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本奎 《四川省情》2008,(10):41-41
为了解和掌握农村住户第一手资料,加快推进自贡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点工作,并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依据,近期,国家统计局自贡调查队、自贡市统筹办、自贡市统计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了一次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抽选了815户农村住户作为调查样本。在全面进行案头研讨的基础上,以深入农户及田间地头走访座谈、目测丈量、问卷填报为主要调查形式,高质量完成了本次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起步较早,总体水平较高,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邓玲 《四川省情》2010,(7):23-25
成渝经济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的示范区,国家在成渝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旨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成渝两市城乡统筹的顺利开展和深人推进,两市内部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是由于政策没有覆盖成渝地区的全部,成渝两市与成渝中部地区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客观上使成渝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的空间结构更加不合理,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严重制约着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6.
李晓燕 《四川省情》2007,(12):16-17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十一五"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五  相似文献   

7.
尧斯丹 《四川省情》2004,(12):18-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  相似文献   

8.
赵正霞 《青海统计》2005,(10):32-37
纵观“八五”以来社会发展轨迹,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海南州经济步入健康、有序、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依然存在。相形之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综合水平较低,仍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障碍,这种差距蕴含在城乡诸多领域。当前,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之际,如何围绕“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构建农业市场经济微观基础,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在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金剑  李林杰  李伟 《统计教育》2009,(10):38-43
依据相关经济理论建立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测算了河北省城乡统筹综合发展程度,对其城市化水平数据做了修正和修补,并进行实证检验。根据两部门模型,城市化过程应该产生城镇地区对农村地区的外溢作用。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类似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显示,河北省城乡统筹综合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正相关,而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对于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河北省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有力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远远落后于政府和农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鉴于此,纵向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系统思维,综合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无疑会对齐河农民未来增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可喜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是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6.
廖果 《四川统计》2009,(2):31-3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新形势下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二十多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先期注入和随后相继创立的各项农村经济制度,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资金投入”的运行轨迹。在这一运行过程中,政策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三农”问题的形成,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性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去认识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解决。从比较深层次去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依靠资本改造了传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保持了相对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渝阳 《四川省情》2007,(11):37-38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小额信贷又是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的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瓶颈问题。经历了政策性小额信贷尝试失败后,商业性小额信贷成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深入地领会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本刊特刊发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出发,对涉及农村的诸多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