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更是和社会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执政、从革命到建设。都与中国的现代化分不开,它既是现代化的产物。也塑造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就是要符合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使自身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不断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的完善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把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干部素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一、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虽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关于国家治理或国家建设的一个创新提法,但相关问题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入现代化的国家,是世界现代化的发源地。英国现代化最终依靠的是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其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出现过许多问题。中国至今仍处在现代化的初期,而英国的现代化曲线中,正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国这样还处在现代化初始阶段的国家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武鹏 《决策与信息》2011,(10):67-68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后发国家纷纷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然而,与经济现代化相比,后发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普遍显得艰难曲折。政治转型对政治精英和官僚阶层既得利益的损害,是导致后发国家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而后发国笨能否走出政治现代化的困境,则取决于民众,社会精荚与政治精荚之间能否形成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周素丽 《领导文萃》2013,(24):106-109
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保证国家的战略性发展人民论坛: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房宁:我这些年一直在做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什么要有“领导核心”?这是历史条件使然.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姚湘莲 《办公室业务》2023,(24):167-169
精准理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旋律,透过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个高频词,可以更加精准地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文章以相关高频词为立足点,着重从“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等方面展开阐释,以期深入理解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何雷 《领导科学》2016,(5):23-25
法治路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转变的有力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路径建构包括两个层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硬法(正式制度)与软法(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路径的必然要求,执行制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路径的典型体现。硬法、软法、执行制度三位一体的法治体系共同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路径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特有国情的产物,它传承于中国传统优秀的"和合"文化,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制度化转化。当下,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协商民主是一种法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民主诉求;协商民主是一种善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协商民主是一种理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卿 《领导之友》2009,(5):12-13
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模式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和走向成功,关键在于这条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中的一系列战略、制度和理念上,这种特色也是“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它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财富主要集中于政府之手将导致高风险的低效与危险的寻租机会。但是,分发外储与国有股票,不是建立公平市场经济的良方,而是从国家经济转向彻底的权贵经济。任何一个希望中国完成百年现代化梦想的人,都不会认为历史上一再出现的权贵经济是中国未来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韩保江  邹一南 《管理世界》2020,(1):25-36,231
"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主旋律。本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了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从目标提出到全面建成的4次历史性飞跃,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在各项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2020年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应继续发扬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用"改革"破除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险阻,用"全面"引领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用"质量"设定现代化水平的更高目标,用"美丽"扮靓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辛探索的道路;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决策》2007,(11):72-72
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文化遗产和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大大不同,因此除了极为了解中国的汉学家外,许多西方人描述现代中国发展时,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熊沙 《科学咨询》2007,(19):11-13
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具创造力的政治力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课题,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是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从制度的维度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依据、内涵和目的等方面,都是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话语体系,绝不是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从治理的维度看,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政治和法治意义上使用,它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吸收了西方"治理"概念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从现代化的维度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是"第五个现代化",而是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层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管理现代化     
正管理现代化杂志是国家级经济类和管理类综合性双月刊,被权威机构确认为重要核心期刊。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主办,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协。创刊以来,杂志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刊名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所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治理变迁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现代性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和政治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和治理的转型,必须将其纳入现代化和国家构建的视野中来加以讨论.围绕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围绕着地方政府角色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调整、地方政府体制变迁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整合等四个方面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角色定位是地方政府与治理转型的前提,政府职能调整是基础,政府体制变迁是保障,运行机制整合是核心,四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在旧体制、文化、国际环境等众多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所走的,乃至所能走的是一条不得不被延误的现代化道路,而且这注定也是一条扬弃传统化和西方文化的、中国所特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法制现代化运动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却是迥然不同的,源远流长的人治主义传统.盛行于世的义务本位思想.法律效益及法律权威的低下,国民法律意识的淡薄,都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并决定了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必然是艰巨的、曲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