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光庭在义疏《道德经》时,自觉地运用重玄学“有无双遣”的理论与方法来沟通宇宙论和心性论,从而追随中国哲学由宇宙本体论转向心性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唐代道教宇宙本体论向以道性论为核心的心性论的转型,并为宋元道教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杜光庭以重玄学为中介将心性论与修道论结合起来,并运用重玄学的方法来说明道体具有超越性和现实性两个层面,从而深化了道教的道体论。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表了当时上清派主流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包蕴了内丹道思想的萌芽,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和总结,预示着重玄学已逐步向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转变。  相似文献   

3.
魏晋隋唐时期是道教得以发展和达到兴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道教仍以老庄道论为本 ,同时又结合儒学、融合佛学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使道教哲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从魏晋道教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到隋唐道教“重玄学”体系的形成 ,可以看到道教哲学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李白有强烈的崇道倾向,他把道教的思想与风神熔铸在诗歌中。唐代是道教上清派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一条佐证。上清派思想在唐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玄学,而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谈玄的成分,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二条佐证。上清派道经《真诰》中有鼓励世人求仙得道、炼丹采药、修炼养生的说明,李白的诗歌中也蕴含了相应的道教内涵。  相似文献   

5.
道教重玄学是一种兼有宗教和哲学双重身份的学说,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对道家和道教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通过梳理成玄英《庄子疏·内篇疏》的一些思想及诠释方法,指出其对重玄学的重要贡献和对道教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成玄英论“本迹”李刚成玄英,生卒不详,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高宗永徽(650—655)中流郁州,后不知所终。他是唐初道教重玄学派讲重玄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①,是道教思想史上的著名道教学者,著有《老子注》、《庄子疏》②。本文即据...  相似文献   

7.
《云笈七籖》成书于北宋真宗年间,其中丰富的心性思想能够呈现此前道教心性学发展的概貌.道教心性学主要涉及性、心、神、情等范畴,与道家思想关联甚密,同时也得益于儒家与佛教心性理论的影响,并反过来深刻影响了儒家与佛教思想的发展.总的来说,道教心性学的发展成熟是伴随瓦解“道”的外在至上性与张扬“心”的自主性之过程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对道教持扬弃态度。他否定道教弃人伦绝世务的宗旨,但肯定其养生术和心性论等思辩。他的心学融摄了道教的道本论、心本论、恬淡无滞的境界论及内外兼修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庄子》思想对道教的影响,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文献,并联系道教实践,发现《庄子》“齐”与“忘”的思想对道教重玄学义理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庄子》“缘督以为经”、“守一”、“养神”、“吹啕呼吸”、“熊经鸟申”的养生思想构成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来源;同时《庄子》的神鬼思想也为道教所吸收,对道教神灵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庄子》思想是道教的理论源头,反映了道家与道教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0.
全真道之所以能从一个活动于一隅的小道团,很快发展为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道派,并流传至今,与它从创立之初就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融合儒佛道三教的基础上,从人的心性上来探讨生命超越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从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成为全真道心性论的重要特色和理论指归。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道教“得道成仙”的内涵,从而对道教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然是道家和玄学基本的思想概念,魏晋以来在玄学的影响下,自然被用于文学艺术批评中,成为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但是由于道家和玄学的自然观存在歧义,因此,以之为思想基础的文学范畴之自然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在《文心雕龙》中得到明显的体现。从《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来看,自然具有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与自然雕饰的艺术论两种基本内涵,对这两种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刘勰文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基本课题。以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为基础,而使雕缛成体的文学艺术具有自然之本质,是《文心雕龙》建构自然文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刘勰以体用结合的思想方法实现了文学的自然与雕饰之间的整合,深化了传统的自然文学论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谭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末五代道士谭峭的美学思想,前承盛唐道教审美趣味,后启两宋道教审美风气。其至"乐"即"道"的辩证审美人生观,"感激之道"为核心的宗教艺术作用论,从"凤不知美"出发的审美标准差异说,强调"真信动人"的审美主体论,以及"忘弦匏知乐"的艺术技巧论,都对同时和后世道教美学有所总结、有所拓展,也对中国美学思想在两宋的转变和发展有推促之力。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念,道教的理论体系则以深刻的反思精神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特征.道教思想与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亲和性体现在:道教之道论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思想上的支撑;道教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是当代新自然观可资借鉴的文化基因;道教的环境伦理思想则构成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具有特殊意义的伦理学资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说明,道教思想可以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观重要的文化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在佛道交涉的视域中论述了隋唐重玄学对其道本论的建构 ,并且指出 :作为道家思想的第三期发展 ,在历经了原始道家的本源说到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的嬗变、并同时导入了与道家的道本论相反的佛教中观以后 ,隋唐重玄学以其区别于前期道家的“本源 -本体”论坚守住了道家“崇本论”的基本立场 ,而这一立场 ,恰恰是与佛教中观缘起性空的反本质主义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7.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不拘泥于宇宙的生成论,而是留连于存在本体,舍物象、超时空,研究天地万物之真际。玄学的这一特点与中国古典文人所苦心经营的超然独绝、简约玄澹的艺术精神不期而合。为什么玄学会特别富于艺术精神呢?因为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作为主导精神,只要将老庄“道”的思想与艺术精神内在的关系解释清楚,玄学与艺术精神的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期,老学的发展由此也发生了变化,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结合的角度,王安石、司马光、范应元、董思靖、张伯端等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对流传至今的宋代《老子》注本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文本诠释的角度来看,宋人解《老子》重视义理,并开以道教内丹解《老子》之新风;从思想的层面看,宋代老学重视心性之学的阐发,儒家注重阐发道德性命之学,道教注重发挥内丹心性理论,佛教则重在明心见性,同时宋代老学也反映出儒、道、释思想的互相包容与深度融合;宋代老学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和突出的思想创造性成为宋代老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其对理学的影响以及于道教义理建构上的贡献是其中两个突出的方面,可见当时的思想界在不同思想之间彼此激发所呈现出来的蓬勃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玄学为六朝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化思潮,刘勰也屡屡论及玄学,并对其著作予以极高的评价:“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玄,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论之英也”。那么,《文心雕龙》是否受到玄学的影响呢?本文不揣浅陋,将从玄学本体论的角度对此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汉儒论宇宙自然主要谈构成,至王弼始用“得意忘言”这把“奥卡姆的剃刀”删芜削繁,建立起玄学极其精致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玄学本体论是玄学探讨世界万物本原或本体的理论,何晏、王弼诸人视“道”为宇宙本体,故尔亦称“道论”;王弼改造《老子》思想,以“无”规定“道”,“道者无之称也”,“无之为用,无爵而贵”,表现出浓厚的贵“无”倾向,故尔  相似文献   

20.
茅山宗与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是重玄学的奠基期,唐代是重玄学的鼎盛期,也是道教教理教义和道教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茅山宗的教理中,就有重玄学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上溯到宗道先生臧矜.臧矜乃梁武帝时国师,学识渊博,智深幽微,深受礼重.臧矜撰有<道学传>一卷、<道德经疏>四卷.据<旧唐书>记载王远知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矜.王远知传潘师正,后潘师正又传司马承祯、吴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