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攀 《中国民族》2014,(2):60-61
屋里没有麦克风,但萨仁格日乐高亢嘹亮的歌声把我的心震动了。这个年轻的妈妈,为了唱自己喜爱的蒙古族民歌,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只为了让蒙古族文化在查干花草原传承。为她拉马头琴伴奏的是乌兰,和她配合默契,她们已经无数次这样到草原为牧民演出。她们的前辈,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文化自身除了具备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之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基于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在蒙古族的传播与发展,是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地域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演变发展.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文化对西洋管乐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入手,细致分析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力求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为西洋管乐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更好地推动蒙古特色音乐文化与西洋管乐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月 《中国民族》2014,(8):70-71
蒙古大营,是一种文化以餐饮的方式诠释蒙古族博大的文明,让人充满无尽的遐想与期待。蒙古大营,是一种穿越从草原戈壁到现代都市,从游牧大漠到世界舞台,草原文明今朝撼动全球。蒙古大营,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品牌,更是一个光茉的草原文化传承者,小中见大,举重若轻,诠释和弘扬着灿烂而辉煌的蒙古文化。炒米、奶茶、嫩香羊肉,琴声、歌声、声声悦耳,品蒙古大餐、游天堂草原,听马头琴声、饮醇香奶酒、赏醉人牧歌……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亲朋好友们团圆欢聚的好地方,带你体验马背民族的传奇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日伪时期建立的蒙古文化馆与蒙古文化研究所为蒙古文化的研究和促进所作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肯定,并对文化馆及研究所的结构、馆藏、设备、出版物及职员简历,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说到“蒙古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人和内蒙古,毕竟“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最为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蒙古族游牧人传统的住房.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为“穹庐”,也有叫“毡帐”的,最初的名字是“格日”.其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非常习惯的移动房屋,更是牧民们在草原上的家,能给他们提供非常温暖的归宿,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她在银幕上完美演绎了一个个蒙古民族伟大母亲的形象。养育她的草原赐予她一颗仁爱之心,她的名字也是"仁者之花"之意。是草原丰厚的文化哺育了她,让她焕发出鲜活而不枯不竭的灵感;是心灵追求自由的修行,让她的艺术创造绽放着永恒的美。她,就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娜仁花。  相似文献   

7.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跨界而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十月革命后 ,俄国境内的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 ,带来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给这片草原的原有居民产生很深的影响。随着牧业体制的变革 ,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呈现主体多元的形态,但长时间国家课程中很少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而且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困难较大,教育公平得不到很好实现。本文以我国的多元文化为背景,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试图通过建构蒙古族学校校本课程来传承优秀的蒙古族文化,保护草原生态和促使蒙古族学生在知识、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草原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民一直对鹰有着特殊的情感,将鹰尊为“神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蒙古人无法割舍对鹰的深深崇敬?本文旨在结合草原生活环境,从崇鹰缘由、鹰的精神内涵、崇鹰的体现形式以及心理机能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剖析,为读者解开蒙古人“崇鹰”之迷。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草原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民一直对鹰有着特殊的情感,将鹰尊为"神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蒙古人无法割舍对鹰的深深崇敬?本文旨在结合草原生活环境,从崇鹰缘由、鹰的精神内涵、崇鹰的体现形式以及心理机能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剖析,为读者解开蒙古人"崇鹰"之迷。  相似文献   

11.
乳制品是草原的恩惠,乳制品孕育了我们蒙古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乳制品是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本着"醒目、理解、好感"的原则,设计蒙古族特色"宝利尔"乳制品包装,使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纯天然、绿色、环保营养极高的乳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人更健康,让世界飘乳香.  相似文献   

12.
阿拉坦托娅同志是一位新作者,我们曾在本刊《花瓣》专栏中,先后发表过她三首短诗。现在又从她的诗作中选出三首,并请著名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同志给予评论。愿她的诗歌象草原上的娜仁花,在金色的阳光下生长。 -编者-  相似文献   

13.
她在银幕上完美演绎了一个个蒙古民族伟大母亲的形象。养育她的草原赐予她一颗仁爱之心,她的名字也是”仁者之花”之意。是草原丰厚的文化哺育了她,让她焕发出鲜活而不枯不竭的灵感;是心灵追求自由的修行,让她的艺术创造绽放着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14.
当你置身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低吟起那首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支脍炙人口的北魏民歌描绘的正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草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摇篮。畜牧业,是蒙古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从业。祖国的五大草原,蒙古族游牧于其中之四。内蒙古草原、青海草原、甘肃草原和新疆草原都有蒙古族牧民的足迹。蒙古族也从事农业。河套平原、土默川、伊犁河  相似文献   

15.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以他们特有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但直到目前为止,学界从经济史的角度研究蒙古族的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变迁还不够.乌日陶克套胡博士的新著《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力图从蒙古族游牧经济内在矛盾出发,考察其演变的脉络及其与农耕民族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文化自身除了具备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之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基于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在蒙古族的传播与发展,是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地域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演变发展。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文化对西洋管乐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入手,细致分析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力求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为西洋管乐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更好地推动蒙古特色音乐文化与西洋管乐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最新考古学成就看鲜卑族的渊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学材料把鲜卑族先世的历史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12000-10000年前,以后又经过新石器时代(8000-4000年),青铜时代(4000-2000年),到了汉代鲜卑族,并发展为隋唐的室韦、蒙古、明清的锡伯族。  相似文献   

18.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的祖先成吉思汗的灵宫居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忠诚的达尔扈特守陵人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陵宫已近800年,这里每年举行的四季大典非常隆重,其中春季大典前夜举行的嘎日利祭祖仪式非常独特,从中感知到萨满教的火崇拜仪式和转祭仪式的文化内涵,这种仪式对蒙古人精神深层的影响很大的,研究嘎日利祭为我们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