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惠娟 《社区》2012,(10):22-23
在河南油田双河社区中区管委会,有一位叫张亚杰的智障残疾人,今年已37岁,可他的智力相当于五、六岁小孩。张亚杰的父亲早逝,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2.
高东阳 《金陵瞭望》2005,(21):F0003-F0003
智障孩子是智力极其低下的人,20岁也许只相当4、5岁儿童的智力。一个家庭有一个智障孩子,将带来无限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舟舟,中国著名智障指挥家,曾指挥包括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内的数个世界顶尖交响乐团,他只有三岁孩童智商,永远活在简单的世界和音乐乐曲中,终其一生都需要别人的爱与照顾。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7,(2)
在北京,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年有3000余人次走失——这是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临床流行病室主任张振馨教授调查得出的数据。她告诉笔者,在这种患者中有56%的人都有迷路的可能。她的一位患者就住在医院附近,在一次领工资的路上走失,半年后人们在很远的一个工棚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是被冻死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彼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体系中的"意义走失"论,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意义走失"、"文化走失"和"风格走失"等现象,阐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学语言独特的美学或诗学功能、中西语言特点各异和文学审美主体审美偏好效应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走失"现象.  相似文献   

6.
智障青少年性教育干预成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性教育干预对不同安置形式下的智障青少年的性行为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和性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分别对1所全日制智障学校和1个社区家园共19名智障青少年进行15次共计600分钟的性教育干预,前后测结果分析发现:智障青少年存在不适应性行为表现,但并不严重;智障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性知识严重缺乏;短期的性教育干预并不能显著的改善智障青少年的性行为表现;性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智障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性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智障青少年的性知识知晓率;同一干预模式适用于不同教育安置形式。  相似文献   

7.
徐叶  陈红 《社区》2013,(22):18-18
写诗、签名、发手机短信……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智障人来说,并不容易。让人欣喜的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碘街道紫荆社区阳光家园的“孩子”们做到了。北仑区新禊街道紫荆社区“阳光家园”共接收17名智障人士,平均年龄为21岁。  相似文献   

8.
京易 《新天地》2016,(5):4-5
近年来,老人频频走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哪些老人容易走失?面对这些容易走失的老人,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并帮助他们找到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9.
依据英汉翻译的理论原则,本文对不同的英语原文和汉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翻译实践中造成译文语义走失的不同表现,并探讨和总结了走失的原因,为正确翻译原文、避免语义走失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大成人的哈利·波特刚刚热播过,紧跟着憨豆先生就来了。说实在的,这两个人物真没法比。—个是魔法小英雄,一个是智障老顽童。会魔法就令人崇拜了,而且还是一个会魔法的小英雄,难怪罗琳一口气写了5部观众还是挤破脑袋看个没完。智障人就不同了,想什么都自以为是,现实中我们这些正常人都不屑和他照面,更别谈什么基本沟通。到底是文艺角色不同现实,偏偏荧屏上的憨豆闷骚得可爱,观众只需坐在观看席上狂笑就行了,不用担心憨豆跑下来拿自己的智障  相似文献   

11.
贵在自然     
河南矿工谢延信,三十二年如一日,照顾亡妻年迈的父母和智障的内弟。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问他,图啥?这位憨直的汉子,想也没想就回答,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南通智障少女被切除子宫案件为线索,探讨了智障儿童权益保护基本原则、智障儿童生育权、监护权行使限度与程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9日,在鹿城区春秋社区举行了"安心手环"发放仪式。今年77岁的老人邱碎英在女儿金秀兰的陪同下,一起来申领"安心手环"。"有了这个‘安心手环’,万一爸妈再走失,我也能快速找到他们。"金秀兰高兴地告诉记者。据悉,该项目是温州市2016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全国首个由政府主导的失智老人走失查找项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联合国馆,一群特殊的中国演员将在这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表演精彩的话剧节目。他们不是国内著名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也没有经历过正统、专业的表演训练,甚至从小就不能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他们是一群由智障孩子组成的特奥天使艺术团。 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作爸爸的张宇,曾经是红极一时的童星,曾经在美国拥有过自己的汽车行,也曾经在北京的二手车市场风生水起。在2000年偶然接触了国内一所智障人学校——智光学校的孩子们后,张宇的人生有了新方向。虽然,为了这群智障孩子,他失去了妻子和公司。伤心过后,张宇把家搬到了智光学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河北省x县两个农村社区中智障女性的婚姻生活案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农村智障女性婚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男性挤压的农村婚姻市场在为智障女性的婚姻获得创造条件的同时使女性面临着更多性侵害的风险;在家庭主导的婚姻建立中,智障女性失去了婚姻自主权,与配偶难以建立亲密的夫妻关系,情感需求被严重忽视。农村智障女性的婚姻获得并不意味着残疾人婚姻权益的实现和保障,相反,她们的婚姻受到了社会人口结构的深层影响和家庭的强力干预,婚姻获得的背后暗含着女性权益缺失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刘娟 《老友》2012,(5):42-42
老伴今年刚过60岁。自从去年退休后,一向性格温顺、仪态绅士的他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经常在家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他还因为赌气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地上演一出“离家出走”,不声不响地跑到女儿家小住几天,要不是女儿打电话来告诉我。我还为他“走失”而担心呢!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退下来的心情,知道他不习惯无所事事的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迁就他,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老伴却没有多大改观,仍然沉默少语,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他听着生气了,好几天都不愿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在控制与调节个体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智障人士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关系到智障人士社会适应行为的获得和保持。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智障人士服务工作者很难获得成功的经验。成功经验的缺乏容易导致智障人士服务2f-作者自我效能感的丧失,从而影响到对待工作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提高智障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波 《社区》2008,(1):40-42
因为对智障弟弟的爱,她创办了一所智障学校。渐渐地,她把照顾智障儿童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苦苦支撑8年之后,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社会的冷漠和遗忘,她选择了“投降”——  相似文献   

19.
胡新民 《社区》2014,(3):32-32
据广西桂林市110指挥中心统计,从2013年年初至今一共接到260多起关于老人走失的报警。老人走失是家庭之殇,也是社会之痛。我们社区和家人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南京市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智障人口父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智障流行率特征有: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呈学龄前人数比例低、学龄期高、青年期下降的特点,无论男女都存在严重婚姻障碍。智障等级上,轻度智障者比例最大、中度次之、重度和极重度最小。致病原因除先天、分娩、妊娠期等致病因素外,社会文化因素日益显著。智障人口在生活上绝大多数终身与家庭捆绑,智障者家庭养残不堪重负。据此提出四条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