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罗特的控制源理论和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感理论,利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工具的方法,回收61份被试问卷,分析了西北民族大学蒙英班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情况,旨在探讨不同归因倾向对民族生学习成败归因心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控特征的学生成绩和外控特征的学生成绩之间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内控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努力程度因素优于其它两个因素;能力高低因素特征的学生成绩和身心状态或情绪因素特征的学生成绩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内控因素中的努力程度与各外控因素之间有显著差异,努力程度因素优于其它外控因素;研究还发现11名学生有习得性无助感表现。  相似文献   

2.
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成就动机是心理活动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促进人产生成就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成就动机对人的成就行为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自我效能感的归因理论、习得无助的归因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这些归因理论对教育工作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本文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发现及研究作了介绍,并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习得性无助感的防治对策,从归因训练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两方面提出了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田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运动负荷控制理论、训练过程控制模式以及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等进行综述.当前学术界在田径运动训练周期划分、训练结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但对训练周期的安排还存在部分分歧.关于运动负荷控制理论的研究是在适应人体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训练过程中控制模型的研究则是从数学以及专项训练等方面切入的,对田径运动员身体体能、训练强度承受能力以及运动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交叉融合应用的态势.尽管以上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运动负荷理论以及训练过程控制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训练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归因与正向的情感体验、较高的期望、行为的加强相联系,相反消极的归因让人们情绪低落、期望值降低和行为减弱。由于归因积极或消极倾向的不同,可导致积极或消极的不同行为结果。积极的归因具有引起正向的情绪、增强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的功效。它包括真归因法、误归因法两种训练的模式;强化矫正法、替代强化法两种积极归因训练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归因与正向的情感体验、较高的期望、行为的加强相联系,相反消极的归因让人们情绪低落、期望值降低和行为减弱。由于归因积极或消极倾向的不同,可导致积极或消极的不同行为结果。积极的归因具有引起正向的情绪、增强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的功效。它包括真归因法、误归因法两种训练的模式;强化矫正法、替代强化法两种积极归因训练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目前田径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述了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对策.以期为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提高运动成绩,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专生的数学焦虑存在性别和成绩的显著差异;数学习得性无助感的成绩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数学焦虑与数学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正相关;数学学习焦虑在数学焦虑对数学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课堂的成就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高中生课堂情境的成败归因倾向和增强高中生成就动机水平,提高其学业成绩。归因训练促使了学生良好态度和情感的形成,使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并考察高中生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作指导,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根据不同课堂成就情境对高中生进行归因训练,结果表明:高中生对课堂成就情境的成功归因为:努力、策略、能力、教法、难度、家境和运气;对课堂成就情境的失败归因为:努力、策略、难度、教法、运气,能力和家境。与对照组相比较,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课堂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高中生课堂情境的成败归因倾向并增强高中生成就动机水平,提高其学业成绩。同时,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是影响归因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巴比特》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亦是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小说中,以巴比特为代表的人物过着“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的生活,他们寻求各种方式为自己空虚乏味的生活制造快感,然而在片刻愉悦之后,却又产生深深的且无法摆脱的负罪感。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商业文化背景下大众快感与罪感的来源,并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们在享受快感、经历罪感之后,最终陷入一种无助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国学习者外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心理控制源理论,对12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内部因素是中国学习者负动机的首要因素,心理源内外控者在内部因素上的表现没有差异性,但外控者比内控者受外部因素影响程度大,负动机影响因素反映出了学习者的归因倾向。从归因视角探究负动机影响因素的产生根源,发现除文化及学习背景的差异外,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学习者形成合理的归因风格才能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3.
云南田径运动员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云南田径运动水平与田径强省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通过专家访、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云南省田径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云南田径项目发展的地域、人文特点,确定田径项目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学校田径运动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现行学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新时期的体育教育目标和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特点,提出学校田径运动会应当朝着淡竞技、重能力、重普及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组织和成员国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法争论的话题。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类国际法主体,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在实践中,成员国在执行国际组织决议的过程中往往滥用国际组织法律人格,其行为不仅是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体现,还代表了自己的意志,造成法律责任归属不明。以此种争议情形为研究对象,结合1999年的使用武力合法性案,2007年欧洲人权法院的拜拉米案和萨拉马提(Behrami/Saramati)案、阿尔吉达(Al-Jedda)案以及2014年海牙法院关于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诉荷兰案的相关判决,借鉴国外学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认为应当坚持国际组织和成员国法律责任的多重归属。围绕责任多重归属原则的确立过程,通过对2011年《国际组织责任条款草案》相关条文的分析,明确了行为归属与责任归属的关系:只有确定行为归属之后,才能确定责任归属;为了最终确定责任的多重归属,提出以有效控制为标准认定行为归属,并明确这种有效控制是对具体行为的事实控制。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介绍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并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论述了归因理论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它包括:教师必须弄清学生学习失败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不断使其体验到因具备能力并加上自身的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强调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深信,他们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很有价值的,能够通过自我控制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激励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激励论是用激励的规律和原理,全面、系统地研究教学激励现象,探讨教学激励问题,揭示教学激励规律,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激励实践的一门亟待创建的边缘学科.它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多学科交叉的社会学科.深入研究教学激励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理论自我完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社会意识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环境呈现新的变化,面临着参与和关注度逐渐降低,保护传承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亟须完善等新问题。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与保护工作、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模式以及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创新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言焦虑与教师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文章阐明了语言焦虑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归纳出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典型的语言焦虑并分析其诱因 ,探讨了教师对语言焦虑实施调控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化发展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前者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和革命,科学技术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科学技术方法的变更,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后者主要包括需要机制、激励机制、传播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