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中,使用同时提升弹簧和下降液面的方法拉破液膜,由于约利称主尺上下移动时出现的涩阻引起弹簧的振动和平台下降时引起的待测液晃动,使得拉起的液膜提前早破,从而引入较大的误差。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实验原理,避免因待测液晃动引起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2.
用读数显微境测出毛细管内径及毛细管内液柱高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此法操作简单数值准确。  相似文献   

3.
将水带的压力损失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进行研究,其中局部阻力损失细化为弯曲损失和接扣损失.主要分析沿程阻力损失系数、粗糙度、局部损失系数、水带压力、水带直径和流量对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大量实验,对水带压力损失公式进行简化,得出了水带压力损失的简化公式以及查询图表.  相似文献   

4.
梁兵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6):109-112
在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常规实验中,用拉脱法、毛细管法、用最大气泡压力法等研究方法测出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都是液膜刚好破裂时具有的表面张力系数,而液膜高度与所对应的表面张力系数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较少。文章用拉脱法测量水膜不同高度所对应的表面张力系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 S195柴油机为试验样机,以模拟各种大气状态下所获发动机性能参数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适用于本机型以及相近机型的等过量空气系数和等油量修正公式。结果证明,修正精度均比相应的国标和部标推荐式显著提高。作者对其原因做了分析,并指出了改善修正精度的具体措施。此外,本文提出了等过量空气系数修正与等油量修正之间的换算方法。利用该种方法可以在等过量空气系数修正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等油量修正。  相似文献   

6.
首先,本文提出了翼缘板平面内的应变函数,其横截面的正应力按三次抛物线规律变化。其次,运用变分原理导出微分方程,从而得到曲线箱梁桥剪滞效应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考虑曲率中心角和宽跨比两个重要因素的剪滞系数图表,可供实际应用。本文的理论公式是直、曲箱梁桥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机械搅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大型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导流筒直径的变化对反应器内流场、气相体积分数和循环液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介质形成循环流动时,导流筒内侧沿壁处出现区域小面积环流。改变导流筒的直径及高度对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影响较小,当导流筒直径为2.5~2.9 m或导流筒高度为15.2~15.8 m时,反应器内液体速率较大,环流效果较好。增大表观气速,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和液体速率均有所增大。文中研究为大型环流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自然对流换热理论,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待测样品侧面散热损失,对非良导体热导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且利用Matlab软件合理拟合了散热盘的冷却速率.结果表明这两个方面的修正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得到了更加准确的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数值计算得到的数据集,回归出在变离心力场下,等截面管流由于热阻力引起的变密度流流量减少公式,并用热平衡法在旋转试验台上测量了加热条件下通道内的加热量和平均流速.由实验数据集回归出的流量减少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气井临界携液产量计算公式存在的修正系数问题,在假设气井井筒中的液滴为扁平形,考虑曳力系数与雷诺数(1.0×103~2.2×105、2.2×105~1.0×106)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力学建立了气井高气液比携液的临界产量新公式。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们对临界携液产量模型理论公式是否需要提高20%所产生的争议。使临界携液产量模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并与现场实际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基于Fizeau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在对测风雷达的主要参数说明的基础上,分析了多通道探测器的选择以及由于干涉仪圆形口径引起的通道间的能量修正系数问题,最后对基于Fizeau干涉仪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雷达系统的风速测量误差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研制中的基于Fizeau干涉仪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在5 km以下范围内,风速测量误差可以达到0.56 m/s(30s积分实际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螺旋形扭带阻力与转动特性,选取了不同宽度(6,7和8 mm)的三种扭率(2.0,3.0,4.0)及3种螺距比(1.5,2.0,2.5)的参数组合下共27根螺旋形扭带插入换热管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插入螺旋形扭带后换热管内流动阻力和转动性能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分析了其带宽、扭率和螺距比等参数对压降和转速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压力降关联式和转速关联式。通过与光滑扭带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实验研究的扭带具有良好的转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变形泡状流是水平井气水两相石油开发测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流型之一,为建立适用于此流型的测井分析模型,在16m长、可任意倾斜的透明实验环路上,以空气和自来水为介质,利用实际测井仪器串,对井斜75°~90°达到稳定的气水变形泡状流动进行实验测量,通过把握实验过程中变形泡状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选择以漂移流动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修正。基于实验数据的模型检验证明,实验数据符合修正后模型反映的流动规律。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的相分布系数与漂移速度系数,体现了水平及近水平井眼中仪器串对井筒内原有流动状态的干扰。分析模型能同时反映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过程中的流动机理以及仪器测量对流型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气水变形泡状流测井解释。  相似文献   

