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6):108-111
卫聚贤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中国近现代杰出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时期,他克服种种困难,编辑出版了当时唯一的国学刊物——《说文月刊》。该刊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学术成就,对研究学术、发扬国学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霞 《求是学刊》2013,40(4):142-150
王彝以《文妖》一文开启了批判杨维祯"铁崖体"诗风的先河。然而关于此文的写作时间一直没有研究者仔细考究。梳理王彝遗文,可推断出《文妖》写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春夏王彝被围苏州北郭时期,针对杨维祯"香奁"诗歌而发,是站在理学立场上对"文"的自觉维护。比较王彝与杨维祯诗学观念的异同,亦可知王彝"文妖说"与"节情说"均意在纠正元季吴中趋向铁崖体的文学风气。王彝独立不惧之批判精神对于吴之嘉定的文统、学统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嘉定独特的实学实行之品格与风气。从此,"渊源古学、不逐时好"成为明清时期嘉定文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话本小说与禅宗下火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火文是火葬仪式上僧人为抚慰亡灵、宣扬佛法而诵读的一种韵文,它被完整地保存在宋元时期的多篇话本小说中.事实上,禅宗语录中的下火文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新兴的体裁,它逐渐得到僧人们的重视,文学表现也日益丰富.宋元时期的民众喜欢将这种文体当成"戏拟"的对象,以宗教体裁反映世俗内容颇具嘲讽效果.下火文的普及与其说唱特性,使得它进入"说话"这种口头文艺更为便捷.而随着禅宗衰歇等原因,明末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下火文彻底消失了踪影.  相似文献   

4.
边际 《南亚研究》2003,(2):14-14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 ,历来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著称。约从公元前八世纪起 ,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开始在这片方圆近两万平方公里的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傣族在发展民族文化时 ,十分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据傣族文献记载 ,公元纪年初期 ,南传佛教上座部 (俗称小乘佛教 )经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传入西双版纳。随后 ,佛教对于傣族人民的文化发展与精神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 ,在佛教传入之前 ,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原始字母。由此可见傣族是一个富于智慧与创造精神的民族。随着佛教传入 ,小乘佛…  相似文献   

5.
孙逊 《学习与探索》2006,(2):160-161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域内”汉籍的研究上,而对“域外”汉籍,则很少涉及。近20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在域外汉籍的整理和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刊此次邀请七位这一领域的“拓荒者”,他们对域外汉籍的界定,域外特别是东亚的汉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具体情况,域外文人对中国原作的拟效,国内汉籍的东传以及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域外汉籍的寻访,都作了精练而全面的介绍,并提出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本期刊发域外汉籍研究的一组文章,就是希冀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的探索、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俊领 《社科纵横》2012,(3):150-152
大学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未来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成人是成才的应有之义,大学生人文体验情怀的生成和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在大学生成人过程中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和人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机制体制和资金上为非人文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硬环境和软环境保障,需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知上寻求推动这项事业发展的多维路径,为技术教育提供关注人类福祉和内在修为的人文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0):38-45
2017年以来,随着中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展期,甘肃建设文化大省与旅游强省新征程的开启,甘肃省文旅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省文旅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脉络。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甘肃省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五省、西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部分省市的旅游业发展重要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而后在此分析基础上,给出了当下甘肃省文旅产业发展运行状态的基本判断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通过以上研究,以期可以为甘肃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高效转化、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提供现实依据与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体文”主要指文人别集中以传为题的作品,它起源于六朝,盛行于唐,而繁荣于宋。自宋代起,不少文章总集开始将传体文作为独立的文类。其中,《文苑英华》收录了南北朝以来三十四篇传体文,奠定了传体文在文章总集中的地位;《唐文粹》注意到传体文内部的题材分类以及传体文的文体特征;《宋文鉴》选取的北宋传体文更富有经典意义,凸显了北宋传体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文章正宗》和《续文章正宗》则通过系统的文类构建,使传体文与行状、碑志等文体的异同更加明晰。传体文在宋代文章总集中成为固定的一类,意味着自唐代以来的传体文发展得到文章家的认可,传体文的文体地位由此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
