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解读中国梦战略,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方法论问题。对中国梦战略的解读,应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理路,即以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倡导的实践思维方式去解读,以主体的实践作为理解中国梦战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而才能够阐释出中国梦战略的“基本内涵、出场意义和实现途径”等所富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呈现出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意蕴,由之所开拓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梦战略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它把“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受具体实践规定而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把实现“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地协调处理一系列重要矛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含着、关涉着许多不同的方面,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一种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区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其次,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可以区分为理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践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仅就理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言,它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要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就必须完整地把握以上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反"是老子辩证思维的中心范畴,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因而其内涵中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论意蕴.从文艺理论发展历史来看,"反"范畴的文论意蕴主要包括有无相生、正言若反和返朴归真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在"实用化的政治价值"的审视之下,汉语思想文化界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一直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功利化"诉求的困扰.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时,不能把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或希望都归结到儒家文化传统身上;也需要参照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西方基督教传统在现实政治实践层面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将二者之间关系的梳理置于现实政治实践层面之上,考察儒家文化传统与现实政治分离的政治发展进程、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功能互补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理论前提.面向现实问题,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思维路径.遵循这一思维路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路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利英 《理论界》2009,(10):16-17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制定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世界文化"思想、文化全球化理论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在联系,能够深刻地理解"世界文化"思想的当代意蕴,从而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陆静 《社会科学家》2024,(1):190-19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关于我国最大政治的新论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具有重大创新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蕴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政治领导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现代化;在政治立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政治意义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升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活力的现代化;在政治战略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政治优势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克服西方现代化危机和迷思的现代化;在政治担当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劳动"始终被认为是一种低下的、不自由的、不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本性的活动,因而受到一贯的排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劳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对劳动地位的提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只把劳动看作一种谋生活动,看作积累财富的手段;黑格尔对劳动范畴进行了哲学提升,看到了劳动同人的自我生成的内在关系,但他所说的劳动仅是精神的活动,于是劳动的自由维度也只能停留在抽象的观念自由层面上。马克思的超越之处在于他立足于现实的人,看到了"劳动"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勾连,将"劳动"提升到"实践"的意义上来理解,看到了劳动的双重意蕴:谋生目的体现的是占有劳动成果以维系肉体生命存在的方面;自由维度体现的是人通过劳动达到自我确证的方面。劳动的双重意蕴构成了马克思理论中表征理想与批判现实的双重维度,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两个方面将达到和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地方司法实践的探索不断展开,我国刑事立案标准逐渐呈现出三重意蕴。在刑事诉讼法律层面,“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被理论界普遍认为是我国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由此形成了立法层面上的宏观标准。由于宏观标准过于抽象,最高司法机关和国务院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立法上的刑事立案标准进行了细化,由此形成了司法层面上的中观标准。籍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办案人员可以按照某一类案件的证据清单审查刑事案件,由此形成了证据层面上的微观标准。刑事立案标准的三重意蕴都有各自的实施场域和作用空间,三者相辅相成。通过分析和研究刑事立案标准的三重意蕴,可以归纳和总结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为我国刑事立案制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宇 《江汉论坛》2023,(1):32-38