14.
测定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和气体饱和法。静态法是将被测液体放在一个密封的体系中 ,在不同温度下直接测量其饱和蒸气压 ,在不同外压下直接测量相应的沸点。其实验装置等压计由三根相联的玻璃管a、b、c组成 ,a管中储存被测液体 ,b和c管也有液体在底部相连 ,当a、c管的上部纯粹是待测液体的蒸气 ,b与c管中的液面在同一水平时 ,则表示在c管液面上的蒸气压与加在b管液面上的外压相等 ,此时液体的温度即体系的气液平衡温度 ,亦即沸点 ,如图 1所示。静态法较为灵敏 ,被测液体所吸收和溶解的比该液体具有更大挥发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制四连杆加载装置,对HRC150型齿式橡胶弹性联轴器进行周期扭转振动实验,得到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值下的滞回曲线,发现联轴器具有硬弹簧特性,非线性恢复力矩的刚度系数和阻尼力矩的阻尼系数均与振幅、频率有关。其次,采用迹法模型建立其非线性恢复力矩和阻尼力矩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识别;最后,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滞回曲线与实验滞回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系统的位移振幅及非线性刚度特性,但是不能较好地反映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制冷系统用铜管的换热性能成为研究重点。为得到3种不同规格的内螺纹管管内冷凝的换热与流动阻力特性,以R134a为工质,研究质量流速和螺纹管几何参数等对冷凝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冷剂侧换热系数与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速的变化而增加,其中小流速下的增幅明显小于大流速下的增幅。使用hr/Δp作为综合性能评价的指标,发现6.35 mm管径中hr/Δp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较为明显,转折点质量流速约为600 kg·m-2·s-1,在质量流速大于此点后,换热系数的增幅超过了压力损失的增幅,表明较小管径铜管在较大质量流速区间内综合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在内径94mm,高2.1m的填料塔内进行了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热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合适的(液/汽)质量比为7.7~13.3。当系统内液汽比在该范围附近时,床层内气相温度分布比较稳定。同时,对填料塔内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出在本实验系统的操作条件下,全塔平均传质和传热系数分别为:kg=0.060kg/(m2·s·MPa)和αg=2.01W/(m2·K)。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应用到工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单缸立式软冰淇淋机生产的冰淇淋的膨化率,课题组对其浮动刮刀片的刮削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及力学分析,并 对螺旋搅拌结构原理进行了探究,确定了搅拌器工作时的最小转速。通过试验得出在冷冻过程中影响冰淇淋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缸筒内冰淇淋浆液的加入量、粉料 与水的配比以及设定的电流极值,并进行了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冰淇淋机搅拌器的最小转速为155.6 r/min;当加入的浆液量0.9 L,粉料与水的配比(质量比 )为1[DK]∶3.0,电流极值设定4.5 A时可得最高的膨化率82.0%;缸筒内浆液量的多少是影响膨化率的最关键因素,浆液宜采用齿轮泵间歇式引入冷冻缸内的方式 来提高膨化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直齿扭带的阻力与传热特性,将12根不同结构参数的扭带分别置入换热管内进行了冷态与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齿扭带的宽度、扭距、齿间距是影响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建立了实验状况下包含各影响因子的阻力系数关联式和换热系数关联式。直齿扭带比光滑扭带的阻力系数增加了约8.3%~35.4%,而努塞尔系数提高13.1%~74.1%。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苯甲酸颗粒-水-空气系统,进行了气液两相逆流状态下的传质实验,获得了规整装填和散堆装填两种不同装填方式对液固传质系数的影响。分析得出在载点以下的操作范围内,气液逆流反应蒸馏塔内液相雷诺数的变化对传质影响较大,气相雷诺数的影响则不明显;并且散堆装填的液固接触效率明显好于规整装填,两者效率之比为1.72倍,并采用液固接触效率关联了传质Sherw ood数,得到了如下关联结果:Sh/S c1/3=4.651.1R e0.L 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