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9):57-60
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投入,也需要精神方面的帮扶,对贫困群体观念的改变与引导、文化的教育与滋养、职业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是精神扶贫的着力点。精神扶贫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需要长效、有效的机制与模式才能保障其取得预期效果,关怀模式、对话模式和参与模式的构建则是帮扶贫困群体走出贫困心理困境、摆脱落后观念束缚、激发精神动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贫困,是开展城市扶贫工作的前提。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贫困应当是指发生在城市区域内的各种贫困现象,凡是在城市区域内生活困难的人群,都应该是城市扶贫工作的对象。但是,目前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对于城市贫困的界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8,(6):60-65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对于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阐释了文化扶贫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梳理了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实践历程,分析了当前文化扶贫工作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深化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思路及主要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成元君 《学术交流》2007,(9):132-135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检讨原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城市扶贫,仍没有脱离依赖政府的救济式扶贫理念的羁绊,将会造成福利的惰性,导致城市贫困的固化。而依赖市场的基础作用,是不会自动消除城市贫困的。若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克服城市反贫困政策的局限,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在政府自上而下保障制度设计中添加自下而上的行动设计,建立以"关怀为本"的城市社会工作行动体系;通过评估优势资源,关注优势潜能,培育优势能力,把外生性帮助转化为城市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使有限的扶贫资源高效运作,提高城市扶贫的绩效,进而促进社会整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企业对口扶贫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与运作机制.本文论述了浙江企业在对口扶贫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企业投资动机、投资方式等角度归纳出浙江企业参与对口扶贫的几种类型,针对各种类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当前企业在对口扶贫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对口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9):83-85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贫困问题的思想根源,聚焦农村群众思想道德滑坡、心态失衡、认识偏颇、拜金主义、违法乱纪、陈规陋习等精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教育、文化上进行帮扶,积极探索"思想扶贫"的有效路径,以"思想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最终达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这不仅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尽快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2):81-84
贫困代际传递是导致当前一些农村地区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主要因素。由于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使其成为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主要传递者,将导致贫困的相关因素传递给子女,使下一代人继续陷入贫困境遇。因此,探寻妇女贫困的根源,调整精准扶贫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当前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和巩固扶贫成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日本经济合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既是世界性课题,又是世界性难题,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德、法、英、日、波等国对此认识较早,措施得法,已取得不少好的经验。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国家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本文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日本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就中日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遂 《社会工作》2012,(4):58-61
对临海贫困家庭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有着特别的学科意义与现实的社会意义。目前行政主导扶贫模式虽有快速脱贫优势,但也有其潜在问题。针对临海家庭具体致贫原因,社会工作拥有多种合适介入模式与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专业使命与学科特性决定了社工扶贫模式相对于行政主导扶贫模式而言,无疑是一种集专业性、高效性、长效性等多种优势于一体的社会反贫困机制。走社工扶贫模式的社会扶贫道路是社会发展趋势,也应是中国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1):41-43
精准扶贫工作从提出到全方位实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如脱贫信心不足、存在消极被动心态、懒惰思想较为严重、缺乏长远打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并通过教育保障,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最终要以脱贫致富的成效促进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0,26(4):88-90
具体分析西安城市发展趋向转移的历史过程,得出六种模式:1.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南部扩展,以秦咸阳后期的城市发展趋向以及汉长安城后期的城市发展为代表;2.新城区向旧城区的西南扩展,以汉武帝时期对汉长安的扩建为代表;3.新城区向旧城区东部发展、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以西周镐京以及唐长安城的发展为代表;4.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北部缩移,唐末"新城"就属于这种城市缩移模式;5.新城区向旧城区北部和东部扩展,以明代西安城区的发展为代表;6.新城区向旧城区四面扩展。探讨西安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发展趋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现代西安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社科纵横》2018,(9):124-125
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是响应甘肃省提出的精神扶贫政策的具体体现,其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关键取决于其角色定位。就当下看,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既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采购者角色,又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角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基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采购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二是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哲学和文化的层面上观照和论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根据“亚太四小龙”经验阐述和探讨中国“扶贫计划”的实施,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贫困范围的确定,二是解决方法的选定,三是整个计划与个别计划执行的评估。认为“扶贫计划”是一项长期措施,不仅需要热心、专心、信心和决心,而且需要科技智能与社会经济学科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后,我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不再存在,但相对贫困问题会凸显并长期存在,因此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扶贫立法是我国转变扶贫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可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扶贫立法的经验。我国扶贫立法最理想的途径是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立法的重心应是开发式扶贫,而非保障式扶贫。同时,推进政府、社会和市场各司其职、共同作用。扶贫的路径是振兴和开发落后地区,推进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相结合,保障扶贫资金并对其进行监管,注重扶贫法与其他法规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付耀华  石兴安 《创新》2016,(5):105-113
滇西边境片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通过实证调查,精准识别滇西边境片区致贫的原因,并采用致贫率来分析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突出的现状,进一步从滇西片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区域位置的边缘性、经济政策拉动性不足方面分析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的形成机理。做好"绿色发展"精准扶贫规划,实施绿色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保护区,采取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措施,是破解滇西边境片区"空间贫困""绿色贫困"的有效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永刚 《社科纵横》2006,(10):29-30
城市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追赶模式、超前模式和综合模式为城市现代化提供了发展路径选择。本文对城市现代化的模式做了基本的探索,提出了三种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