张振龙 《学术交流》2005,(7):158-16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建安"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问题研究存在着较大分歧.原因在于其一,学人们对"文的自觉"所依据的标准不一.其二,起源于鲁迅与铃木虎雄的话语.其三,起因于学人们对"文学"之内涵和古人之文学观念的理解.其四,缺乏对建安之前文人之文学观念演进历程的脚踏实地的梳理与厘清.我们认为,处理好当代的文学观念与古代的文学观念的关系问题,从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的关系入手对建安文学进行新的审视是推进建安文学乃至魏晋文学研究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经世思潮发展的产物,自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行世以后,晚清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经世文编”成为审视晚清接引西学知识的重要维度,尤其是“文编”学术纲目之衍变,从中学传统的六目过渡到近代科学之门径,显现出中西学术相互纠葛的历史轨迹及西力东侵对传统经世学术造成的巨大冲击。此外,“文编”接引西方科学所形成的对“算学”的看法以及学用分途“重通轻专”等知识分类方式,也展现了“本土”因素对西方知识的接纳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管窥这一时期士人关于西方科学分类的逻辑,以及对西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许富宏  杨青 《唐都学刊》2003,19(3):131-134
秦汉在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上,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秦延续传统一步到位实施郡县制,汉片面以秦亡为教训,历经数代三个阶段的艰苦探索,最终也确立了郡县制。两朝的历史及治国思想是形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秦汉确立的郡县制从根本上瓦解了我国早期带有浓厚血缘关系的世袭制度,催生了官僚制度,给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标志着自夏商周以来沿袭已久的职官制度出现根本性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2.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0,6(4):97-103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是中国史学史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上执法主体以海警为主,海事、海军为辅。一般来说,海上执法时如遇有以下情形可以使用武力:行使自卫权、行使执法权受阻和打击海上犯罪。海上执法中的武力使用应当符合“必要且合理”的原则,并按照国际通常程序进行,即使用武力的警告、进行警示性射击直至对船体的武力打击。武力使用必须根据有关授权、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军队的条令和条例进行,并按照规定程序请示报告。同时,海上执法中的武力使用还要受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约束,使用武力不当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卞孝萱 《阅江学刊》2009,(2):108-113
以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事迹为例,将唐、五代笔记诗话中的有关记载,逐一考证,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其三维性和系统性。所谓三维 ,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所谓系统 ,即区域是人地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遵从系统增长、演化的规律。因此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以概括为三维系统理论。以此为基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可以概括为三维系统调控 ;相应地 ,调控的对策也必须具备三维性和系统性。目前 ,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的总体对策应为 :立足要素维 ,拓展空间维 ,推进时间维 ,系统地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义霞 《唐都学刊》2004,20(5):51-54
曹南冥诗歌艺术的悲剧美学价值与其思想核心"敬义"存在渊源关系.研究"敬义"思想对塑造培养高尚人格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窥视16世纪到17世纪韩国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7.
符丽芳 《唐都学刊》2001,17(2):54-56
"君子人格"是孔子的理想人格,这也是目前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个论题.在<论语>中,孔子从道德涵养、政治理想、义利之辩这三方面君子、小人的区分中探讨分析了"小人人格",指出"重利轻义"是小人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8.
从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维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桂  张锐 《唐都学刊》2006,22(6):70-73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的关键是民众形成道德自律,而孟子性善论在道德自律方面有着非常完备的逻辑体系,其理论前提中已经本然蕴含了荣辱观意识,并且从道德必然和意志自由关系中折射出来,而后在改造人性的途径和方法中体现人的尊严,从而形成了民众的荣辱观。我们有必要从孟子性善论的逻辑维度来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梁海虹  刘铭 《唐都学刊》2006,22(2):54-57
生活禅是净慧法师多年来提倡的佛教理念。他认为“生活禅”就是“禅生活”,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真正体现,就是从现实中的“我”去“悟道”。生活禅的理念来源于禅教合一的思想,从生活禅的教证和祖证可以反映出,生活禅是对祖师禅的继承和超越。生活禅的基本特征是承禅入禅、融经入禅、以禅融教以及最大的特征是突破和超越。生活禅对当代心理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它对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建构、对当代心理生活实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鉴赏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波 《唐都学刊》2012,28(5):6-11
李二曲之学屡屡被认为“近禅”,但其本人却又是清初关学中辟佛的代表人物。二曲儒佛辨主要通过对“心”“理”、“体”“用”、“内”“外”、“静”“动”等哲学问题的诠释,展现其对儒佛差异的思考,其中虽然存在某些对佛教的误解,但恰恰反映了二曲对清初三教合流、王学冷落、儒学晦暗的学术现实及世风愈衰的社会实况的关注与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