夫用非其人之作,当作于晋成公元年(前607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黄庶,是黄庭坚的父亲。历代评述黄庭坚的家学渊源,有云:“庶为山谷之父,江西诗派之所从出,读山谷诗者,不可不溯其先河也。”(李之鼎跋《伐檀集》)又有云:“公,山谷公父,今读其诗文,雄奇峭拔,令人意境一新”,“愈识渊源之有自”。(胡镌德《伐檀集》跋)但黄庶宋史无传,仅《艺文志·集类》书目中载,“黄庶集六卷。”而元、明以后,公私藏书都无此书目,可见早佚。今只有他的《伐檀集》二卷传  相似文献   

12.
顺口溜随想     
姜昆 《社区》2008,(35):11-11
我好编顺口溜。其实,顺口溜能编好,也必须有学习写诗歌的底子。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诗经》的段子,《伐檀》、《硕鼠》、《关雎》等。但是,只是能背而已,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是我有多么的用心和少年文学潜质,那是我爸爸逼我背的,背不下来不让吃饭,不许睡觉。  相似文献   

13.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古今注家对此二句的分歧,主要在于“君子”指谁。按《毛诗》传、笺、疏的传统解释,“君子”指伐檀者。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伐檀的君子,是不白吃饭的呀!全诗之意在手讽刺“不稼不穑”者,并认为此二句为反语,其意思是:那些大人先生们,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就此二说,我们认为传统之说可信。即“君子”指伐檀者,不含讽刺意味。其理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许廷桂《〈诗经〉编者新说》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许说《诗经》系“宣王肇始,平王编成”缺乏依据。《诗经》中为数不少的作品,分明产生在平王之后,孔子补编亦难自圆其说;“季札观乐”对史料有拣择、虚拟,不能据此认定襄公二十九年就有《诗》的定本而否定孔子删《诗》。许说《诗》乐是结合在一起的观点,也与史实不合。我国古代音乐发达很早,并非长期与诗、舞纠结而存在,《诗》被采合乐只是其中部分篇什。  相似文献   

15.
《横江词》是李白很重要的一组诗。我在《关于〈横江词〉的两个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对“横江”地点及诗的写作年代作了探讨。后来,何庆善同志针对拙文写了《谈〈横江词〉的写作背景——兼与李协民同志商榷》(载《郑州大学学报》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何文”),同意拙文关于“横江”地点的论述,但却认为前人黄锡  相似文献   

16.
有人提出,《伐檀》一诗如果按照传统的解释,则每章的前三句与下文情绪有悖:先是清波荡漾,一派迷人的景象,接着一下子又来了个“不稼不穑,……?不狩猎,……?”的怒骂,读来令人费解.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伐檀》一诗,需对“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三句作出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发表的《〈全唐诗〉中萧颖士〈江有枫〉诗辨正》一文,曾将唐代萧颖士《江有枫》诗中的“愬”字解释为“恐惧”、“害怕”;今发现其解欠妥,应释为“诋毁”、“说坏话”,文章对两种解释的出典及“愬”字的读音,做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8.
孔子(公元前552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非常重视《诗》,(《诗经》最初并无“经”的称号,只称《诗》或《诗三百》)并为其保存和流传作出过贡献;他对《诗经》有许多重要的评论,这些评论在后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由于孔子和《诗经》的这些关系,汉代人提出了“孔子删诗”说。几千年来,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聚讼纷纭,各持己见,至今尚莫衷一是。孔子是否删过《诗》?他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作出过哪些贡献?他对《诗经》有哪些重要的评论?这些评论在后代有何影响?拙文想就这些问题略述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9.
马思周、潘慎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白”》(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里说:“近代汉语的北方官话(口语)中有一个副词‘白’,大约等于书面语的‘竟’、表示意外的转折。其语法特点是,只用于否定句,修饰‘不’、‘没’,如明人小说‘叫了半日白不答应’。‘他今日不知怎的,白不肯吃酒’。”1989年《中国语文》第5期上发表了胡增盖的《满语bai和早期白话作品“白”的词义研究》,文中也提到了表示“竞、竟然”义的“白”,如《红楼梦》七十回有这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把田间的诗比作鼓点,胡风说艾青是吹芦笛的诗人,何其芳则把自己的《预言》比作飘浮在空中的云。他说:“我的第一个诗集即《预言》。那是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七年写的。那个集子其实应该另外取个名字,叫做《云》。因为那些诗差不多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也因为《云》是那里面的最后一篇。”(《〈夜歌和白天的歌〉初版后记》)《预言》虽然是飘在空中的“云”,但是又瑰丽多姿。李健吾认为《燕泥集》(收在《汉园集》里,共十六首诗,这些诗也收入《预言》中)风格绮丽,何其芳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