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抑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位传奇历史人物.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学术界褒贬不一,毁誉纷纭.科学客观地认识成吉思汗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蒙古族英雄、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工作.而作为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实现元朝南北大一统的奠基者的历史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有惊人的远征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蒙古人东征西荡的历史中看出来:成吉思汗征服金王朝命脉重地辽河流域后,即命大将“谜不台”和“省别”率军进攻朝鲜半岛,蒙古骑兵很快就征服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携宗室后妃退守到一个海岛中去了。在东征的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在筹划他的西征了,刚刚返回蒙古高原的速不台和者别又被任命为西征先锋挥师向西进发。  相似文献   

3.
十至十三世纪初期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结束各部之间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自此,蒙古族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及这一时期蒙古族的活动,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吉思汗这一历史人物及一系列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社会情况下发生的,当时的  相似文献   

4.
当成吉思汗“手握凝血”降生,以及后来跃马弯弓前进的时候,蒙古高原上有如“群牛抵角”,大小近百个氏族、部落在不断“互相攻劫”,“天下扰攘”,“人不安生”,结束分裂、混战,实现各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成吉思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了蒙古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以他个人杰出的才能,战胜了所有政敌,把长期不相统属、混战不已的蒙古各部统一了起来,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绥服万国,兼并敌众,成为至高的合罕”。正是在这种形势影响下,畏兀儿(今作维吾尔)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才下定决心除掉头上“太上皇”式的西辽少监,摆脱西辽的控制,归附于蒙古汗国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军事史上,应给予成吉思汗军事思想,以应有的地位。成吉思汗创建统一的蒙古帝国,并奠定了元朝统一全中国的基础,但也不能回避成吉思汗的向外侵略、扩张,给各国人民和蒙古民族本身带来巨大灾难的历史事实,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分析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这一历史遗产。 本文拟从分析成吉思汗战略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入手,试图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对成吉思汗战略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军事学界和哲学史学界的同志们。 (一)成吉思汗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毛泽东同志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说,战略是把握战争全局的,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战略制定得正确与否,对整个战争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和总结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不能脱离当时战争的特点及其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不能不联系他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6.
杨强 《学术探索》2014,(8):76-82
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游牧封建制在蒙古社会延续了700多年,与西欧和中国内地的封建制度相比,蒙古游牧封建制既具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横向上整个社会分封为不同的单元,从纵向上看整个社会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阶级之间以"阿勒巴"为纽带联结在一起;同时,由于宗教因素和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蒙古封建制又具有汗权传承的单一性的特点。通过对蒙古游牧封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蒙古历史的发展,也可以了解游牧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镇海屯田”,是指成吉思汗“命(镇海)屯田于阿鲁欢,立镇海城戍守之”①这一历史事件。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诸王群臣共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便决定“镇海屯田”。“镇海屯田”是蒙元史上值得重视的事件。而《元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因此,对“镇海屯田”的有关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评传》严格讲来,应放到历史学的范围内加以评判。因此,我常想一个问题:史家研究历史人物,能够保持独立品格,不受任何意识形态影响,完全以求得历史的真相为撰写目标吗?我们知道,某些学者是把传统的历史考证学说成是只重证据而不讲理论的,这恐怕是种误解。远不说,就以《成吉思汗评传》而言,它已清楚地表明,作者在努力“求真”、“实录”、争取写成一部人物“信史”的基础上,还是很注意历史观的展示与现实意义的表达的。这是我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是说,马教授在利用《蒙古秘史》等大量文献的时候,心中是有史学方法论的观念的。司马迁…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在东西方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叙述者笔下,成吉思汗的形象也略有不同。在蒙古叙事中,成吉思汗形象随着历史变迁发生着变化,在《蒙古秘史》中他是受长生天庇护的蒙古英雄,在17、18世纪史书中他身上有了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子,在《青史演义》中他则集儒家文化的仁君圣主和蒙古民族英雄于一身。国外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有正面也有负面,但都带有西方误读东方的色彩。我国当代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受到演义小说的影响,90年代后期以来的作品则从多角度挖掘成吉思汗形象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元安西王阿难答是一位伊斯兰教徒, 但他信仰、倡导伊斯兰教的真正目的在于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 甚至一有机会, 进而问鼎汗位。为此, 他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工具, 借此控制其领地军民, 积极争取朝中回回人的政治势力和亲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的支持, 并不惜与成宗展开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尽管阿难答在成武之交的汗位争夺中失败被杀, 但他利用伊斯兰教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应该说是达到了。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示儿》诗和《符读书城南》,后人以为多言利禄、表露韩愈俗人心态,非议颇多。韩愈家世孤寒,自小就多次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并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韩愈处于一个士庶混杂的时代,韩愈便是一个士庶相混的代表,既有高华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细考韩愈的特殊家世、早年经历、命运格局、人生理想及生活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其示儿诗背后是诗人对家族的爱和责任、他的理想的生活模式,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借此可以还原一个重亲情、重责任、不伪饰,既畏天命又积极有为,不离世间常情又立志为圣的真诚文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改革的先驱。他以直道自许,故一生三遭贬黜。由此会让人对当朝的太宗和真宗不能宽宥直臣有些看法,认为王禹偁行直道却屡遭贬黜,定然是太宗和真宗不能容人,尤其是像王禹偁这样的狷介之士。其实不然。太宗和真宗当国的时候,给予了王禹偁太多的欣赏和眷顾,有时甚至感人肺腑。这让我们看到,在三黜背后,并不尽然是皇帝的刻薄少恩,尚有君臣之间的相遇相得抑或是相知,当然还有相伴的失望和怨艾。  相似文献   

