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长江  吴强 《社区》2005,(24):19-20
隶属成都市荷花池街道办事处西北桥社区的老年人于2000年元月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老年爱心互助组,互助组最初由相互帮助的6位老人自发成立,至今,已波及邻近的4个社区。随着爱心互助组中老人们利用外出、探亲的机会宣传,老年爱心互助活动的影响已传递到成都以外的许多地区。老年爱心互助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实现老人的自助、互助和公助。所谓自助,是指老人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力量,自己帮助自己,减少社区组织、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的负担。所谓互助,是指在爱心互助组内,全体老人相互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相关心、爱护、照顾和帮助。所…  相似文献   

2.
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过程。在建设公共设施、开展公共活动方面 ,社区建设需要经济的强有力支持。社区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 ,也是一个多元行为主体的互动过程。社区成员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权力精英的过度参与并不有利于本质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社区建设也遇到了来自社区内组织的经济理性和社会成员的个人自主意识增强及传统的社会团结遭到破坏等方面的影响。据此 ,本文提出了社区建设的逻辑及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三方合作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种资源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方荣良 《社区》2001,(2):33-34
社区文化凝聚了居民的心 社区文化是指在以人口、地域面积为参数划定的社会自然地域范围内,以居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文艺表演、科技普及、法律法规宣传、文体娱乐等形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文化形态。如今在社区文化学校里,不管你曾经是政府官员,或是教授、工程师,或是下岗工人,都是平等的同学关系,在一起探讨琴棋书画,学习唱歌跳舞,彼此没有压力和隔阂。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由坊、街、巷组合而成的城市地域空间仍保持着其古老的样态,但坊制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的演变,曾经对城居者的居住环境与范围进行限定的坊制已不复存在,坊仅仅是城市社区单位的名称而已。走出了封闭的居住空间的城居者,在若干个坊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不同等级与层次的人文社区,其中每个人文社区都有着使其得以凝聚的共同文化。城市社区中的街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时代的风格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街巷的外观建筑、名称及其内里空间更是折射出带有社区差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生活中共同面对许多问题,有些是个人的,有些是家庭的,而关注社区社会生活就是关注生活中的社会公共问题。本刊将在社区看点中推出一系列有关社区社会生活的话题,比如防火、环保以及某种社区文化的推行等等。本栏目希望您参与,在这一平台上让读者分享您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白山 《社区》2010,(3):16-18
我们在生活中共同面对许多问题,有些是个人的,有些是家庭的,而关注”社区社会生活”就是关注生活中的社会公共问题。本刊将在“社区看点”中推出一系列有关社区社会生活的话题,比如防火、环保以及某种社区文化的推行等等。本栏目希望您参与,在这一平台上让读者分享您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通过管理、协商、合作或自治等方式处理社区公共事务或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治理参与主体包括社区成员、社区党组织、社区政府机构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它们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功能定位。应建立和改进有关社区治理合作机制,丰富社区治理规范内容和优化社区治理规范结构,对社区治理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加以规制以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惠 《社区》2012,(17):22-23
我是2006年通过社区干部招考,进入社区工作的。没进社区工作之前,我已经在这个社区居住了两年,左右邻居也认识一些,但仅限于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至于人家姓什名谁,谁和谁是一家子,家庭情况怎样,一概不了解。有时遇到和我一起带着孩子在楼下玩的  相似文献   

9.
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提供精神"养料",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整个社区的文化品位。我国重视工业与文化协调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但是,还存在社区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参与文化活动的人群出现"一边倒"等问题。应在了解社区文化建设动态基础上,根据社区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兴媒介加强与年轻人的文化交流。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段,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0.
江菲 《社区》2004,(24):4-8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但并不意味着他认同这个社区,自然也不会把这个社区看作是自己的“家”。只有将居民凝聚起来共同管理自己生活的地方,最终通过发展社区使社区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人们才会把自己与社区联系起来,看到垃圾就会捡起来,看到践踏草坪就会制止,看到不法行为就会报警……  相似文献   

11.
詹洪春 《社区》2003,(13):16-17
在郑州市邙山区刘寨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同乐、裕华、粮运、兴隆4个社区的两万多户居民中,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的民主自治模式——社区家庭代表制。所谓社区家庭代表制,就是每个居民家庭推选出一位能够代表全家人从事社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员作为这个家庭的代表人参与社区的民主管理;代表家庭参加街道、社区、居民组织的有关活动,接受教育和培训;代表家庭对社区、居民小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代表家庭参加对外交往活动。为了实行家庭代表制,邙山区刘寨办事处在社区和家庭代表之间增加了这样两个环节:1、由各个家庭代表选出本…  相似文献   

12.
侯晓然 《社区》2004,(12):4-6
2004年3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社区内,成立了一个由安定门街道妇联主办的单亲俱乐部。这个社区内一半以上的单亲家庭都成为了该俱乐部的成员,甚至连社区的几位单身妇女也参与其中。这个单亲家庭俱乐部在北京市的社区范围内还属于第一家。单亲俱乐部的创办人—国子监地区街道妇联主席张松龄介绍说,我们片区单亲人群已占到了社区常住居民的4%。“他们面临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俱乐部负责人国子监社区居委会妇联主任刘秀冬介绍:我们这个俱乐部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心理咨询等活动形式为主,活动方式主要是以一…  相似文献   

13.
赵大生 《社区》2004,(3):29-30
新加坡从国情出发,提出了具有亲和力的社区建设理念:个体——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庭——温馨而稳固;社群——积极并有爱心;社会——富有凝聚力和复原力。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现并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提升社区生活环境;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援助等。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建立纵横交错的社区基层的组织网络,引导各族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区概念的核心要义出发,从社区功能的视角来分析社区参与如何体现社区功能。认为社区参与不仅是实现社区诸多功能的途径,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社区功能。只有通过社区参与才能使社区成员的多样性以及他们归属社区的不同方式具体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社区参与才能形成社区合法性的存在基础,才有利于发展社区性格。  相似文献   

15.
尹爱琴 《社区》2002,(15):61-61
在月坛街道二社区第二居委会居住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国家部委人员,文化素质高,党员人数多,离退休老人多,道德风范好,邻里相助好人好事更是层出不穷。2002年3月,一张关于成立《爱心基金会》的《倡议书》贴在二区二院内。《倡议书》的内容是:在我们社区,有一部分因下岗、失业、重病在身、家庭破裂等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生活在我们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高素质公民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对贫困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爱心,使我们社区变得更美好!当倡议书贴…  相似文献   

16.
相同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影响不同,成员个人的背景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研究了权力动机这一主观因素对组织文化与情感承诺之间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潜变量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组织文化对于员工的情感承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权力动机不同,组织文化对情感承诺影响的贡献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化心理对汉英称谓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 ,重伦理 ,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重个人 ,突出表现自我 ,强调人文主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谓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长缨 《社区》2001,(5):26-28
什么样的社区有吸引力?哪类社区能够凝聚居民的心?良好的生活设施、惬意的环境就足够了吗?不一定。一个成熟健全的社区会让居民有归属感和亲切感,会让人们以住在这里为荣,并更加关心所住社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这样的良性循环,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社区成员的参与。“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明社区建设是根据中国国情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文明社区发展的动力在于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它的形成则有赖于社区文化的发展,同时要建立一套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基本变量”与“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两年来,我国一些城镇地区出现的社区教育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出现的新事物。社区教育,是一种网络组织,它把教育放到社会是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设计、思考,将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实施社会化的综合教育,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其目的在于发挥社区教育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提出区域共同的行为准则、基本信念,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