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回鹘文文书P.Ch.2998v撰写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五月,出自于阗国派赴沙州的回鹘请婚使臣之手.曹议金之女是于该年五月后被该使团迎娶至于阗的.回鹘早在唐长庆元年(821年)六月为"拓吐蕃以迎太和公主归国",便已徙居于阗国西部地区.其请婚使臣的身份表明,回鹘人在于阗国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写卷记载的6则谚语至今仍保留在现代维吾尔语中,为研究维吾尔语谚语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吐蕃占领敦煌。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张义潮收复沙州。其中几十年间,河西地区的田制、税制和户口制度,史书上无记载。幸丽敦煌藏经洞保存了一批吐蕃时期的公私文书,给我们研究这一时期河西的历史提供了若干线索。本文拟据现有的吐蕃时期敦煌资料对当时的田制、税制和户口制度等做一初步的探索。(一) 敦煌遗书中存有两份吐善时期的敦煌田册残卷,这两份残卷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国内尚未见引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书P.3931两《表本》均为甘州回鹘可汗上奏给后梁太祖朱温的,且为同一次出使草拟的两个稿本。上书时间正值回鹘自西迁以来,诸部分离,急需中原王朝的颁赐册礼,以树立在回鹘诸部中的正统地位与权威之际;作为外交文书,两《表本》语言委婉含蓄,但绵里藏针,掷地有声,充分表达了甘州回鹘的政治诉求。上奏者应为入居甘州的首任回鹘可汗。甘州回鹘政权为中原王朝认可的原漠北回鹘王国的正统所在,其可汗应是原漠北回鹘可汗之嫡系正裔。晚唐光化年间,唐昭宗曾颁赐册礼甘州回鹘,有欲结之以为奥援和借重其声威以自保之意。晚唐政局与甘州回鹘之关系,从敦煌文书P.3931.18等亦可管窥。  相似文献   

4.
韩香 《西域研究》2002,(2):110-11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英、法、俄、日等国的“探险者”把在新疆与敦煌等地发现了回鹘文文书携回国去以后 ,回鹘史的研究便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批文书的内容主要有宗教典籍、史诗、民歌等 ,还有一些社会经济文书 ,包括土地买卖文书、租佃交换文书、借贷文书、典当文书等 ,这些都是研究回鹘史的珍贵资料。国外对回鹘文契约文书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 ,当然也不乏涉及中世纪回鹘人的历史。冯家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位研究回鹘文的专家 ,在 2 0世纪 50年代发表过一批研究成果。至 70年代 ,陆续有回鹘文宗教文献、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勘于阗文书和敦煌石窟遗书的基础上,探讨了吐蕃文书Pt.1188《敕命委任状》和Pt.1082《致归义军仆射张淮深书》的写作时间和作者,勾勒出甘州回鹘汗国的早期历史。认为,甘州回鹘政权的第一代可汗登里可汗就是太子狄银,也就是唐昭宗册封的天睦可汗。907年左右,甘州回鹘政权日趋稳定,势力逐步强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汉文资料的辨析入手 ,结合穆斯林文献 ,就西州回鹘同宋朝之间的交往联系 ,以及“西州回鹘”与“龟兹回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还考察了唐末、宋朝时期“西州回鹘”政权的辖境范围。并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高昌回鹘 ① 与中原诸王朝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回鹘佛教最初深受吐火罗佛教的影响。回鹘语《阿离念弥本生经》敦煌本属于现存最早的一批回鹘佛教文献写本,应是译自一种吐火罗语版本。回鹘语吐鲁番本较敦煌本晚出,在细节上显示出一些不同之处。将敦煌本的内容与现存龟兹语本、焉耆语本的平行文本进行比较可知,回鹘语本很可能以龟兹语本为母本,参考焉耆语本译成。比较敦煌本与吐鲁番本的一些细节可知,后者在翻译上更加贴近原文。10世纪末至11世纪,佛教取代摩尼教成为西州回鹘的国教,回鹘佛教徒抄经、译经活动进入高潮,一些先前译成的佛教文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改良的译本;同时,汉文佛经逐渐取代吐火罗语佛经,成为回鹘佛教徒译经的主要来源。吐鲁番本很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它既是回鹘佛教进入盛期的产物,也是吐火罗佛教在回鹘佛教中最后的遗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传世文献的记载为基本线索,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分析了西夏与回鹘阃的贸易关系,认为在北宋时期,由于受宋夏矛盾的制约,西夏与回鹘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南宋时期,宋夏矛盾消亡,西夏推行了多项优惠的贸易政策,加之天盛年问国力的强盛,西夏与回鹘问的商业贸易和贡使贸易显现出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敦煌佛教艺术和古代于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于阗和沙州(敦煌)是近邻,唐朝时期两地的治域,还紧为毗邻。在历史上两地都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十分密切、友好的关系。由于如此,于阗的许多历史故事、佛教传说,都成为敦煌佛教艺术表现的内容,描绘于洞窟之中。这些至今还能为人们所见的艺术品,不仅是两地友好往来的见证,也是我们研究两地历史文化和中西交通史的极为可贵的形象资料。现据所知的情况,谈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活字在国内“亮相”1980年在我国敦煌千佛洞石窟发现的回鹘文活字全部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维吾尔族学者从国外印刷回来,这些世界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史料,将由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科研处介绍,敦煌出土的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  相似文献   

