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人类学美学是"文化学转向"在美学领域的一个直接成果,郑元者等学者的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研究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的学术导向,立足于艺术起源学和民间文艺学课题及其基本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人类学美学研究,并形成了图腾艺术与艺术起源学研究、民间文艺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美学的人类学重构和实验性写作研究等系列研究链,从而建构起一条独具特色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观音信仰,在这种信仰体系中,印度佛教被中国汉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改造,成为了一种以中国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民间观音信仰.这种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历史悠久、信仰具有功利性、具有"女神崇拜"的特点、儒释道充分交融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笔者初识徐华龙先生是1996年12月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96当代汉族学术研讨会时,徐先生温文尔雅、待人和善的学者气质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着见面时是在1998年5月,徐先生作为副主编,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南宁,参加<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课题统稿工作.当时的南宁,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眼见徐先生在酒店狭小的客房内赤膊上阵、挥汗如雨地在计算机上改稿、统稿,笔者对其敬业精神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4.
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民间,在集体劳动和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是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承载着民间文化内容,与本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呈现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对于我们研究民间艺术文化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在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坦桑尼亚是传统友邦国家,两国民众互动频繁.自两国建交以来,坦桑尼亚民间对中国人的称谓从早期的rafiki转变为后来的china.本文通过细致梳理指出,称谓是命名的一种形式,体现了认知主体之间、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坦桑尼亚人对中国人称谓的变化实际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及坦桑尼亚社会阶层分化在中坦民间关系层面的反映,rafiki和china分别表达了援助时期和商贸时期民间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藏族文化新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1980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学热。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同一切其它新兴学科一样,在人们面前披着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去思考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国的历史和现状,去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这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文化学对于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道德实践等进行总括性研究,寻找解答人类各种生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间文学界,只要一提到故事学,人们总会和刘守华教授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他为中国学派故事学的建立已经作出并正在作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化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一门对语言进行阐述的文化学,该学科具有阐释学属性,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文化学与语言本体论、认识过程、阐释结果等一致性较强。语言文化学的实践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语言文化的本体论内涵,将语言世界观作为主体进行相关方法论的阐释。语言文化学的发展主要就是需要从一种语言的发展出发,将文本作为基点,全面的对语言文化进行归纳。语言文化学因为有着十分独特的语言优势,被赋予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化学实践的实际出发,将学科建设作为逻辑基点,分析语言文化学的发展潜力,促进语言文化学的传承和创新,为语言文化学的既有理论框架建设提供依据,促进语言文化学的进一步研究,丰富学科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9.
当代民间信仰研究的现状和走向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近几年,学界对什么是民间信仰,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关"民间信仰"的定义也众说纷纭,但是,大多论者对民间信仰往往只注意其信仰的层面,并以宗教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说,缺乏该信仰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研究.新的研究走向,拟从当代社会流行的民间信仰和民众生活的关系,从一种不脱离信仰的生活切入,以点带面,实践调查,理性分析,科学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的依据,为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的界定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讨论的重点,但从近20年来出版的回族文学、回族民间文学和回族文化学等著作来看,许多学科的学者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界定大都单纯地从本学科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就略显得不够全面.因此,回族民间文学不是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概念,它应是一个从民间文学学科本体出发的复合型概念,即含有民族的属性特征、民间文学的本体论特征、文学的审美属性特征和生活属性特征.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界定既要突出民族的属性特征,也要强调文学的民间状态和回族民众这一群体的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