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亢 《中国民族》2014,(2):42-43
以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上海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主动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三个离不开”与”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16至3月23日,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员吴仕民率全国人大民委和国家民委联合调研组,深入湖北调研民族工作。调研组分别在武汉、恩施、宜昌召开座谈会,听取湖北省和湖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工作、民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民族法制建设情况的汇报,邀请民族工作专家学者和老民族工作者就如何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研究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思路和途径等问题,特别是就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治理"的概念由来已久,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多学科的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和民族事务部门以此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展开实践,相关研究呈现整体铺开和热点专题深入探讨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陈蒙  张星 《中国民族》2024,(2):12-14
<正>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落实宪法规定、弘扬宪法精神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体现。2016年,香港候任议员言词违法和文山在任官员言词不当两起涉及民族问题的公共事件及其解决过程,体现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在逐步提高。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首先要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依法治理具体的民族事务,同时也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民族感情上言行一致。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水平和能力,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国梦引领城市民族工作;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群众观点指导城市民族工作;要把城市民族工作融入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城镇化推进城市民族工作;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治化保障城市民族工作。"——2013年12月30日至3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历来是各个时期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民族交融发展的八条基本经验,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交融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推进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发展;坚持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事务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内涵丰富、涵盖面广,需要整合民族工作部门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民族社团作为一种自发性民间组织在民族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民族社团的作用也是民族工作社会化的要求之一。长沙市作为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城市所面临的民族问题复杂、多样、易变,长沙市为适应当前的民族事务治理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顺应民族工作社会化趋势的特色路子,其中长沙市民族联谊会在整个城市民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23,(10):39-39
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生活着48个民族,辖有少数民族区1个、民族乡镇9个、民族村88个。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强顶层设计,率先在全省成立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族领域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根本方针,要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度保障,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创新方式,要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主要途径,进而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治理民族事务新理念,是其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些新理念,包括民族关系新境界,民族问题新论断,民族工作新思想、新目标、新方法,既是治理民族事务的根本遵循,也是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伴生诸多社会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路经,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既需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又需要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性实践。从县域视角对大理市社会治理中政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条块工作实践加以分析,既能拓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分析视角,也能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俊毅 《民族学刊》2017,8(6):16-22, 100-101
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但是这一学科的定位、学科的建设在学界还缺乏明确的界定。民族政治学不应该是将政治学的概念、范畴简单转换并套用于民族学,而是应该将民族理论的既有研究范式、成果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的称呼更为确切。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从政治哲学角度,应该聚焦于民族政治文明等价值、理念,研究民族政治之“道”;从政治科学角度,应该聚焦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方法,研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之“路”,总体上,应以“道”为本,“道”“路”结合。本文将以族格、民族政治身份、民族精神共同体等创新性概念做出示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洪盛志  方清云  陈立鹏 《民族学刊》2023,14(3):23-32, 144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项凝聚共识、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重大政治和社会工程。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以确保其与全国“一条心”“一盘棋”“一个调”。目前,民族地区还存在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建设等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领导力、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地区必须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筹规划,向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持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民族地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强化“四个共同”“五个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植根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5.
李俊良  侯喆 《民族学刊》2023,(9):38-49+157
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地方政府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属性特征、前提条件和关键变量;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体建设有相互契合的逻辑,其包含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等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构筑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依托。从地方实践层面分析,广东民族工作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破解基层民族聚居社区治理难题;通过各类培根铸魂的育人工程,开展少数民族班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进多民族聚居社区互嵌格局,激发老街区新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载体,在文化创意方面搭建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国际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益经验移植到国际化社区治理工作。上述创新模式与方法,从不同维度、广度和深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之后,西方社会撕裂并陷入对立,民粹主义上升,导致乱象横生;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歌猛进,"风景这边独好",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势。观察这一现象,民族事务治理的不同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视角。民族问题投射到国家治理层面,就涉及民族政策。比较中西方民族政策的差异,探寻"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背后的民族政策根源,总结民族政策助力"中国之治"的成功经验,对回应欧美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污蔑和攻击,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民族立法是中国特有的多民族环境与法治建设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通过对1988年至2019年颁布的317份地方民族立法文件的立法时间、空间、内容分布及立法进路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民族立法发展有差异性、多层次性、民族性特质。现有地方民族立法文件为中国民族事务发展、超大规模国家治理、中央民族立法完善积累了本土经验。地方民族立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地方立法机关立法能力欠缺、立法形式不规范、立法效果较差等不足,未来需要提高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水平,提升立法技术,建立立法评估机制,以推动地方民族立法及民族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基层组织维护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社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力量。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发挥其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载体效能,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法治保障基础和坚持人民至上,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于基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热情,是促进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理论界对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也未达成理论共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从理念、制度、运作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理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逻辑前提是完善的民族法律制度体系;运作方式是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核心内容是少数民族基本人权保障;基本路径是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因应时代发展大势、直面时代挑战而形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最高纲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守正与创新,构成了《讲话》精神的突出特点:一方面,《讲话》一以贯之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讲话》对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作了最新的总结与阐释,适时地对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格局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为新时代的民族事务治理之道提供了新引领,成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