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战略联盟(ESA)是企业预防、分散、降低战略风险,提高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机制。作者基于资源观(RBV),建立了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模型,得到战略联盟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利用系统结构对联盟组织进行了结构描述,以熵作为系统组织有序度的度量尺度,在交易费用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联盟组织动态调整的随机Markov序贯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联盟结构将可能会演化成稳定性依次递减的强强联盟(SSA)、强弱联盟(SWA)、弱弱联盟(WWA)这样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产品战略与有效的产品开发管理是今天的中国制造企业提升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高效率的产品研发过程必须在有效的产品战略的指导下才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生产率,有效的产品研战略亦必须得到企业各方面充足资源储备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引入四种多组织博弈模型,并借助这些模型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了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略联盟,自诞生之初就一直经受着稳定性的考验。战略联盟是冲突性力量发展的点的集合,这些力量内生地对其稳定造成了影响。本文基于辩证法中的矛盾原理与Das和Teng(2000)提出的内在张力框架,深入探讨了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其中一对张力——合作与竞争,并利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果验证了本文的核心假设——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将随着联盟内合作与竞争力量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扩大而上升。基于此结论,我们强调了在现代竞争环境下,基于合作竞争战略追求合成式租金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风险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以及从风险产生的基础和决定风险的根本因素是公司投入的 资源的角度,提出将资源和风险整合,分析战略联盟的结构模式选择问题. 通过对资源、风险、 战略联盟的结构模式分类,建立了反映资源—风险—结构模式选择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及 其相关的判断假说,并运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的方法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研究结论认 为:资源、风险和战略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偏好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公司管理者对战 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偏好受到管理者对未来公司在战略联盟中风险的主观评价的影响,而公 司对战略联盟投入的资源是影响公司对风险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企业如何在市场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挑战中寻觅竞争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呢?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意识到单靠自身的实力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已越来越困难,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公司战略联盟改变了竞争的规则,使公司问的竞争转变为集团间的竞争,它已成为企业实现增长和发展的新途径.本文试从战略联盟的含义出发,探讨其表现形式、形成动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晓红 《经营管理者》2009,(18):252-252
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我国的旅游企业有必要找到一种在短时间内能够使自身竞争力得以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以应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指出了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的特点,最后就造成其不稳定性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作溢出的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与专有核心资源的共享及其溢出有关。在一个专业化理论模型中,专有核心资源共享和溢出能够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和成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同时打破了事前的竞争力平衡状态,从而引发了成员间争夺和防护最大化溢出的合作冲突。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战略联盟是一个“囚犯困境”,不稳定性由这一博弈的均衡结果来反映,而在信息不对称时,最优溢出量的相机决策建立在对对方溢出量的预期和事先竞争力对比的基础上,由于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当合作变成不可置信承诺以及市场价格波动时,联盟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每一个企业就好比是一只只"青蛙"、"毒蛇"、"蜈蚣",企业是一个个独立的活体系统,正与自己的对手剧烈而无序地竞争着。竞争的同时各系统间又构筑着一种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序化机制,形成一个更大的联合体,或称共存统一体,各活体都成为联合体中的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的目标单元。本文对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及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规避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联盟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的两个主要动因,分别是资源的直接获取与重新配置以及资源的模仿与学习。联盟企业通过有效利用对方的资源从而获取各自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司在战略联盟中投入的不同种类资源的风险评价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风险及战略联盟的结构模式选择间的关系,形成了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的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揭示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说。本文认为,公司对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的偏好会受到管理者对未来公司在战略联盟中的各类风险的主观评价的影响,而公司对战略联盟投入的各类资源及其重要性是影响管理者对风险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综合考虑战略联盟中所投入的不同种类资源及其所引发的风险大小以选择战略联盟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建筑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引入战略联盟的概念,分析建筑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以及提出现有战略联盟的模式,最后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评价体系,帮助建筑企业选择联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资源互补对机会主义和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二明  徐凯 《管理世界》2012,(1):93-100,102,101,103,187,18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逐步成为企业的快速成长方式,但其失败率也非常高。本文以资源依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企业为样本,从资源互补和机会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合作与竞争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联盟中的资源互补能够提高联盟的财务绩效与创新,而机会主义则会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和创新。同时,适度的资源互补是有效遏制机会主义的手段,过高或过低的资源互补都会使联盟企业处于机会主义的风险之中,即资源互补和机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明  李德 《决策与信息》2011,(8):152-1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战略联盟随之出现并取得了广泛运用。然而,近20年来,伴随战略联盟的飞速发展,联盟的高失败率随之出现,对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也随着展开。本文针对国内外联盟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的范围、治理与稳定性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联盟伙伴间的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战略联盟的合作范围和治理类型对伙伴间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稳定性是一个抽象且难以用显性指标直接测量的变量,本文把它构建为一个二阶因子结构,并用企业间信任、相互依赖和冲突解决这三个一阶因子来度量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27家德国联盟企业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合资企业比非股权契约联盟更有可能享有稳定的伙伴间合作关系,而联盟的范围即联盟协议中所包含的合作活动的多少对联盟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企业如何在市场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挑战中寻觅竞争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呢?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意识到单靠自身的实力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已越来越困难,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略联盟的道路。公司战略联盟改变了竞争的规则,使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边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决定了联盟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在一个专业化理论框架下,联盟的稳定性是由企业对于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模式选择的动态决策过程所内生的,联盟的稳定性边界决定于投入联盟的资产专用属性、市场交易的效率和交易价格比以及战略联盟内部的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18.
购并与战略联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联盟和购并是两种主要外部企业成长方式,这两种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相异之处。拟从战略空间与形式、作用机制、组织形式与管理、成败探析与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两者的异同,为中国企业经营者选择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内企业面临来自国外强大竞争者的挑战选择了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发展和壮大自己。然而目前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偏高。本文从企业的产业内战略联盟入手,对联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战略联盟中的风险及其控制——一种基于资源观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凤彬  刘松博 《管理评论》2005,17(6):50-54,64
本文探讨了战略联盟中的主要风险,并将联盟资源划分为资产资源、知识资源和组织资源,从资源角度分析了联盟风险的性质、来源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有关资源与风险两个维度结合分析及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中国企业非常有意义的组织资源维度,通过综合和完善,提出了六象限风险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