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向,宣告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全面开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改革将在社会政策、社会结构、制度架构三个层面表征其必然展开的三重意蕴:在社会政策层面表现为以分配结构的矫正推进内需型社会的建设,以民生事业的发展解决经济主义带来的问题,培育维护稳定的社会力量,实现主流核心价值的重塑;在社会结构层面表现为推进现代性的构建,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的合理边界和良善格局;在制度架构层面表现为保障人民平等的民生权利和人格尊严,以平等权利塑造人民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潇湘八景"诗画题材东传韩国之后,从最初高丽朝的李仁老、陈澕的《宋迪八景图》,到朝鲜朝《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的群体赋咏,韩国文人在"潇湘八景"的题材里寄情理想山水,阐述义理,抒发情怀。这既有对中国潇湘八景诗画意蕴的继承,也形成了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的创作风格,呈现出某种历史和文化上的流变。韩国文人多是在意念山水的范畴中去想象潇湘意蕴,对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元素符号的"潇湘"进行了反复创作与玩味,并将外来的"潇湘八景"化入韩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从贵族精英阶层渗透到最底层的俗文化层面,充分体现出在民族文化交流中"自我"与"他者"间的积极互动,彰显出彼此文化互动中的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秋季开始,由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程已经在学校进入实施阶段.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呈现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操行实践相结合和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孝"的字形出发,分别论述了"孝"在祭祀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哲学伦理学层面的特性与规定性。在祭祀意义阶段,"孝"具有沟通祖先神灵,祈愿庇佑后人福泽的神性意蕴;在社会生活层面,"孝"从天上回到人间,表现为现实人生的"善事父母"的人性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间或有扭曲和异化;在哲学伦理层面,以孔子、曾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孝"由家而国作了全面的伦理规定,完成了对"孝"的理论概括,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推广。今天"孝"的积极内涵亦可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孝"的字形出发,分别论述了"孝"在祭祀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哲学伦理学层面的特性与规定性。在祭祀意义阶段,"孝"具有沟通祖先神灵,祈愿庇佑后人福泽的神性意蕴;在社会生活层面,"孝"从天上回到人间,表现为现实人生的"善事父母"的人性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间或有扭曲和异化;在哲学伦理层面,以孔子、曾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孝"由家而国作了全面的伦理规定,完成了对"孝"的理论概括,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推广。今天"孝"的积极内涵亦可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原初含义和基本价值是城邦公民的直接参与。在西方话语体系下,这一含义与价值受到歪曲和异化,由主张人民主权变成了主张尊重财产权和市场自由,并呈现出现实的运行困境。当下的民主理论不应是西方话语体系的翻版,而应在整合各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重构。这种重构,一要还原民主的本来意蕴;二要容纳多种模式的探索;三要紧贴各国政治生活的现实。概括而言,就是要在价值层面还原民主的批判性;在实践层面坚持民主的多元性;在操作层面体现民主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美学里,所谓"审美如何可能",根本上就是指对美和崇高的感知是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康德对此问题的主体性探索呈现出了一个从经验层面而至纯粹层面,最后进至先验层面的多层次的,然而却是整体性的复杂过程。此一探索提示了一个重要意蕴,即与美和崇高概念深切关联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可以直接激发而生成,也可以间接转化而生成,由此便可看出审美对象多样性、多元性的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体制转轨上不搞"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促进诱致性制度变革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制度上选择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权威政府;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选择高投入、低消费与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上,选择了经济改革的"理性超前"与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的非对称组合。现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在以下方面促进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优化:探索以内需为主导与外需相协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转型;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体制基础;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市场主管效率、政府主管公平的体制模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层面率先推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走的是一条增量改革的道路,有其相应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共存的现实表明,当前亟需超越既有的理论构建,深入学习体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走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的二分,从改革的领域、层面和过程出发,着力考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问题。提出均量改革,在理论上是对改革全新而深刻的把握,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均量改革进程中实现学习型政党转型。作为一种系统的改革模式和路径,均量改革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从注重边界厘定到平衡耦合;从注重物质增益到权利赋予;从注重自上而下到上下共进。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思想被庄子具体表述为"人与天一",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为培育"生态大我"、"生态平等"等理念提供了思想资源,有助于调和当代生态哲学中人和自然价值的争论.但其在实践层面也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理论上的"曲高和寡"导致其在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思想上的消极无为倾向容易导致人们在实践上的无所作为.并且,由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其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人体解剖"意蕴中"非崩溃时期"的社会自我批判。社会自我批判包含"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两个环节及贯穿其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态势。前者是社会自我批判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辩证运动的两个环节;后者是贯穿在两个环节中的以国家权威批判和社会民众批判为现实运作的两种态势。人民是社会主体。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利益既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结合中展开"批判的武器";又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结合中展开"武器的批判",从而在社会自我批判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着根本作用。反映人民主体作用的"人民主体意识"是社会自我批判中"至圣的神"。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只有在贯穿于两个批判环节的结合中,进一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