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古籍文献及《清华简·楚居》记载为据,研究楚王族先祖季连部落早期的活动地域;认为季连在夏王朝灭亡之后投靠了商王朝,并娶了"盘庚之子"妣佳,与殷商王朝结为婚姻。季连之裔孙鬻熊的妻子妣,生丽季时因由脅间生出而死去,巫用荆楚条把妣的身体缠包复合而葬。为了纪念鬻熊的妻子妣,自鬻熊始这一支部族开始称为"楚人"。《清华简·楚居》记载的地名也揭示了楚人先祖这个阶段向殷商王朝示好与表示臣服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楚人称为"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俞伟超同志撰写的《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一文,把古史传说和最新考古发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族属问题,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为着论证先楚与三苗属于同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而说“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则似可商榷。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期,楚国远在华夏记述视野之外,导致许多史实不清,特别是周人封楚之史实更是扑朔迷离。楚人受封立国,正式跻身于周室诸侯之列,当为周成王七年三月于成周之会上所为,其始封之君为熊绎。楚人的受封,其原因除楚先祖勤劳王事的功绩之外,也与周公奔楚在楚地受到楚人的礼遇有关。"周公奔楚"的时间当在成王六年末至七年三月之间,即周公归政成王后不久。周公受谗言而奔楚与周公因管蔡流言而居东东征非为一事,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应信而有征。  相似文献   

4.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旋形图式和旋形装饰是楚器物装饰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由楚人创造的、普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样式,是对原始旋纹的继承和发展。透过形态看观念,楚旋形图式既内含着楚文化的宇宙哲学观念,又因表征楚风楚俗而隐含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作为较早出现的结构样式,它对秦汉以及后世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祝融之兴到熊绎建国的再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结合先秦史籍和考古资料,对楚先和先楚史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作者强调,关于楚族的先祖,应当重视楚人自己的说法。作者根据殷周斗争的形势,殷朝统治阶级与各族人民的深刻矛盾,西周建国后的周楚关系,指出鬻熊与熊绎是使楚族从衰微走上兴旺、从弱小走向强大的两个关键性人物。在鬻熊与熊绎的研究方面,文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镇江多景楼,自宋以来虽迭经兴废,但始终是文人士子登临游赏的名胜之地。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1)北宋时期,登临主体是一群文人雅士,登临性质属于旅游,主要抒写游赏娱乐之情,体现的是"乐感"意识;(2)宋室南渡至南宋中后期,登临主体是一群忧国志士,登临性质属于壮游,主要抒写慷慨激越的复国之志,体现的是"忧患"意识;(3)宋末元初,登临主体是一群遗民隐士,登临性质可称之为神游,主要抒写黍离之悲,体现的是"悲感"意识。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的历时态嬗变,展现出两宋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人士子的心路历程,具有独特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楚国乃一历史悠久的先秦古国,楚民族乃一艰苦创业的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叱咤风云,威震四方;光辉灿烂、高度发达、举世瞩目的楚文化逐渐成长壮大;丰富多彩的楚人饮食,也就成为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楚人饮食,作些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治时期是日本国民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时期。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明治初年到明治20年代初,这一时期伴随着启蒙运动和自由民权运动,欧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使日本传统伦理体系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指的是明治20年代,这一时期是日本社会对欧化主义风潮加以反思的时期,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国粹主义为表现试图向主流社会伦理思潮复归。第三阶段指的是明治30年代,这一时期《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近代伦理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5 0、6 0年代 ,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 ;二是 70、80年代 ,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 ;三是 90年代至今 ,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 ,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个人创造少 ,多人合编多 ;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 ;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美英短篇小说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桑、爱伦·坡等,这一时期以童话和神话为创作基础。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短篇小说转向描写普通事件或日常生活。第三个阶段为本世纪50年代以后,短篇小说的特点是梦幻与现实相结合,故事的情节被截短、歪曲,隐喻和象征纠缠在一块。这三个阶段各有特色,同时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楚艺术造型符号体系不仅是上古楚人的文化创造行为 ,而且还是楚人的视觉体验与审美心态的映射。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有如下特征 :对运动美的神往 ;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和对特征部分的敏感 ;对色彩美的感悟 ;对空间境界的拓展。上述特征是上古楚人视觉与心理选择的结果 ,它们共同构成楚艺术造型符号的特殊旨趣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法律思想表面上呈现出十分强烈的反自然法特征,但就其实质而言,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又不可避免地利用并发挥了自然法的一些特性,对此可称之为“自然法的堕落”.自然法的堕落有其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这当然也与第三帝国法律思想渊源有关,尤其是自然法的某些本质特征与第三帝国时期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的交替作用,最终导致了自然法在德国世俗社会的堕落,其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这一时期德国立法指导思想及其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乃是十分激进与变态的,它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4.
吴、楚是长江中下地区的两个强大诸侯国家。两国间的连年争霸战争,为吴、楚人才与文化交流开拓了渠道。吴国任用楚人伍子胥为相,攻破郢都,大败楚国。楚国学习吴越先进铸剑技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威力。吴国仿造楚式青铜青器,吸纳楚民土坑墓葬俗;楚人则效法吴之坟丘,吴、楚文化得到进一步交融。楚灭吴越统一长江下游后,成为"东楚"富饶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环节。"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和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莱茵报》时期的经验认识,《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确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批判,《德法年鉴》时期的哲学升华。厘清这一历程,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楚美术是我国上古时期具有南方文化品格的艺术事象。作为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美术创造 ,它以其卓尔不群的创造姿态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世界上古美学的新视界。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美术现象放在上古世界文化视野中去观照 ,从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的考察和上古艺术的东西对比研究中 ,发绎其独创一格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历史的梳理考察,探索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制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楚艺术以其奇丽无比的想像和极富个性的创造构成了一个惊采绝艳的艺术世界,它折射出了楚人在上古时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况。那些具有象征感和形式美的艺术图案,无处不反映出它对人文精神的体认,无处不反映出楚人对生活、生命、人生、心灵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谭鑫培《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开始,到1920年代末,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萌生期,主要倾向是追求赢利。这一时期论者们认为电影的优点在于逼真,并在电影摄制的实践中学会了一些电影技法。自1930年罗明佑的《故都春梦》上映,至1940年代末,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二时期,政治角力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一时期成长起一批有成绩的导演与演员,电影的技法被认识得更为清楚,并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左翼力量在电影界相当活跃。从1950年代到1976年,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三时期,与话剧拉开距离的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浪潮中又向中国戏曲靠拢。而在政治的强势作用下,1930年代文艺,从1950年代初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到最终被批为黑线。1976年至世纪末是中国电影史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小阶段:从1976年到1983年,电影中的虚假现象遭到观众普遍的批评,求艺术手段之新、淡化戏剧性与对民族历程的反思这三点,成为这一阶段电影发展的新的动向。从1984年到1987年,是探索片强劲崛起并迅速退潮的阶段;从1988...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纵贯中共党史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走向成熟,最终成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保密工作在这一时期同样从最初的地下工作,逐渐走向公开与半公开化。这一时期党的保密工作不仅从发展走向完善,同时在保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优良传统。在这一时期,根据不同阶段党的中心工作适时调整保密工作的中心任务;科学处理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党在这一时期保密工作最具特色的;积极探索保密工作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途径是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