14.
韩桂英 《理论界》2013,(9):156-159
"蒙古贞"是指现住阜新地区的所有蒙古族人,蒙古贞蒙古族语言文化简称蒙古贞文化是指阜新蒙古族人千百年来创造、积累的文化。文章从分析现时期蒙古贞文化存在态势及其存在态势的原因着手,围绕蒙古贞语言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从挖掘、整理的战略思路、资金投入到文化体系、人才队伍的建立提出了几点拙见;抓住保护和发展蒙古贞语言文化特色优势这一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从加强宣传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培养、提升蒙古贞文化建设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蒙古贞语言文化建设尽一份蒙古贞蒙古族人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期,黄药眠冲破了前苏联文论的教条化倾向,提出了"生活实践"论的文艺观.他认为美的对象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的立场去显现出来的".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不同,对统一各个对象的美的判断也就不同.黄药眠在谈到自然美的时候,并不承认有单纯的自然美,认为文学描写自然形象的时候,常常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表现的是人的境界,人的感觉和理想.民族传统也是客观存在,是美与艺术的第二根源,是使美成为美的深层原因.在注重文艺的客观性同时,他强调"作家个人的具体感受"、作家的"主观世界"、作家的"创作心理",认为时代的和阶级的东西是不能直接宣讲出来的,必须通过作家个人的全部的经验和体验以及全部的智慧才能进行创造.他意识到单一的认识论,即"存在-意识"的二项关系式,不能解决全部文学问题,而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论和价值论对于文学艺术问题更具有阐释力,这是很了不起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 《云梦学刊》2006,27(2):151-153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要求旅游管理人才既要具有旅游专业综合英语知识技能,还要具有用英语口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既是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又是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僧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佛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运用大乘佛学中道空观的方法,批驳了魏晋以来玄学对有无关系的解释,以及受玄学影响的佛教内部各派对佛学“空”观的误解,继而以“空”来观照宇宙人生,建构了体用一如、境界工夫合一的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毓英之谜     
黄毓英是云南辛亥"重九"起义的重要功臣,却在1912年5月于贵州遇刺身亡。他的死亡是一个非常意外的事件,传统的说法是"遇匪袭击"死亡,然而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致死。他在辛亥云南"重九"起义中的作用,体现在争取蔡锷、促成起义日期的确定及打响起义第一枪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他的早年身世,也值得深入考察。对黄毓英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云南辛亥革命史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略论无名氏与《无名书初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向君 《齐鲁学刊》2001,(5):142-144
无名氏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作家。无名氏及其作品被读者所认识首先是80年代海外华人文学的“无名氏风”吹到了国内,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对无名氏创作的较为容观的评价,并肯定了《无名书初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义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20.
曾日升 《云梦学刊》2003,24(1):58-60,92
与柳宗元同时及后世评论柳文的人,都有指出其文“自史中来”的,他本人对这种继承,则概括为一个“洁”字。柳宗元深受司马迁的影响,是因为他们两人虽然不同时代,但却具有颇为相似的遭际,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柳宗元研习《太史公书》,“忖度其心而得之”,进而体现在写作目的、内容选取、手法运用和遣词行文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