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在中越两国关于西沙群岛主权争议中,有关普拉塞尔(Pracel)或帕拉塞尔(Paracel)的历史资料,是越南方面论证西沙群岛主权归属的关键性证据。在航海史上的不同时期,Paracel所指并不相同,初始所指是越南海岸线外一南北走向呈"牛角"状的沙礁群,与西沙群岛都是南海航线上的危险区域,但两者截然不同。18世纪让·达约在越南沿海的测绘,证明了"牛角"Paracel实为早先的航海家认识上的谬误。为继续沿用这一地名概念,豪斯伯格将"牛角"头部以东的岛礁,即今西沙群岛,纳入Paracel之中。1808年罗斯船长的南海测绘,发现外沟航线上的危险区域,即西沙,实为海中的群岛,而内沟航线上的危险区域,即"牛角"Paracel,大多数岛礁并不存在。于是Paracel成为专指西沙群岛的名称。在豪斯伯格的推广下,这一命名逐渐得到认同。1830年以后,"牛角"Paracel从西文文献中消失。因此,越方的证据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今香港、深圳二地原属一县之治,即为广东省新安县也.溯史知秦始皇挥军入定岭南诸地,统一中国之后,置南海郡,新安一地自兹纳入中国版图,汉代时为博罗县地.晋代咸和六年(331)置东官郡治宝安县.今此地名犹见于深圳市宝安区.隋废郡属南海.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名为东莞.至明代万历元年,析东莞,置新安县.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清代仍沿旧制.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后对今甘肃、敦煌以西地区称为西域,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此后中原地区和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亚、欧间海上交通畅通以前,横贯西域的大路曾是东西来往的要道。至于南海,北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诸省,东南至菲律宾,西南至越南,马来半岛等地,先秦古籍《禹贡》虽言“入于南海”,但确地未详,《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的记载,实则所指者乃今之东海,直至西汉之后,南海的名称始专指今之南海。我国古代的旅行家特别是僧人足迹遍西域、南海,在沟通西域、南海的交通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生前多撰有价值极高的行纪传留后世,成为珍贵史料,为中外学者所重视。诸如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印度和越南在南海互动频繁,并开展军事合作和能源合作,对南海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印越在南海的动作也受到来自中国、美国、俄国等大国的制约,但它们的合作已经造成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复杂化,不利于中国按照既定方针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既要坚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又要有所作为,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格局朝着总体有利的态势发展,中国掌控南海局势的能力大大加强。南沙岛礁建设彰显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存在;三沙设市强化了在南海的政权存在;发展南部战区海军(南海舰队)增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实控黄岩岛提高了对中沙群岛海域的管控能力。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正视美日等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仲裁案"结果的不利影响、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张力、海洋生态问题等挑战。未来中国的南海举措应包括:先摘取海洋环保和渔业合作的"低垂果实";积极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打造共同认可的地区规则;在某些争议海域优先划界;管控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以避免军事误判。  相似文献   

6.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海争端的发生与清朝末年对南海管辖能力的减弱密不可分,更是西方列强推行殖民主义的结果。南海争端所涉国家和地区,对南海岛屿及周边海域主张权利的依据包括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历史性权利是国际法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与南海"U形线"密切相关,是中国享有南海权益的法理基础。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历朝历代政府对南海行使主权的行为环环相接、从无间断,构成了中国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的事实证据,成为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维护和海洋权益的确保,关系中国实现海洋强国的进程,更关联中国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必须合理稳妥地处置。中国应在遵守和弥补海洋法制度上作出努力,重点应在南海资源开发、保护上追求功能性和规范性目标的统一,为主导构筑和完善南海条约体系,维护南海秩序,发挥中国的作用并作出中国的贡献。为此,中国应与东盟国家之间努力寻求在南海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切入点,以共享南海资源利益,稳固南海区域的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东盟采取其独特的处理内外关系的"东盟方式"处理复杂的南海争端,有效地缓和了东盟成员国之间及其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避免了南海地区最差局面的出现,为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涵盖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和效用。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进程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推动区域合作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3,(6):21-26,77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声索国就南海部分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持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区域外力量,它的介入改变了南海的地缘政治,使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在美国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调整的需要,基本目标是扩大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并限制中国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和海权的发展,包含有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意图。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探析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现状、动因及趋势,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南海问题"是中国战略崛起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南海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美国三方力量围绕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军事、能源问题上以及中国与美国全球战略之间两种结构性矛盾进行的较量.这些矛盾也为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发展国家战略利益提供条件,中国应做好"两手准备",争取南海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已通过国际法上的"先占"取得了南海诸岛的领域主权。南海U形线的正确要义应为中国在南海"特殊历史性水域"的外部界限,中国对线内岛屿拥有主权,对线内水域拥有基于历史实践而生的既得利益。中国在南海享有多种历史性权利,这种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行不悖。南海U形线肩负未来中国与邻国按照"衡平原则"进行海洋划界的重要功能。历史与法律在南海争端中高度交融,在有关中国南海U形线内岛屿及其水域法律地位的争执上,历史证据显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洋设施渔业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国非法抢占中国南海岛礁资源和对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眭捕捞,致使中国南海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中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邻国对南海主权的恶意挑衅,又严重威胁了我国南海渔业生产的安全。中国政府要进行南海维权,必须突出在南海的岛礁存在,发展海洋设施渔业,并探讨适应南海维权要求的海洋设施渔业的组织模式。本文设计的模式为:基于公共服务的国有公司模式,基于产业内的企业集团模式,基于产业间的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2009年以来,美国对南海事务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美国的南海政策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显现出美国南海政策的某种困局。这种困境表现为美国在南海盟国的牵连与背弃、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难以得到中国的认同。随着南海争端的延续,美国南海政策的困局也将随之变化。分析美国南海困境延续与未来美国南海政策演变,有助于加深对美国南海政策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要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陆地国土的延伸,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南海问题的存在,使中国不能很好地利用南海来发展自己。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对于南海争夺的不断加剧,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海争端逐渐成为了双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尤其是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国家更是不断地挑衅和侵犯中国南海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造成双方之间的关系不断紧张。本文主要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南海争端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论述南海争端的特点以及中菲双方对于南海仲裁的态度、立场和依据,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角度分析中国的应对之策,并对中菲南海仲裁问题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南海彼岸的呼唤向南,一路向南。这是2005年10月的最后一个夜晚,正值冬季降临东南亚大地的时候。当飞机从上海出发,跨越整个南海,徐徐降临曼谷国际机场时,迎接我们的是无边无际的璀璨灯火。我俯览着这片跳跃着斑斓色彩的大地,思绪在翻滚着。随着中国的崛起,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国际交流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也是大学作为时代文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