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之后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开始研究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本文拟就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方面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语言、文化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变异存在的普遍性、绝对性和必然性,进而论述了语言变异与文化变异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密切关系。作者指出,揭示这两种变异形式的价直和社会意义,既有助于语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也有助于其他相关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语言资源丰富,接触类型复杂。茶马古道的分支和延伸区域跟民族语言的分布、接触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这样一种格局在整个世界范围都具有类型学意义。充分展开中国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研究,中国的语言学会在语言接触研究、同源关系判定、参考语法描写、语言类型研究和语言保护理论几个方面做出显著贡献。要实现研究目标,必须重视田野调查的精准和理论概括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间、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比研究,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组成文化的符号系统是通过符号创造者相互合作交流中产生的言语行为十分活跃地构建起来的。语言的存在和消亡依赖于其使用者 ,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研究语言的同时 ,必须观察和探讨语言与环境现实的关系与相互依赖。语言必须与其创造和使用的人 ,与文化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二者是双向互动的.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虚拟性影响下网络语言所呈现的简约性、随意性、创造性、粗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代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的早年回忆《从家乡到美国》将语言习得作为线索记录了自我的成长经历,其中生动展示了语言习得与文化身份建构的关系,是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鲜明个案。文章试图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作品中展现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语言习得与文化身份的建构中经历的顺应、融合和超越过程,从而为语言习得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实际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在近十年来取得飞速发展。本文试从语言文化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课程发展趋势这两方面,结合教学与研究的最新动态与今后研究重点等,对语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理论在全球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影响的扩大,我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也从语言习得者自身因素扩展到了社会文化空间,相关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众多的宏大叙事之中,却忽视了一个在该领域具有奠基贡献的人物——社会语言学家伯恩斯坦。本文通过探析伯恩斯坦对多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关于语言、话语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和批判,乃至重新的界定,揭示了他独到的社会认知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语言研究与文化参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语言学视角上来研究商务英语语言特点有助于在商务实践中正确地、技巧地运用语言工具,为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做铺垫。与此同时,在商务英语学习与应用中提升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参与意识,关注异质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国际型商务人才适应多元化趋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语言与文化是一种共生现象语言与一个民族的风俗、宗教、历史、自然等密切相关,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了解和学习一种语言但不了解与该语言共生的文化,那就根本不可能学会这种语言。汉语言受其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影响有着明显的中国汉文化独特的结构和寓意。例如惜花献佛、半路出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都带有浓烈的宗教文化色彩;对症下药、痛下针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源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而胸有成竹、弦外之音、紧锣密鼓、星罗棋布则出自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在西方,语言同样表现着本民…  相似文献   

14.
聚焦移情研究的语言与文化视域,从功能句法学、语用学和语言移情的人际功能各侧面切入,分析移情研究的语言视域,并探讨文化移情产生的层面和步骤、适度性及其与文化敏感性、文化顺应的关系,指出移情研究的语言与文化视域必定有着融合,该融合点即移情的最重要的目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现状日益复杂、文学观念层出不穷的当下语境中,语言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新型的批评形态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接受和肯定。语言文化批评以其自身独特的视野与价值,对我们深入窥视文本极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是语言、文学、文化、翻译与医学的界面研究学术集刊。办刊宗旨是:坚持学术标准,追踪学术动态,倡导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争鸣;坚持国际视野,关注世界学术前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突出医学特色,拓展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的本体研究,服务医学教育与实践。该刊由南方医科大学"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所"主办,暂定每年一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文化语言学提倡文化学视角,对于拓宽汉语研究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以西方人类学和人类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循着与传统文化全面“认同”,强烈复归的价值观,倡导直观整体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意念分析法,对现代语言学采取全面批判态度;在语言观和方法论上存在着矛盾和局限性。对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语言观和方法论进行全面反思,明确研究对象,廓清研究领域,完善理论体系,是文化学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文化语言学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英语的重要变体的美式英语,在其产生、发展和演进的历史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语言文化特点。本文试图从美式英语语言的演进历史出发,研究美式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了解掌握美式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为人们更好地学习、运用美式英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范畴内生存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把不同民族的生存条件作为基础以不同的内涵存在。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语言也是如此,“靠山说山,靠水说水”。因此,从事人类文化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对不同民族语言进行细心观察、认真调查的前提下,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探讨该民族语言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交流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指当代人类社会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互相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利用物质优势,发挥其文化的吸引力,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感召力,维持其霸主地位.以电脑和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使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文化景观的出现,使文化有了明显的全球性特征.全球化中的文化冲突,中西方文化、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各个民族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使自己民族的文化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民族性和人类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