11.
甘州回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史书对其记载甚少。唯敦煌出土古代写本与石窟考古资料对其有较多反映,弥足珍贵。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回鹘由漠北迁入甘州以后,其宗教文化深受当地影响。宗教信仰上,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而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在文化上,回鹘文开始流行,其服饰与风俗习惯虽保留旧有风格,但已深受汉文化的濡染。高度发展的回鹘文化反过来又对西夏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民族 ,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以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代 :鄂尔浑时期 (840年漠北回纥汗国灭亡以前 ) ,佛教、摩尼教、景教在回鹘中流行时期和伊斯兰教时期。本文所述仅指第二个时代。其特点有四 :1 .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佛教、摩尼教的影响 ;2 .所使用的语言为回鹘语 ,文字主要是回鹘文 (本文所述不包括用回鹘文撰写的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文学作品 ,如《福乐智慧》、《先知传》、《升天记》等 ) ,仅有少量文献用摩尼文或其它文字书写 ;3.几乎没有传世…  相似文献   

13.
齐新 《西域研究》2013,(1):135-137,142
2012年8月20~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时期新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新疆历史的转折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辽宋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朝、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李氏王朝.1006年,喀喇汗朝灭于阗李氏王朝,统有阿克苏以西地方.而在内地,辽被金灭亡以后,王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于1132年建西辽政权,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玛克).新疆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一带,都处在西辽的统治之下,历时近一个世纪.荣新江在《辽宋金时期西域史的几个变化》中认为,回鹘西迁、吐蕃势力的垮台、各绿洲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最终形成三个政权,根本改变了过去的西域传统的政治格局.面对这一时期的新疆历史进行研究,仅仅依靠汉文史料是不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价值突显,中亚考古、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可忽视.华涛的《辽宋金时期西域研究的几个进展》,从钱币上反映的喀喇汗朝汗王室回鹘族属问题、元代葛逻禄家族人物研究进展和西域操突厥语部族社会的"中国"形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白玉冬 《西域研究》2013,(3):106-115,156
《苏吉碑》,属于突厥鲁尼文碑刻中的墓志铭。该碑第1行开头部分,学界公认读作uyγur"回鹘"。但根据图版,uyγur之前有W N二字,此处实应读作on uyγur"十姓回鹘"。《苏吉碑》应属于回鹘碑文,纪年大约在8世纪60年代中期至9世纪初。《苏吉碑》墓主虽自称黠戛斯之子,但并不属于击溃回鹘汗国的黠戛斯征服者,而是具有黠戛斯背景的回鹘汗国人。十姓回鹘当指漠北时期回鹘汗国的核心部族回鹘部。  相似文献   

15.
曾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粟特人在中国的历史和遗迹,是一个早就引起各国学术界关注的饶有趣味的研究主题。中国的汉文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粟特人的记载,但主要是由于20世纪初叶敦煌文书的发现,使粟特人在华活动的诸多方面逐渐彰显于世。伯希和(P.Pelliot)根据敦煌写本《沙州都督府图经》,对蒲昌海地区的粟特聚落作了探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有开拓  相似文献   

16.
一公元六○七年,隋罢州置郡,恢复了汉代设置的敦煌郡,属县为敦煌、常乐、玉门。当时的敦煌郡包括酒泉以西、伊吾以东的辽阔地区。唐初分瓜、沙二州,沙州属县为敦煌、寿昌。敦煌县城在今县城西,西有阳关,东有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记玄奘法师过玉门时说:  相似文献   

17.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敦煌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百年学术的兴衰,成为中国百年学术的缩影。敦煌文学的每次飞跃性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敦煌文学文体研究的推动。从1909年蒋斧《沙州文录》到1929年郑振铎《敦煌的俗文学》,再到1987年周绍良《敦煌文学刍议》,从早期敦煌佛曲到敦煌变文再到讲唱文学,“敦煌文学”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和确立,从模糊到逐步清晰。在百余年发展中,敦煌文学研究中的争议与分歧,有些逐步达成共识。而走出“就敦煌而说敦煌”的狭小天地,用开放的眼光开展多学科合作等学术理念,也逐步成为当下敦煌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黑水城文献中有多种弥勒经典的刻本,结合在敦煌、宁夏等地发现的西夏时期的弥勒经变画及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西夏境内十分流行.西夏的弥勒信仰与印度的弥勒信仰风格迥异,但与中原、回鹘地区流行的弥勒信仰接近,而且还出现了中原地区常见的弥勒佛称号和大肚弥勒形象,反映出汉地弥勒信仰对西夏弥勒信仰的影响颇深.弥勒信仰于西夏盛行,究其原因,除了西夏民众对兜率天净土的推崇外,当与西域地区的弥勒信仰盛行关系密切,而且与汉文化的濡染和回鹘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契约文书的参与者是契约缔结中的双方和第三方当事人。回鹘文各类契约文书中对参与者有不同称谓。本文以回鹘文契约文书为文本,并比较敦煌吐鲁番汉文文书,探讨各方参与者的称谓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西域出现了一个新复州圆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其地望在哪里?这个回鹘政权与宋朝及其周邻的关系如何?本文根据中外有关资料,作些粗浅的探索,错误之处,敬请同志批评指正。一、新复州回鹘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回鹘原名回纥,为今维吾尔族祖先。公元七四四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蒙古高原,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郁督军山(杭爱山脉东段),创立了回纥汗国。骨力裴罗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