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庸之道--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翻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些灿烂而深邃的思想,常常让我们惊叹不已。中庸之道就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思想明珠。何谓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对“度”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乍见“亚健康”一词不知所指,望文生义.以为“健康”之前加一“亚”字。乃不太健康之谓吧?因为字典有解.“亚”者系“次之”、“稍逊”之意,如:逊于冠军的为亚军.逊于热带强于寒带的为亚热带.逊于至圣先师孔子的是亚圣孟子……后来“亚健康”之说渐趋流行,才知.其实是指身体已染病,自己还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3.
时政     
说起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凡读过书的人都认为文化代表知识或品味.文化是思想、艺术或技术,文化是一种象征。“知识分子”是对文化人的概括,“文化人”则含有儒雅、谦谦君子之暗示。中国文化深厚如望不穿的地窖,有人说它醇香,有人叫它酸臭,也有人说它不香不臭。后者是中国的传统“中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4.
何谓天鉴?作者谓乃“素心真履,天人共鉴;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之谓。其实,归根结底,天鉴就是人鉴  相似文献   

5.
<正>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庸之道"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诸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都不是"道"的体现,可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和",才能  相似文献   

6.
廉,立国之要;清,为政之根。但要做到清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元朝张养浩曾说:“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这一判断,尽管有失偏颇,但其中点明家风与官风的相互关系,尤其值得当今领导干部深思琢磨。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涵育民风、官风的基本单位。古人还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正是打通“国”与“家”、打通“官风”与“家风”的最凝练概括。如果有好的家风,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风败坏的话,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障碍。  相似文献   

7.
蔡巍 《领导文萃》2009,(8):116-119
征战数年,天下初定,刘邦开始论功行赏。“功”怎么定?“赏”又是什么尺度?众多功臣意见嘈杂。刘邦最终确定了“猎人”和“猎狗”的不同标准,发出了“奖金”……  相似文献   

8.
“海豚法则:科学家对海豚的评价是富于智慧,和蔼可亲,是天生优秀的激励者、卓越的社交者与沟通者,这正是企业新管理模式中最需要的品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运用“海豚”法则,要做到信念坚定,追求公平。管理层要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批评;要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给下属更多的自主权和职责。  相似文献   

9.
雷颐 《领导文萃》2011,(14):91-94
“风声鹤唳”、∽晾弓之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形容、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神经极度紧张,听到一点儿“声音”就胆战心惊、惊慌失措。尽管成语总使人有夸张之感,其实成语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凝炼;生活中,确实有人闻“声”丧胆,甚至还有看似强大的政权竞闻“声”丧权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曾祥文 《经营管理者》2010,(4):34-36,38,39
古人云:“智者当借力而行,慧者运力而动。”一个“借”字,不仅道出了古人的谋略和智慧,亦表达出“借”之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07,(3):79-79
无为地处皖中,南临长江,北依巢湖。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口139万。无为历史悠久,公元581年建县,“无为”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的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又与中华文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和“天下观”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视野下的世界大同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同论,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实现人类追求大同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既要研究朝代兴衰史、大国兴衰史,更要研究文明兴衰史。人类文明是平等的,但在推进世界大同的不同历史过程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就历史的长周期、大时段来看,从“小康”到“大同”、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霸道”到“王道”、从“天下观”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5000年与500年之比、200年与100年之比、未来百年与未来30年之比的主题与主线。以千年视角来看,西方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和中国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繁荣成为一个文明消长的标志性事件和西升东降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大同理想没有变成现实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王道理想与富强之道缺少有机...  相似文献   

13.
何丽丽 《决策探索》2011,(21):80-81
越来越多重量级职务犯罪的落马者并没有悔过自新主动“交代”问题,而是选择“逃跑”,与之一起逃跑的,往往还有他们的子女。就这样,一批“逃二代”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看称之为央视“扛鼎之作”的《天下粮仓》,气势恢宏.结构精妙不用赘述。尤对其中凛然跳出的“茧手为官”这一情节击节赞叹,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5.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16.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无不得意者。这属于总则性质,同书另一条“官诀”讲得略为具体: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应酬者,宦途进步之所系,得失存亡之所关,不得不以全力赴之也;对付者,己心所不欲而意…  相似文献   

17.
“三农”稳,天下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7次锁定“三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地理概念的辖区范围内由众多文化个体组成的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足以说明其显赫的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桥梁作用。笔者认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原文化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先要“走进来”。“走进来”就是指中原文化首先要走进我们河南本地外语教学的课堂中,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据《汉书&#183;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问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特别是用人之道,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庸》为《四书》之一,阐述了儒学原则。中庸之道人心在喜怒哀乐之情未现时是平静的,为"中","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当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且合理有度时,为"和","和"是人们遵循的原则。两者协调和谐,便是"中和",即中庸。达到此境界时,自然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社会便秩序井然,因而中庸是天下的根本。人的天赋是"性",随本性行事为"道",按"道"修养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即使在人看不见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