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批新词新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但对翻译工作者也是一项崭新的挑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如何进行新词新语的翻译,这无疑对提高新词新语的翻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形成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利于探求新词新语背后的其认知心理动因。结果表明,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有二:一是使用新词新语的说话人所特有的创意性,主要体现在求变、求筒和求雅等方面;二是接受新词新语的听话人所具有的趋同性,主要包括不同语言的趋同和相同语言的趋同。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个开放系统,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语言又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英语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本文拟就新词新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作一探索以便对研究新词新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得汉语中出现了大批的新词新语。本文在分析汉语新词新语产生原因的同时 ,重点探讨了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以及其英译 ,对于全面了解汉语新词新语及其翻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词新语产生规律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类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主要有:社会发展、新事物的出现;旧词新诠释;吸收外来语;求简求快等。还对各类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现象进行了一一论述,总结出一些有利于研究语言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新词新语在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交际的普及繁荣,更是为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网络盛行的“新词族”进行分析,探讨其衍生的机制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研究和汉语新词新语研究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却一直处于一个相对非常薄弱的状态。文章通过分析汉语新词新语的存在和使用现状以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问题,并从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几点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本世纪初流行的新词新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词新语的集中涌现折射和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和社会的变革,这一轮的新词具有从简从易、联想自由、幽默形象、全国化全球化的特点。语言发展的规律是约定俗成,语言发展的结果一定是新词积累旧词淘汰,对新词的正确态度应是宽容和满腔热忱,不宜采取守旧、抵制和排斥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为了对这些新的事物进行描述或者对新的问题进行表达,很多汉语新词新语出现了,这些汉语新词新语非常活跃,也非常敏感,具有时代发展的代表性。虽然目前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但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翻译的规范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多。文章对汉语新词新语实例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及翻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词新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新词新语的界定问题,旧词产生新义算不算新词语的问题,字母构成、数字构成算不算词的问题,新词新语应用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问题,多音节词和缩略词的同步滋生以及缩略词与原词语结构的不等同性问题以及新词新语的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词新语是反映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词新语的翻译是翻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创新性,时效性对于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重要手段,在翻译新词新语时恰当的应用能够帮助不同文化归属的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变革、开放,经济的发展,都会给交际语言带来影响。我国开放时期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语言变化,正说明了这一点。开放以来,我国语言的变化是很大的,这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从于根元先生主编的每年一本《汉语新词语》以及各种新词新语词典,可以窥见全貌。这些都是语言特别是其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商潮冲击下的语言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它既有正常的一面,也有失恒的一面。归结起来,商潮冲击下的语言失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称“王”称“霸”我国上方夏禹王、商场…  相似文献   

13.
新词新语的运用是新闻标题制作的“亮点”。本文仔细分析了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 ,同时针对新词新语给新闻标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用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语言本质属性以及运作机制的认识.网络新词的流行和使用涉及到心理推导的问题,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受制于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我们以2010年网络新词语为例,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探讨网络新词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重点分析交际中的新词新语的认知过程,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奈达的“翻译四步骤”(分析—转换—重组—验证)为研究视角,分析汉语新词新语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列举目前新词新语翻译现状及其成因,旨在揭示译者从原语思维到译语思维的转换,需要参照平行文本,生成并优化译文,进而提出新词新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新词新语的出现和大规模衍生与人的认知心理密不可分.研究发现,一般旧词出现新义或新词的出现多采用隐喻或转喻的心理认知手段,而词语的大规模衍生则是非范畴化和范畴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标题语言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标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近年来,受社会与科技进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共可影响,新闻标题语言的运用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频繁出现新词新语;广泛运用字母词;语法和修辞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革,人们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新事物的大量涌现,促进了英语新词新语的迅速发展。新词语作为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融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具有内在的社会原因,而且蕴含着特定的思想文化意义。文章分析了英语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形成方式,并通过英语词语结构形态的差异对英语语言的异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中国形成了三个新词新语大规模涌现的高峰。从改革开放至今的20余年是第三个高峰期,汉语每年大约出现1000个新词语,涵盖经济、信息、科技、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新词新语的来源途径、特点及认识观等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