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对经济理论和理论核心的综合和深化,G函数引导出了一些新的探索。其中主要有初始模型的选取,试验焦点的确定,以及实验领域的搜索等。出于对经济理论核心的精确化需要,超越对数函数成为初始结构模型的可选择形式,由此导致数据试验的焦点内容集中。若其他条件不变,作为边界条件,固定数量向量会成为实验的基本出发点,在其中所进行的搜索会日益成为实际验证所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根据市场经济的“不完全市场”的经验逻辑形态,对经济增长的过程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经济的“总量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框架。问题的关键部分是把经济的总量成本函数和总量成本决定因素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取代总生产函数和总产出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与基于单一产业模型的规模收益递增假设不同,模型假设是:规模和可变比例的收益递减是经济的结构化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换言之,产业形成和产业维持所实现的成本收益均衡过程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保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海洋渔业经济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论文侧重于当前的捕捞总量控制法(TAC)以及捕捞总量控制法结合个别可转让渔获配额管理法(TAC结合ITQs)的微观计量分析;利用双重成本函数和超越多数成本函数为微观理论基础,并结合Hausman测试和似乎不相关回归方法(SUR)等计量经济学手段对挪威鳕鱼捕捞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Kulatilaka测试就长期模型与短期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挪威鳕鱼捕捞采用TAC结合ITQs方法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最后就我国渔业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效用理论,分析了采矿系统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价值函数构成及特征,建立了符合采矿指标特征的指数价值函数。所建立的价值函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集聚现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涉及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的文献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回顾了有关产业集聚测度方面的相关理论后,对CES函数进行了扩展应用,以更好地得到能反映服务业集聚水平的h指数,并从指数中分解出布局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和内部集聚经济等三个因素来分析其具体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批发零售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发现,广州市批发零售业呈现出了集聚态势,整体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2004年开始有持续上升趋势,但是这一集聚水平明显受到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而内部集聚经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是较普遍的现象,其中职业隔离是性别歧视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分析我国城市就业人口中的职业性别隔离问题,我们使用差异指数法对当前职业隔离的程度进行了测量,并且通过CES生产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假定消除职业隔离后,各种职业的劳动力性别构成比例、工资水平及经济总产出变化情况做出估计,以期对打破职业隔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机理作了深层次的探讨,一是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趋势,即企业小型化成为一种潮流;二是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赖以存在的优势;三是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了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为视角,运用物元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建立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融合区域水资源禀赋、供需、开发利用和社会状态等要素构建其指数复合测度体系,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分别进行纵向时序、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的多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于2004—2015年从“较差”状态到“中等”状态再到“较好”状态,整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但其指数等级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后期发展形式依然严峻;全省21地市水资源短缺指数已形成“三大梯度”,其中多处于“中等”与“较好”状态,同时水资源短缺指数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而其指数变动趋势则呈现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在未来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保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强化人口密度分布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注重城镇用水调控,提高水环境监管与考核范畴则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驱动源。  相似文献   

9.
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使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理论上,非位似CES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引入数字要素分析出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机制;实证上,数理分析的结果为构建实证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测算出2012—2020年中国491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可用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数字与非数字生产要素结合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激发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重要机制。后续的DID外生冲击检验发现,激励政策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但政策效果受地区差异以及企业异质性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探索更合理的指导方针来放大产业数字化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来测量我国棉花生产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从而克服了传统的生产率指数的一些缺点 ,且建立的边界生产函数具有良好的经济计量方法的可检验性等优点 ,并能深入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棉花生产的各区TFP指数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客观效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及其客观效用进行界定,建立包含经济效益、知识效益及人才培养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主体客观效用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产、学、研三个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应以经济效益为重,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重,并加强对知识的积累;科研院所应以知识效益为重,同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提出佛山实现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指标体系的构成可包括五大类(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14项。通过对佛山与亚洲“四小龙”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每一项指标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与原则,结合评价范围,可以将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内容归类为以下8类大类指标:会计信息质量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企业绩效指标;企业遵纪守法指标;内部控制制度指标;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指标;重大经济决策指标;个人遵纪守法限制性指标.其中,前五项指标重在对领导人员所在企业的评价;后三项指标重在对领导人员个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拉斯贝尔和派许先后提出以基期和报告期物量为权数的物价指数 (合称拉派指数 )。拉派指数概念产生后 ,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经济指数都可以按拉派二氏的主张划类。从拉派指数综合形式向平均形式的变化过程 ,以及某些经济指标按拉派指数编制的原理可以看出 ,拉派指数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MF理论,提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种关系:一是物流投入量和经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物流经济效率(或叫物流经济效果系数)和物流投入系数(或叫物流消费系数)是其重要衡量指标;二是物流投入量增长速度和经济产出量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物流投入弹性系数是其重要衡量指标。同时提出了上述三个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投入系数和物流投入弹性系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设计"十二五"规划中的指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遵循综合性和系统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围绕"十二五"时期的新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涵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5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运用宏观计量经济学方法测算滁州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值,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增长极系统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北京四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动态分析,利用增长极理论比较了北京地区1993~1999年的经济社会情况发展过程,为北京地区制定不平衡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角度,根据划分最优货币区的指标对经济体进行划分,寻找经济区域不协调的根源,按照产权界定理论,进行区域之间联合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措施,有意识引导资源的定向流动,解决区域经济摩擦。最终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建立区域联合的指导性框架,为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理论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抗逆力开启了新型风险管理和评价工具。基于经济抗逆力的理论分析,构建包括经济稳定、市场效率、治理能力、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在内的经济抗逆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省域的面板数据,引入信息熵权法修正权重,从省际结构、地理区域和聚类分组等多维度测算中国经济抗逆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抗逆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放缓。而且,经济抗逆力具有较为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各类分指数中,市场效率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与信息化发展指数是不同区域经济抗逆力水平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而治理能力指数偏低和经济稳定指数下降是经济抗逆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变量。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国民经济中旅游业地位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国民经济地位与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业区域经济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于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是衡量旅游业国民经济地位的重要的三个方面,据此可构建旅游业国民经济地位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江苏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它在促进GDP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它同我国旅游热点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多指标距离支柱产业的标准也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