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海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对话教育研究之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114-117
“对话”是当今世界的流行术语之一,它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可以说人类存在就是进行对话。具体说来,人类存在的几个领域如思想、语言、艺术、道德等都与对话密切相关。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在的一种现象,教育也必然是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对话因素。 相似文献
3.
郑小平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122-125
书品作为一种艺术境界的品级,它与道德范畴上的人品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而书家的才学性情和审美修养等才情意义上的人品却对其书法水平起到制约作用。“书品即人品”这一命题将两种不同范畴的审美概念划上等号,违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则,在逻辑上和统计学上都存在严重错误。影响书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自身学识修养、提高笔墨技巧是书法学习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与此同时,良好的创作心态以及工具条件也对作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廖杰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178-182
西方审美主义文化、《圣经》文化经验以及以悲剧性的现代工业社会、激烈冲突的父母情感、母亲的甜蜜溺爱、弥漫的死亡阴影为主要元素的被抛入世的处身情境共同构成了D·H·劳伦斯先在性的存在领悟。这种先在性的存在领悟不仅决定了劳伦斯的创作意志和审美态度,而且也影响了他的生存之思的审美方式与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5.
徐龙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2)
奥古斯丁一方面汲纳了古典的美学原则,另一方面也将其与哲学的终极问题联系起来,视美为表述存在的另一范畴,并且将上帝概念引入美学,使美学在这样的意义上不仅具有上帝中心论的品性,而且成为本体形上美,并与古典的审美学说分庭抗礼;尽管此间世界有丑陋、有恶,但是它毕竟还是美的,这个美奠基在其受造性上,其质料性之美不仅包含感官感觉的审美在内,而且也是达于终极目的的手段;奥古斯丁的美是一个集结点,在其中汇集了神性之美、此间世界之美,汇集了人的审美和对美感的认知,甚或美与丑的纠结;奥古斯丁的美学不仅是在古典的精神中表述的基督宗教哲学品性的美学,以至于我们能够在其中看到这两者之间的传承和连续性,而且它也引领了一千年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品性的美学,直到今天仍不减其影响之广度、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6.
柴鲜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6-39,56
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一直是人们经久不息的讨论话题。从萨特的存在观来看,自我的存在要关注与自我本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爱玛与自我的关系包含想象的自我,自以为的自我和客观实际中的自我三个层面,却只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爱玛高居于他人之外来对待与他人的关系,在超越自我实存的时空去追求想象的自我的客体欲望满足,自我存在的多层分裂和时空差异的实存,最终以消灭自己的肉体生命来承认自我意识存在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刘鸿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2)
通过考察郭店楚墓竹简中的565组通假字,可知郭店楚简中的通假字反映出的上古音声母的使用情况有四种:(1)全清、次清混用;(2)清浊混用;(3)照二归精;(4)照三归端.以此与已有的楚简研究、传世文献研究成果比勘互证,可证以上四点并非楚方言的声母特点.同时又指出利用出土材料确定方言声母特点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语料的复杂性;(2)其他地区语料中声母的亲疏关系;(3)两汉时期某方言区的声母特点. 相似文献
8.
南帆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6,(4):4-9
一毅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我都相对比较熟悉,因为跟我读的博士,他的书法作品我常常看到,今天到牧风堂参观了一下,还是好。这里我第一次来,今天的展览,包括作品的装裱与展示形式,我是第一次看到,看后有一些新的感觉,它会迅速地跟漆艺等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各艺术门类间存在个性与共性特点。书法与动画也不例外,书法为静态的视觉艺术,动画则是动态的时空艺术。尽管二者在表现形态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其间也有一些共同的美学规律。如果在较为成熟的书法艺术和新兴的动画艺术之间,在艺术语言形式、叙事方式和创作法则等方面探寻出共同的美学元素,找出创作的共同道理,就会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得到许多值得动画艺术创作的可资借鉴之处,从而推动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丁纯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76-79
鲁迅对生命的感悟是深刻的,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影响,在其著作中渗透了作者的多维的生命感怀。既有难以诉说的心灵的苦痛,亦有个人情感世界的爱与哀愁;既有源于现实生活的悲凉、孤独、寂寞感,也有反抗荒谬、悲观境遇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11.
龙鸿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9-52
继承和创新 ,是书法艺术发展无法回避的两大主题。文章概括总结了当前书坛的发展面貌 ,并指出了存在的六大误区 ,为书法走向真正的繁荣和超越书法历史高峰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龙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1,1(2):49-52
继承和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无法回避的两大主题。文章概括总结了当前书坛的发展面貌,并指出了存在的六大误区,为书法走向真正的繁荣和超越书法历史高峰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歌唱与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歌唱是一种基本的、以人的嗓音来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它源远流长.与人类文化一样的久远。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它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音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因此,歌唱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14.
马琼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134-136
艾略特·卡特不仅是著名器乐作曲家,而且是出色的合唱指挥和合唱音乐大师。不容忽略的史实是,1948年之前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合唱音乐,在合唱音乐的创作中,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本文通过探讨其代表性合唱作品的创作特色,展现卡特合唱音乐多样的44作手法和炫目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5.
王林宝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35-39
书法艺术在创造书法意象的时候 ,书写的总是一定的文辞 ,这就使书法艺术既表现书写的形式所表现出的美感———书意美 ,又表现文辞内容所蕴含的美感———文意美。书法艺术书意美与文意美二重美感的契合 ,构成了书法意象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张朵聪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6):107-109
王澄是中原书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碑体行书碑体草书之概念,填补了书学理论的空白。其书法作品激情饱满,兴致高昂,技法熟练,出神入化,强调抒发个人的生命感受,力争以书载道。其特殊的精神本质赋予了书法一种新的观念和意象,拓展了书法艺术的空间和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傅晏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95-98
明代书法家项穆,把书法鉴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耳鉴、目鉴、心鉴,并对三鉴范围分别作了界定,提出了批评。这在古典书论中是不可多得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项穆对三鉴的划分是含糊不清的,持论亦失之偏颇。本文对项氏的论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以期有助于当今书法鉴赏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同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3):93-99
六朝时期,镇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都会。尤其是三国东吴早期定都镇江,促进了镇江文化、书法的发展。加之晋室南迁,众多书法名家随之来镇,形成了“书人辈出,南朝风流,千古美谈”(祝嘉“书学史”语)的兴盛局面。本文着重阐述六朝时期镇江书法兴盛的条件和因素,并通过近年在镇江出土的一批六朝墓志和书法碑刻来论述其书法艺术的价值与风貌。 相似文献
20.
龙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98-103
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具有密切的师承关系.通过对黄宾虹、林散之和王冬龄艺术演进动态过程及其书法艺术精神的铸就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笔者发现他们的艺术师承关系竟然是书法艺术时代精神发展变化的缩影,他们分别是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及20世纪跨入21世纪这三个时代的书法艺术表征.对他们三位杰出艺术家的书法师承关系及其共性和个性等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足以看到推进中国书法艺术史良性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