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教育机构,同时它也是收集、保存,传扬各种知识文化的重要人文基地。随着现在电子化的流行,图书馆也与时俱进,各种文献资料和历史典籍也都逐步转化为电子文本来储存,各大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公益图书馆也都开始普及了计算机管理,这对于已经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无论是找自己想要的书籍,还是对书籍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都是非常必要,而且十分有效的。可以说,现代图书管理的效果是基于各种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良好构建和应用之上的。下面笔者就其在大学图书馆多年的管理经验来对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丹 《经营管理者》2013,(27):250-250
图书的借阅和管理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很多高职院校在图书馆的管理中,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这也是图书馆借阅工作的主要方式。随着开架借阅形式的采用,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图书摆放错乱和丢失情况经常出现。如何做好图书开架借阅工作是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学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学校优化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读者对书籍的借阅、归还等问题,并提升图书馆中书籍的利用率,但在学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学校图书馆会造成不小的损失,发生这种问题除了读者个人素质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对图书管理不完善导致的,因此除了读者加强思想教育外,还需要对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尤为迅速,而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图书馆中聚集了各种信息资源,种类繁多,信息量和数据量大,借阅频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各种图书进行统一管理。文章着重对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手段,硬件设施明显优化,但是在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管理模式的策略和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分析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需要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图书书目、图书借阅、用户查询进行统一实时管理,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开发信息资源,提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系统数据库由功能模块设计、读者管理等模块构成。同时需要结合人本管理的优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意识,才能把图书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让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根据科研院所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开发的科研院所图书管理系统的实践,探讨了科研院所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策略,阐明了科研院所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建设是自身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服务的潮流所向、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师生学习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图书馆管理来说,大部分高校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图书管理员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区域,当学生查询书籍时,图书管理员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还有的图书馆藏书类型比较少,数量上也难以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窄,而且文献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慢,学生不能查到所需要的书籍,会让他们失去对图书馆的兴趣。在大学图书管理系统中引入WIFI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大学图书管理系统趋于完善,为师生学习、科研等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各种高新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很多领域。给高校的图书管理及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根据校园本身的情况,加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探讨了高职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实际实践操作和思考分析过程,按照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内容,加强必要的思考分析,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重点分析学生实际特点,加强图书馆自身综合建设管理水平,明确提升图书管理素质的综合管理水平,以有效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充分阐述图书馆可以吸引读者的有效思考和实施办法,落实高职院校图书馆综合管理的形式和方法,提升对读者的有效实践模式分析,提出必要的思考,加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管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和智能化逐渐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带了很多便利。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将计算机智能化系统融入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将信息数据录入计算机,并通过网络实现互通和有效管理。这样的智能化管理办法在管理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图书馆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加上图书馆整个管理系统复杂又庞大,一味地依靠人力录入操作,没有智能的全面系统管理,不仅仅会影响办公效率,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工作失误。全面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系统地从几个具体方面来论述整个系统的实现和建立。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助借阅管理是近年来图书馆借阅管理的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借阅方式而言,学生自助借阅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借阅时间。同时自助借阅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个人图书馆管理等服务也为同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自助借阅管理在各大高校逐渐推广,但是推广过程中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自助借阅管理经验,探讨传统图书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学生自助借阅管理的对策,以期为自助借阅管理系统的的推广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的方式。计算机作为现代最为高端的科技产品之一,其的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到了不同行业的各个方面。现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极为集中的机构,其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不断引进现代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文本简单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知识信息化的情况,阐述了图书管理网络化的内容,包括图书采编系统、流通系统、检索系统、期刊管理系统、公共管理系统等,为从事图书馆管理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图书工作本身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不等于绝对可以产生和已经产生了巨大效益。效益能否产生或效益大小与图书工作包括图书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主观努力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如何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益,即实现图书管理的效益优化,是我们必须综合考虑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优化,并非指最大或最小,而是指一个学习过程,即不断使图书管理系统的效益达到令人满意程度的过程。常识告诉我们,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效益优化,是建立在各个子系统的效益优化基础之上的。图书的采购、分编(以下简称采编)一向被视为图书工作的咽喉,是整个图书管理工诈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助借阅管理是近年来图书馆借阅管理的发展趋势,相比传统的借阅方式而言,学生自助借阅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借阅时间。同时自助借阅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个人图书馆管理等服务也为同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自助借阅管理在各大高校逐渐推广,但是推广过程中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自助借阅管理经验,探讨传统图书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学生自助借阅管理的对策,以期为自助借阅管理系统的的推广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基于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排架方式能为用户带来的体验,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使RFID图书管理系统及其优势被更多的读者以及图书馆认识到,从而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被应用,为我国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水平的提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推动我国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方面更加具有条理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学校图书阅读的相关配套措施也越来越丰富,图书馆是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获取重要学习资源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引导学生自发地前往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这是图书建设管理过程必须大力关注的。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模式的创新思考的相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并且就其创新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料中心,是为教学、专业服务,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机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对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加快图书流通,强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B/S模式下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运用UML的静态和动态模型图,对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建模.图书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图书,能够迅速实现图书检索、可靠性能高、寿命长、存储量大和成本低等特点,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是实现UML对基于B/S模式的图书管理信息化、正规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传统的图书管理为单项业务管理,如今图书馆管理已步入了综合的信息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改革图书管理制度、增加学校信息服务,能让图书馆在中学和高等院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