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身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独身之所以被很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或社会现象来研究,是因为在研究者看来独身这一个人生存方式有悖于人类的“共生”生存方式,改变了个人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形态。但是独身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一、独身会不会带来对社会具有灾难性的结局? 在发展中国家研究社会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展“拿来主义”之长。在独身作为一种“浪潮”出现于西方世界之初,确也有过一番“研究”,因为这毕竟与人们的常识不相一致。日常  相似文献   

2.
孤独漂泊的方舟──法国的单身妇女和老年妇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其组成变化非常引人注目。统计资料表明,单身妇女家庭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例如在巴黎便有1/4的妇女过着单身生活。 妇女单身一波三折 在法国,妇女单身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或现代妇女的生活模式并不是古已有之,而是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和西方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逐步出现并形成的。在工业化之前,单身妇女的人数大大低于男子,例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独身妇女的比例只占1/10。当时的单身妇女主要是虔诚的教徒和靠利息收…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日益呈现出与西方国家趋同的发展势头。过去 ,我国的婚姻家庭是一种高稳定的社会关系形式 ,婚姻家庭制度对每一个在婚个体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离婚、违法婚姻、替代婚姻、性罪错等只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是现在 ,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而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价值选择的特征。婚姻的神圣性开始受到怀疑 ,家庭因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而变得飘摇不定。人类在反思我们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同时 ,也开始了许多替代婚姻家庭的实验 ,而独身正是其…  相似文献   

4.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在当今七彩社会却出现了一个个敢于与传统相悖的单身者……单身,凄苦、冷寂、孤独、形影相吊;独身,自由、潇洒、轻松、悠哉游哉。不必羡慕,不必指责。单身,是对是错?谁与评说……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苏联的独身者不断增加,已达2400万人,其中女性为男性的近三倍。所谓独身,主要是指单独生活、与家庭没有共同经济收支者。这里包括已达结婚年龄而不愿结婚嫁人者,或没有结婚希望者,离婚后未再婚者,单独生活的老年人,鳏居守寡者。至于单独生活而与家庭保持共同经济开支者,如工作后住集体宿舍的年轻人则不计在内。独身问题已成为苏联一大社会问题。苏联学者往往把独身的产生归于战争后男女比  相似文献   

6.
我选择独身     
这是一位独身女性的自白,读之深感亲切动人。自古以来,人们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圭臬,视独身者为怪诞,可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无论是西方社会和当前的中国社会,独身者都在不断增加。本刊既不反对独身,但也无意于为独身唱赞歌,但本刊提倡人应该理解人,人有权利选择自已的生活道路,只要对他人无害,故登此文,以供参考。另配一篇来稿,对独身现象加以分析,此文不一定能说到独身者心里去,见仁见智而已。  相似文献   

7.
王宇红 《社会》2001,(6):40-4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日益呈现出与西方国家趋同的发展势头.过去,我国的婚姻家庭是一种高稳定的社会关系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对每一个在婚个体都有很强的约束力,离婚、违法婚姻、替代婚姻、性罪错等只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是现在,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价值选择的特征.婚姻的神圣性开始受到怀疑,家庭因受到多种力量的冲击而变得飘摇不定.人类在反思我们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同时,也开始了许多替代婚姻家庭的实验,而独身正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苏联《青年共产党人》1984年第6期刊载M.马茨科夫斯基等撰写题为《青年人家庭产生的问题》的文章,文章说: 家庭是社会的单位。近几十年来,家庭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矛盾和问题。这在统计上集中表现为离婚数量上升,不完整家庭数目增加,出生率下降,婚龄期独身人数增多。例如,1972年在苏联,每1,000  相似文献   

9.
曹英 《社会》1992,(10)
所谓独身者,一般多是指文化人的不婚行为。从我接触到的资料来看,自愿选择独身的人,与一般已组成婚姻的男女比较,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都具有较高的优势,从事的职业亦集中在知识分子、干部这一文化人较多的阶层中。为陈述的方便,可对独身者进行初步的概略的分类。从独身者对爱慕情感的投向而言,可将其分为常态的和非常态的两类。常态的独身是指对异性有兴趣,情感表现基本同于常人。这在独身者总数中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特征·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的变革,对家庭的影响是深刻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四世同堂、三代同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核心家庭已居于支配地位;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和丁克家庭悄然出现,并逐渐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等等,社会变革已引起家庭的变革。本文拟就从社会变革中家庭结构的变迁及特征作初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是最亲密的群体。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由性…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德国一家报纸声称“家庭已不存在了”,这一悲观说法的起因来源于一项调查结果:法兰克福威斯特区有80%的居民是单身生活的,全国各地也都在谈论“单身化”的问题,因为,单身家庭这一倾向早已在柏林、慕尼黑和汉堡等大城市落脚生根。目前,德国25岁-45岁男性公民中的单身人数已上升到38%,女性公民为25%。社会学家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单身生活的人,都尽情享受着自愿选择的孤独和个人自由。单身者可以随心所欲,既没有伴侣关系问题的困扰,也无教育子女的负担。一般来说,这些人靠自己的工资可以生活得挺不错。然而,许多单身者…  相似文献   

12.
由于离婚、夫妻中一方死亡或婚外生子女而形成的不完全家庭,在苏联,特别是在波罗地海几个共和国都有增长的趋势。根据1979年的全苏人口调查资料,由母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不完全家庭的比重,在全苏为11.8%,而在爱沙尼亚共和国则为15.6%,在拉脱维亚共和国为14.9%。不完全家庭在拉脱维亚共和国的比例仍在继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婚生出生率的上升造成的。最近几年,非婚生子女在拉脱维亚共和国占出生人口总数的13—14%。在该共和国,领取单身母亲补助金的妇女1984年比1980年增长1.2倍。非婚生出生率在1979年为19%,到1984年已增至25%。在25—29岁和30—33岁这两个年龄组中,这个比例增长得尤其快,占40%。  相似文献   

13.
在25年前,德国"独身者"还寥寥无几,但现在,"独身现象"已愈来愈多。据统计,时下的德国家庭中,"独身家庭"占了大约三分之一.而在大都市中,更是高达二分之一。此外,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独身者"也正呈与年俱增之势。旨在摆脱传统家庭的独身主义是优、是劣?它的起因和发展趋势又怎样?最近德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就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自由柏林大学的社会历史学家依姆霍夫教授断言: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优裕,家庭的"规模"将越来越小。他曾访问过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发现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三人小…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人,生老病死都要与他人及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构成人的“社圈”。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三个“社圈”。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社圈。因工作、学习或日常业务与自己保持密切联系的人们构成人的第二社圈。因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而了解自己的人们构成人的第三社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三个社圈,孤儿和流浪汉就没有第一社圈。白痴、瘫痪病人以及其它原因不能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人就没有第二社圈。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就没有第三个社圈。作为第一社圈的家庭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单身家庭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家庭成  相似文献   

15.
要想回答关于家庭本质的问题,就得先弄清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庭?也许谁都会回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以夫妻关系为核心、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婚姻、血缘关系和虽无血缘关系而自愿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就叫做家庭。家庭是以婚姻为纽带形成血缘关系和以一定的经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其特点而存在的社会小团体。或者说,正如有同志简  相似文献   

16.
家庭的定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加以概括,人们一般总认为是“两个人以上的共同的生活单位”。现在出了个新名词:“单身汉户”。这种单身汉户不同于因故只剩下一人的“残缺家庭”,而是由一人组成的独立家庭。这种家庭单是上海就有一千多户。辛秋水同志面对现实社会的现实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他的成果已引起中央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而他的研究同时使得我们社会学的家庭理论具体地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问题导向”的实际研究工作不仅不会同理论探索相矛盾,而且正是理论工作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女人中落单的那一类,她们的言行举止时常有着她们作为单身的特征。假使你也徘徊在类似的境地,那么,你就有必要就以下内容对照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单身得无可救药……总被老板呼来唤去谁让你单身呢!老板认为你没有家庭负担,屡次打电话催你半小时内赶到公司开会,而你还装作很积极配合的样子。三年下来,终于成为部门主管之类的中层干部了,可是,盘点一下自己身边的男士们,深感失望,只好在高不成低不就中收起了这份遐想。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11,(22):38-39
上世纪60年代,精子银行的出现,成了不少不孕夫妇、单身女性、同性恋家庭的福音,让他们(她们)也能当上爸爸妈妈。与此同时,一个家庭的“家谱”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的固有概念,似乎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家庭的类型,由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仅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在国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家庭形态,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无子女家庭”,由两个离婚有孩子的人再婚的“合成家庭”,以及“独身家庭”、“群婚家庭”、“同性恋家庭”、“老人家庭”、“母亲—祖母家庭”和“母亲—姑妈家庭”等等。目睹这种繁杂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